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於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原省級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2年成立)的基礎上設立,面積7.5平方公里,規劃控制總面積32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

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於1992年5月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寧夏唯一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省級開發區。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於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原省級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基礎上設立,是寧夏唯一的國家級開發區,面積7.5平方公里,規劃控制總面積32平方公里。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4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的帶動全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二號工程”。面積7.5平方公里,控制規劃總面積30平方公里。區域地勢開闊、土地平坦、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善。

管理體制

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是銀川市委、政府的派出機構,享有自治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工商、稅務、公安、海關等社會服務體系完備,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運行,自主式開發”的管理模式和集中精簡、親商務實的運行機制,為入園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發展現狀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成立以來,在國家商務部和自治區、銀川市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不動搖,按照“以提高吸收外資質量為主,以發展現代製造業為主,以最佳化出口結構為主,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致力於發展高附加值服務業,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向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區轉變”的辦區宗旨,解放思想,開拓進取,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走出了一條加快園區建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創業之路。
截至2007年末,開發區共有各類企業1810家,其中工業企業238家,新增規模以上企業6家,新增產值過億元的企業3家,累計達到11家;外商投資企業34家,高新技術企業31家。2007年完成GDP 40.8億元,同比增長25%。實際完成工業總產值78.7億元,同比增長29.3%;工業增加值22.1億元,同比增長30.7%;技工貿總收入127.8億元,同比增長30.1%;一般預算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43.7%;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工業產值33.4億元,同比增長41.7%;外商投資企業工業產值49.7億元,同比增長24.8%。預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同比增長22%;進出口總額4億美元,同比增長46%。據國家商務部2007年11月份統計公報顯示,銀川開發區工業總產值比全國54個國家級平均增幅高出7.8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高出5個百分點;開發區地區總產值占銀川市的比重提高到10.38%;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1.46%。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完成了市委下達的工業經濟成長速度高於銀川市一倍的任務,為提前完成開發區“十一五”經濟發展規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初步形成了機械裝備製造、新材料、精細化工等特色優勢產業。經濟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已成為寧夏對外開放的視窗和新的經濟成長點,最適宜創業、最適宜發展的工業新區。

產業方向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堅持科技創新、體制創新、產業創新的發展原則,以特色求發展,以創新求發展,打造了寧夏(國家級)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寧夏留學人員創業園、寧夏中小型企業基地、寧夏軟體園、銀川新材料園等一批創新創業孵化平台。創建了光彩事業西部產業基地。依託重點骨幹企業建設的數控工具機製造基地、風力發電設備製造基地、特種鑄鋼生產基地和輪胎生產基地基本形成。
數控工具機:寧夏小巨人工具機有限公司、寧夏新瑞長城工具機有限公司、銀川西部大森數控技術有限公司。

風力發電設備:恩德風電、寧夏天淨電力設備有限公司、銀儀風電。

特種鑄鋼:寧夏共享鑄鋼有限公司。

輪胎:銀川佳通輪胎公司(由銀川佳通長城輪胎有限公司和銀川佳通輪胎有限公司組成)。

寧夏軟體園:寧夏希望信息產業有限公司

起重設備:寧夏天地奔牛銀起設備有限公司、銀川起重設備有限公司。

軟硬環境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發區管委會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創新招商理念、方式和方法,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政策引商、環境招商和服務安商的招商機制,圍繞優惠政策、優美環境、優質服務,不斷提升投資環境,使高新區成為寧夏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最富競爭力的區域。高新區管委會圍繞“一切為了投資者、一切讓投資者滿意”的服務宗旨,率先實行了“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推行了首問責任制、一次告之制、限時承諾制、法人投訴制、責任追究制、跟蹤服務制,努力做到超前服務、主動服務、延伸服務,為投資者從投資審批、開工建設到生產運營的各個環節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全程服務。

科技興區煥發生機。開發區著力完善創新創業體系,有效激發了各企業的創新創造熱情。目前,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累計孵化企業286家。各類研發中心67家,有79種產品擁有自主專利。小巨人公司數控工具機的數位化和智慧型化水平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共享鑄鋼三峽水輪機轉輪葉片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產品熱銷美國通用、德國西門子和日本日立公司等;恩德公司成功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兆瓦級風力發電設備,並具備了批量生產能力;數控工具機採用CAD、CAPP技術開發生產的多種產品榮獲了國家新產品獎,標誌著開發區在大型裝備製造和工具機製造等領域取得了技術領先的地位。
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開發區立足獨特的區位優勢,實施“退二進三”戰略,啟動中心商務區建設,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總部經濟、信息軟體、動漫創意、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迅速崛起。有6家軟體企業被列入全國軟體企業競爭力研究報告,1家企業製作的動漫作品集獲全國性大獎,首部卡通片和膠片電影均正式上映,設立了中央電視台新科動漫頻道銀川製造基地。2008年軟體動漫企業完成銷售收入1.6億元,比上年翻一番,成為開發區新的經濟成長點。

