銀行家馬蔚華

銀行家馬蔚華

馬蔚華 1949年出生於中國東北的錦州市。插過隊,當過鐵路工人。 1978年考入吉林大學經濟系,在學術的道路上一路攀到頂峰。一直讀到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南加州大學榮譽博士,並被聘為高級經濟師。在1999年擔任招商銀行行長之前,馬蔚華的軌跡可以說是標準的政府官員,但當他來到一所股份制商業銀行當行長的時候,卻實現了一個完美的轉身,從金融監管者成為卓越的銀行管理者。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一定得快人一步,多想想三年以後的事。銀行行長要戰略頭腦,否則你就會失去市場。銀行失去了市場意味著失去客戶,失掉機會,而這種發展機會很可能就不會再有了。

如果銀行出現了問題,那將影響到普通人的利益,甚至會威脅到社會的穩定,引起社會動盪,作為銀行家,就必須確保銀行的誠信,就好像保護自己的生命一樣。

——馬尉華

內容簡介

他為傳統的金融業插上網際網路翅膀,他與格林斯潘和沃倫·巴菲特一起被評為最受歡迎的金融界人士之一,他被譽為“兼備學者氣質與企業家精神的商界領袖”。

他以過人的膽識和翩翩的風度在資本的刀尖上且歌且舞。

作者簡介

馬蔚華

1949年出生於中國東北的錦州市。插過隊,當過鐵路工人。

1978年考入吉林大學經濟系,在學術的道路上一路攀到頂峰。一直讀到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南加州大學榮譽博士,並被聘為高級經濟師。在1999年擔任招商銀行行長之前,馬蔚華的軌跡可以說是標準的政府官員,但當他來到一所股份制商業銀行當行長的時候,卻實現了一個完美的轉身,從金融監管者成為卓越的銀行管理者。他屬於這樣一種人:對機會,總是有著本能、甚至超常的把握力。他不笑不說話,讓人很難把他和“深沉的銀行家”這種“臉譜”化的角色掛起鉤來,但是他領導的銀行,成為中國最具品牌影響力的銀行之一,他無疑是中國最優秀的銀行家之一。

目錄

作者序銀行家馬蔚華

第一章 最具資本市場影響力的領袖——馬蔚華

一、招行一小步,中國銀行業一大步

二、招商銀行首席行銷官

三、1000億元的成績單

四、刀尖上的領舞者

五、“九字真經”,變中領跑

六、招商銀行的名片

七、19歲上市:上演一場完美風暴

第二章 跌宕起伏的人生歷程

一、上山下鄉,“百鍊成鋼”

二、恢復聯考,從鐵路工人到天之驕子

三、驚心動魄,經歷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例銀行倒閉案

第三章 人主招商銀行: “我是來錦上添花的。"

一、兩份“隆重”的“見面禮”

二、質量是發展的第一前提

三、靈光閃現,在網上跑馬圈地

四、招商銀行信用卡,3年成就的老大

五、不當流星,要當恆星

第四章 科技興行:最具活力的發展戰略

一、靜水流深,科技是沉默的冰山

二、先知先覺,信息化是馬蔚華的武器

三、魔鬼就在細節里

第五章因您而變: “客戶是太陽”的經營策略

一、專業:提供一切所能提供的服務

二、驚喜:個性化服務,從滿意到“滿溢”

三、感動:用情服務,超出客戶的預期值

四、“向日葵文化”

第六章 不是變革,而是顛覆:徹底“洗腦”的管理理念

一、影響著中國管理的經理人

二、 “挖招商銀行的人是不用考試的”

三、馬蔚華的顛覆邏輯

四、“十變”:開啟新未來

第七章 A股+H股,在資本市場上演完美風暴

一、上市是應對入世挑戰的最佳策略

二、跳著“國標舞”上市

三、藉助上市“東風”輕裝上陣

四、發行H股,再次成為贏家

五、資本市場的成功來自未雨綢繆

第八章 高人一籌,金融危機中全身而退

一、冷靜,幸運躲過一劫

二、警醒,成功逃頂次級債

第九章 多元化經營金融控股集團現雛形

一、左手基金,右手租賃,試水多元化經營

二、第一個“吃螃蟹”,收購信諾保險

三、再下一城,入主西藏信託一舉兩得

四、登高遠望,開啟國際化征程

第十章 百年招銀:傳承與遞進的企業文化

一、創新,多想想3年以後的事

二、穩健,讓創新有更高的成功率

三、居安思危,風險文化是馬蔚華的“軟體”

四、招商銀行樹,讓每位員工都有歸屬感

五、行長線上,和員工的“零距離”交流

六、達則兼濟天下

七、教育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重心

第十一章 品牌建設:與郎朗一同奏響藝術華章

一、沒有品牌的銀行注定悲哀

二、不願“傍大款”:馬蔚華的自主品牌情結

三、打造國際品牌

四、“點點滴滴,造就非凡”:他發動了強大的宣傳風暴

第十二章 總舵主的個人魅力

一、做銀行家,不能僅懂銀行那點事

二、與強者為伍

三、慧心妙舌:媒體前的高低雙調

四、“多吃飯,少睡覺,不鍛鍊”

五、“受人所敬,須更敬於人”

書摘插圖

第一章 最具資本市場影響力的領袖——馬蔚華

一、招行一小步,中國銀行業一大步

華爾街,當今的世界金融中心,匯集了世界各國最著名的金融機構、最先進的監管體系和最領先的金融產品。能夠叩開華爾街的大門,在這裡爭得一席之地,是全球多少銀行的理想。

對中國的銀行業而言,雖然有部分中資銀行已在美設有非經營性質的代表處,但在美國僅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設有營業性質的分行,它們都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即已獲得經營牌照。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說,新中國成立以來還沒有一家銀行的經營機構獲準進入美國。特別是1991年美國推出了《加強對外國銀行監管法》,大大提高外國銀行進入美國運營的門檻,外國銀行要想得到進入美國市場的許可,就要在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風險管理能力、反洗錢措施乃至母國政府的金融監管水平等方面統統達到美國的要求。

’ 這些要求,實際上等於關閉了中資銀行在美國新設分行的大門。

為了跨越這一門檻,中國銀行業默默奮鬥了16年。工行、建行多年來一直希望在美國設立營業性機構,但一直未能如願。

率先突破困局的,是僅有20年發展史的招商銀行。

美國東部時間2007年11月8日,美聯儲正式對外發布訊息,批准招商銀行設立紐約分行,從事批發性存款業務、貸款業務、貿易融資業務以

及其他銀行服務。

“招行一小步,中國銀行業一大步。”這是業內人士對於招行設立紐約分行的評價。的確,與以往銀行自行發布設立分支機構的新聞不同,招行紐約分行獲批的新聞發布會是在中國銀監會舉行的,是作為中國銀行業監管的一件大事而鄭重發布的,這足以表明,招行設立紐約分行不僅僅是招行自身的一個突破,它也打開了對中資銀行禁閉已久的美國金融市場的大門,是中國銀行業的改革開放在新階段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中國銀行業“走出去”的標誌性事件。

率領招行邁出這“一小步”的,正是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

“招行又走在了國內銀行的前面!又是馬蔚華!”一位資深的銀行業界人士聽到招商銀行獲批設立紐約分行的訊息後感慨地說。

二、招商銀行首席行銷官

他不喜歡別人稱他銀行家,但著名的英國《銀行家》雜誌將他和格林斯潘、沃倫.巴菲特等人排在一起,列為全球銀行界“2004年度希望之星”,成為唯一一位入選的中國銀行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