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村

銀河村

位於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芒章鄉,7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有鄉村人口2419人,全村國土面積74.50平方公里,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36.80萬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芒章鄉銀河村

該行政村隸屬盈江縣芒章鄉,地處芒章鄉東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5.50公里,到鄉道路為沙石路,交通不方便,距縣68公里。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東鄰騰衝縣,南鄰新城鄉,西鄰魯落村,北鄰寶石村。轄象塘、木瓜塘、中寨、勐安、朗外河、谷地包、長坡嶺7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耕地4,663.2畝。現有農戶560戶,有鄉村人口2419人,其中漢族1932人,景頗族487人,傈僳族27人,其他少數民族460人;其中農業人口2348人,勞動力17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18人。 

村容村容

 

全村國土面積74.50平方公里,海拔1,700.00米,年平均氣溫18.00℃,年降水量1,600.00毫米,適合種植咖啡、茶葉、核桃、甘蔗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5,034.00畝,人均耕地2.1畝,林地65100.00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36.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10.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金墩鄉銀河村

該行政村隸屬鶴慶縣金墩鄉,地處金墩鄉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3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方便,距縣10公里。東鄰西甸,南鄰邑頭,西鄰化龍,北鄰金墩。轄1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03戶,有鄉村人口1622人,其中農業人口1540人,勞動力91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00人。

全村國土面積5.89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1072.9毫米,適合種植糧食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179畝,人均耕地1.41畝,林地2156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9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37.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銀河村由原李坳村、三星村、朝陽村三村合併而成,全村轄29個村民組,524戶,2048人,總面積42.5平方公里.一、項目建設情況1、2004年、2005年共發展高標準無性系茶園146畝,完成總投資16.1萬元,其中利用發展資金8.1萬元,政府配套3萬元,民眾自籌資金5萬元。2、養殖業實施了“養母送仔”項目,共扶持7戶貧困戶飼養母豬,已送仔豬42頭,很好地解決了貧困戶因無錢買仔豬的實際難題。3、完成了通村道路改造。銀河村通村路屬原來的縣鄉道路(徐銀路),由於年久失修,路面破損較大,面對這一關係到民眾生產生活難題,結合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對約9公里的通村路進行了全線整修,並落實了專人維護。4、水利工程。整修了葉坪、包家、楓樹、朝陽、橫排、李坳共六處水利水毀工程,實際解決灌溉面積約680餘畝。5、人畜飲水工程。新建了老虎提灌站,解決了四個組1200餘人的飲水難問題。6、村部建設,在原三星村址,新建一座村級化辦公樓,添置了辦公設備,改善了辦公條件。7、茶廠建設。通過利用發展資金與王太平同志按股份制購置新型精製茶葉機械,新建茶葉加工廠一座,解決了深山區民眾茶葉和製作不便問題。8、貧困戶危改工程。全村共實施了14戶特困戶危房改造工程。目前,已全面完工,並搬進新居。9、全村享受二免一補政策的學生有172人,全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達95%以上,使民眾在大病醫治上得到了保障,農民短期培訓達300人次,農民的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大有提高,全村外出務人數有600餘人,年創純工資性收入300萬元,200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100元,人均增收310元。二、主要經驗和存在問題(一)主要經驗1、尊重農戶意願,引導民眾樹立市場意識和風險意識。扶貧開發性項目,首先要在充分尊重民眾意願基礎上,通過技術培訓指導農戶發展生產,引導行業協會發揮民眾智慧,調動廣大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方面要明確整村推進扶貧政策主要是幫助貧困戶如何脫貧,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整村推進項目安排,選擇適合於貧困戶的項目,然後登記造冊,印製項目脫貧卡片。同時,要正確引導民眾樹立市場意識和抗風險意識,在項目安排上儘量上一些“短、平、快”項目,如養豬、種草等;積極引導他們樹立市場意識和鍛鍊他們隨風險的能力,給予科技支持和技術輔導培訓,最後最大程度地調動民眾參與的積極性,徹底改變過去發展經濟一手由政府操辦的做法。2、科學制定好項目發展規劃鎮村各級扶貧開發規劃,是指導扶貧開發工作的綱領性檔案,在編制過程中,重點把握“四性”,即扶貧對象的準確性,民眾參與的廣泛性,項目選擇的科學性,示範項目的推動性,在尊重民眾的意願尊重自然規律、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追求整體效益最大化。(二)存在問題1、公共項目,如水利工程、村組道路等基礎設施較落後,投入資金,缺口較大,欠帳較多,而鄉鎮村一級財政壓力大。2、勞動力培訓方式,有待改變,要適合新農村建設需要,應將勞務輸出培訓與農村急需人才培訓相結合,將集中學習與直接到農戶家中指導相結合。三、結合新農村建設工作構想1、推進“三村四化”新農村建設,就是以小康村、文明村、和諧村為目標,以農業產業特色化、道路房屋整改化、村風民俗文明化、團結互助和諧化為途徑進一步整合資源挖掘潛力,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努力形成民眾廣泛參與,全社會共同支持,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格局。重點發展農村四化,要基本達到戶均1人以上從事非農產業。①以發展農產品加工和培育特色高效產業為重點的農村工業化;②以實行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和產加銷、貿工農、經科教緊密結合為主的農業產業化;③以建設美觀適用、環境優美、人畜分居為主的住房新型化。通過整村推進,努力構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和諧的“四化”新農村。2、堅持以民為本,規劃先行。要立足農村實際,促進產業發展,時刻尊重民意,關注民生,反映民情,順應民心,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辦法,配套的政策措施,統籌發展,整體推進。(1)要堅持把農村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業特色化作為推動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扶貧開發的三大動力源泉。制定好產業規劃,把發展生產作為建設的首要任務。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搞好糧食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廣泛開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創建活動,按照“一個產業,一個思路,一套實用技術。一套扶持措施”的辦法,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積極扶持和發展產業協會等新經濟組織,最大限度地把農民組織起來,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提高協會的服務帶動功能和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促進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新時期新階段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作任重道遠,在前期實施過程中,我們雖然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但我們的工作與項目要求還有一定距離,深感責任重大,壓力重大,因此我必須齊心協力,紮實苦幹,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各項建設,為加快發展,整體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添磚加瓦,貢獻各自力量。(2)把“建新宅,擴道路”作為推進扶貧開發的重點,切實解決民眾普遍關心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搞好村民規劃和鄉村道路建設規劃,按照“節水、節地、節材、節能”原則,科學地設計新型住宅,讓農民住房既有城市品味,又具鄉村風格。(3)發展“文、教、衛、體”社會事業,綜合提高村民素質,人人爭做“文明人”。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義務教育完成率100%,村村有衛生室,解決民眾就醫難;村村通廣播,戶戶有電視。積極發展體育事業,開展“億萬農民健身運動”。(4)按照“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發展”的原則,引導村民自治,按自治原則,落實“一事一議”、“專事專議”的制度,把公共的事落到實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