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超小捲葉蛾

銀杏超小捲葉蛾

銀杏超小捲葉蛾屬鱗翅目卷蛾科。銀杏超小捲葉蛾幼蟲潛食短枝端部或當年生長枝,致使枝條枯死,降低產量。嚴重時,銀杏超小捲葉蛾的株危害率高達100%,引起嚴重落果,被害枝次年不再萌發,以至影響到銀杏多年的產量。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銀杏超小捲葉蛾銀杏超小捲葉蛾

成蟲體長約5mm,翅展約12mm,體黑色,頭部淡灰褐色,腹部黃褐色。下唇須向上伸展,灰褐色,第三節很短。前翅黑褐色,前緣自中部至頂角有7組較明顯的白色溝狀紋,後緣中部有一白色指狀紋;翅基部有稍模糊的4組白色溝狀紋。肛紋明顯,黑色4條,緣毛暗黑色。後翅前緣色淺,外圍褐色。雌性外生殖器的產卵瓣略成棱形,兩端較窄;囊突2枚,呈粗齒狀。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長形,中間具頸部。

卵扁平,橢圓形,表面光滑。初產卵枯黃色,2d後中間出現紅色不規則的環狀紋,少數一端斷缺或兩端斷缺而成2條紅色條斑紋,紋緣不整齊,其他部分乳白色,4d後除紅色環紋外,全卵呈淡綠色。老熟幼蟲體長11~12mm,灰白或淡灰色;頭部前胸背板及臀板均為黑褐色,有時色澤較淺呈黃褐色。各節背板有黑色毛斑2對,各節氣門上線和下線具黑色毛斑1個,臀節有刺5~7根。蛹長5~7mm,黃色,羽化前呈黑褐色,複眼黑色。腹節第一節光滑,第二節後緣有1列細刺,第三與第六節除後緣有1列細刺外,前緣還有1列較粗的刺,第十節僅於後緣有1列特別粗大的刺。腹部末端有8根細弱的臀刺,成半環狀排列於肛周。

生活習性

銀杏超小捲葉蛾1年1代,以越冬。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成蟲羽化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為卵期,4月下旬至6月下旬為幼蟲危害期,7月後幼蟲呈滯育狀態,11月中旬化蛹。

幼蟲一般於樹幹中、下部樹皮中作蛹室結薄化蛹。蛹室長約9~12mm,寬約2mm。一般位於樹表皮下約2~3mm深處。羽化時,蛹蠕動鑽向孔口,半露於孔外,很容易辨認。

成蟲白天活動,以9~15時最為活躍,常作短距離飛行,善爬行。交尾時間為中午至傍晚,以中午為主。交尾持續時間約10h。交尾後棲伏於樹幹上、下部粗皮凹陷處,易捕捉。成蟲需吸食糖液、花蜜等作補充營養。一般交尾2d後產卵,3~4d內可產卵95粒左右。成蟲壽命約13d,最長23d。性比平衡,趨光性弱,晚間靜伏於樹幹。卵單粒散生,一根一至二年生的小枝上可產卵2~4粒。孵化前10h,卵中間的紅色斑紋開始擴散,最後消失,全卵成暗黃色,並出現黑色頭殼。卵期約8d,孵化率平均為80%。

初孵幼蟲體長1.3mm,行動活潑,爬行迅速,能吐絲織薄網,多潛伏於短枝凹處取食。1~2d後,即孔鑽入枝內。一般自葉柄基部或葉柄與短枝間蛀孔鑽入,也有的從長枝的基部或基部到中部之間的部位蛀入。蟲道長達20~50mm,能轉株為害。一般每條幼蟲可為害短枝2根。危害盛期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幼蟲為害枝條約25d後即轉向枯葉,並卷葉靜棲。有的還會在夜間外出取食葉肉,但食量不大,每次約1.5cm2。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老熟幼蟲轉向枯葉的盛期。幼蟲在枯葉內共停留14d左右,然後再爬回樹幹,並蛀入樹皮,形成光滑孔道後,又會調轉方向,以木屑及絲網封住孔口。約於11月中旬,在洞內作薄繭化蛹越冬。

銀杏超小捲葉蛾蟲害發生與外界環境條件的關係密切。樹勢差的老齡樹容易受害。因為超小捲葉蛾喜光怕蔭,所以林緣危害較林內嚴重。幼蟲滯育期即6~7月的乾旱,不利於該蟲的生存。年平均溫度低於14℃的北方地區,都沒有見到超小捲葉蛾的危害。有該蟲危害的地方,蟲口密度也隨著緯度和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防治方法

銀杏超小捲葉蛾銀杏超小捲葉蛾

(1)清除受害枝。每年4月底至6月上旬,見到明顯枯萎的枝條時,應當及時剪除,並集中燒毀,以殺滅幼蟲並減少超小捲葉蛾的轉主為害。

(2)樹幹塗白。樹幹塗白具有殺滅樹皮內的滯育幼蟲和即將羽化的蛹的作用。3月份,用加有敵敵畏乳劑的塗白液刷樹幹,防止越冬蛹羽化的效果可達100%;7月份用同樣的塗白液刷樹幹,則可以有效地殺滅滯育幼蟲。樹幹塗白液的具體配方是:生石灰5kg,敵敵畏乳劑100g,食鹽1kg,加清水19kg。將上述材料混合後,經過充分攪拌,即可用於塗白。

(3)藥劑防治。成蟲羽化期,使用50%殺螟松乳油250倍液和2.5%溴氰菊酯乳油500倍液按1∶1的比例混合噴灑樹幹,對剛羽化的成蟲殺死率達100%。在幼蟲期用吡蟲啉、氧化樂果或敵敵畏液噴灑受害枝條,可以殺滅初孵幼蟲。還可以利用銀杏樹皮易於滲透油劑的特點,於6月底當大部分幼蟲已經蛀入樹皮時,噴施油霧劑,也可以殺滅其幼蟲。油霧劑的配方:敵敵畏原液(或氧化樂果吡蟲啉等)5份,柴油10份。

(4)捕殺成蟲。根據成蟲羽化後9時前棲息樹幹的這一特性,於4月上旬至下旬每天9時前進行人工捕捉成蟲、殺滅。
(5)加強管理,增強樹體抗性,減輕危害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