創新體系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

體制創新
奠定和諧的跨越式發展之基
開發區是自治區的“二號工程”,自治區和銀川市要一如既往地支持開發區的建設與發展。開發區充分利用“近聯、遠引、外拓”的招商新思路,把開發區建成銀川市最適宜創業的示範區。

開發區最大的壓力看來在產業和企業,而實質最大的挑戰是體制改革和創新,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必須從體制改革和創新上尋找動力。

為實現發展目標,開發區緊緊抓住調整合併的歷史機遇,積極推進機構和人事制度改革,本著“精簡、高效”的原則對機構進行壓縮,全部工作人員實行競爭上崗、崗位聘用,建立競爭擇優、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縮減中層幹部數量,在較短的時間內,順利實現了機構和人員的合署辦公、平穩過渡。

開發區全面理順財政管理體制,採取合併報表、統一核算、統一管理金庫的辦法,建立新的財務管理運行機制,實現了財政體制的平穩過渡和良性運轉。對合併前的原“兩區”資產、債權債務、土地利用等情況進行全面清理,做到底數清、賬目明,完成了清產核資。他們還對合併後的開發區規划進行重新調整,編制了近期和遠景總體規劃。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又快又好地發展,根本要求是統籌各方面發展,兼顧各方面利益,在創新實踐中構建全面協調的發展機制,鞏固安定和諧的社會局面。因此,他們通過全面開展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通過“兩區”整合後的機構改革和機關作風建設,切實做到了“兩不誤、兩促進”,清理“兩區”政策法規,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他們以人為本,心繫民眾,積極穩妥地解決被拆遷民眾的住房和生活安置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至此,開發區順利實現了自治區和市委、政府提出的“積極推進、平穩過渡”的體制創新目標。

2005年是開發區調整合併的第一年,也是團結進取、埋頭苦幹,各項工作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開發區GDP為26.3億元,同比增長16.4%;工業總產值46.2億元,同比增長25.2%;進出口總額2.5億美元,同比增長104%;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技工貿總收入81億元;本級財政收入1.5億元……統計數據表明,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要經濟指標在西部13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中位居中上水平,在西北5省區中位居前列,圓滿實現了“一年一個新變化”的目標。

科技創新
凸顯和諧的跨越式發展之魂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調整合併以來,體制、機制越來越靈活,發展勢頭也越來越好,已逐步成為自治區和銀川市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和“興工強市”戰略的帶動區、經濟發展的增長區、特色產業的培育區。開發區緊緊圍繞“科技立園、科技創園、科技建園、科技興園”的發展思路,“科”字當頭,把落地成長型企業不斷做大做強,使科技含量和經濟效益在全區保持高速、領先的水平。並研究和制定相關政策,創造優惠條件,在吸引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人才,特別是留學人員方面下功夫,在提高企業及其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上下功夫,實現人才、經濟效益“雙豐收”,努力使開發區經濟發展在全區保持高速、領先的地位;爭創全區經濟發展速度、財政收入、企業的管理等各個方面第一,成為帶動全區發展新型工業化的“領頭羊”和全區工業經濟發展的“視窗”。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

工作創新
展開和諧的跨越式發展之翼
只有不斷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同時創新工作,達到思路清,目標明,才能促進新發展。因此,開發區在推進工作中,首先研究確定了新的發展思路和目標,提出了“圍繞一個中心、堅持兩個創新、實現四個突破”和“完善提高一區、重點建設二區、穩步推進三區”的總體工作思路,確定了“一年一個新變化、三年上個新台階、五年有個大發展”,力爭到200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之際,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30億元的奮鬥目標。

銀川開發區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把調整合併後的開發區推上一個新台階,是和黨工委、管委會始終堅持抓大項目、重點項目、搞好服務分不開的。開發區建立了跟蹤協調服務責任制,對重點項目,明確領導班子成員作為第一責任人,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全力為項目建設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務。確定的6個投資過億元的重點項目,均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寧夏共享鑄鋼公司的精密加工項目主體廠房建設和鑄鋼項目重型鋼屋架廠房及配套設施施工順利,寧夏實德新型建材公司的PVC門窗塑材項目、西部光彩實業公司的3個入園項目、寧夏小巨人工具機公司的數控工具機擴建項目已竣工投產或即將投產,寧夏捷美豐友化工公司的第三套大化肥項目的設備已進入廠區,由於項目投資主體變化,正在與瀘天化洽談合作事宜。還有中小企業創業園項目,一期建設的1.36萬平方米的3棟標準廠房已經竣工交付使用。康師傅控股西安頂津食品公司飲用水項目和寧夏美萬家公司的數字機頂盒項目已於2005年完成了設備安裝並建成投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