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山河紅茶

鉛山河紅茶

鉛山河紅茶,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鉛山縣境內四面環山,森林覆蓋率達74%,地勢南高北低,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為1732.9毫米;自然土壤以紅壤、黃紅壤、黃棕壤為主,適宜茶樹生長。鉛山河紅茶,外形金毫披露,條索緊實、勻整,色澤烏潤;湯色紅濃、清澈、甜香高長;滋味醇厚、回甘快好。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鉛山河紅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信息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鉛山河紅茶,外形金毫披露,條索緊實、勻整,色澤烏潤;湯色紅濃、清澈、甜香高長;滋味醇厚、回甘快好。水分2.3%-4.5%,水浸出物35.6%-45.5%,總灰分4.5%-6.1%,茶紅素2.3%-3.7%,咖啡鹼3.1%-4.6%,茶多酚7.1%-8.9%,胺基酸2.2%-3.6%,總糖2.8%-4.1%。

藥用價值

鉛山河紅茶 鉛山河紅茶

紅茶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進食慾,可利尿、消除水腫,並強壯心臟功能。紅茶中“富含的黃酮類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發病率。中醫認為,茶也分寒熱,例如綠茶屬苦寒,適合夏天喝,用於消暑;紅茶、普洱茶偏溫,較適合冬天飲用。

產地環境

鉛山河紅茶 鉛山河紅茶

鉛山縣境內四面環山,森林覆蓋率達74%,地勢南高北低,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為1732.9毫米;自然土壤以紅壤、黃紅壤、黃棕壤為主,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非常豐富,pH為4.8-5.5。受武夷山脈影響主產區氣候特點顯著:一是雲霧多,日照時數少,年均1694.5小時,年均霧日數達188.1天,滿足了茶樹喜歡散射光和陰濕的習性,促進了茶樹葉片內胺基酸和芳香物質形成;二是年均溫度偏低,只有10.4℃-15.2℃,每年11月14日前後出現初霜,終霜期要延遲到3月10日左右,早春升溫速度慢,茶葉持嫩性好,品質優;三是晝夜溫差大,積累大於消耗,促使茶葉內含物質更加豐富。

歷史淵源

鉛山制茶歷史悠久,早在宋代鉛山茶就成為貢品。《鉛山縣誌》中記載:“早在宋代鉛山就出產周山茶、白水團茶、小龍鳳團茶。

鉛山河紅茶 鉛山河紅茶

明代宣德、正德年間(1426-1521年),鉛山又有小種河紅、玉綠、特貢、貢毫、貢玉、花香等名茶。”自明嘉靖(1522-1566年)起,河口即逐步成為南方內陸水運中心和茶紙加工、轉運的貿易大市場(《中國通史》),河紅茶也由此躋身全國乃至世界貿易大宗。《鉛山縣誌》載:“至萬曆間(1573-1620年),“河紅”茶名聲遠播,外地商人紛紛來河口、石塘、陳坊等地訂購。”據明萬曆版《信州府志》載:“河紅茶乃為國內最著名之紅茶,且為華夏首次問世之華茶。”

生產情況

鉛山河紅茶 鉛山河紅茶

2013年,鉛山縣鉛山河紅茶保護面積1200公頃,年產量270噸。

產品榮譽

鉛山河紅茶 鉛山河紅茶

2013年4月15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鉛山河紅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鉛山縣天柱山鄉、篁碧鄉、太源鄉、湖坊鎮、葛仙山鄉、英將鄉、武夷山鎮共7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7°44′03″-117°70′41″,北緯27°48′19″-28°31′77″。

質量技術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要求:鉛山河紅茶適宜偏酸土壤,以pH值4.8-5.5為最適宜,要求土壤類型為紅壤或黃紅壤,疏鬆肥沃,土層厚度大於50厘米,海拔大於500米。

(2)品種選擇:茶樹品種有群體種、水仙、老樅、菜茶、105及其培育出的系列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為了保證鉛山河紅茶的品質特色,尤其要注意以下環節的生產技術管理:

①茶園培肥管理:茶園冬季增施有機肥,有機肥主要以經過腐熟的土雜肥、餅肥、欄肥等為主,施肥和中耕鬆土相結合。

②病蟲害防治: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採用農業、物理、生物防治方法。一是採用每50畝茶園掛一盞頻振式殺蟲燈;二是根據害蟲種類,選用綠色食品許可使用的高效低毒無殘留農藥;三是使用雷公藤、除蟲菊等無殘留的土農藥。

茶葉加工及產後處理要求:

A、 採摘:鉛山河紅茶鮮葉採摘有嚴格的要求,清明前後采芽;農曆四月以後采葉,要求葉不能全部展開,葉面最寬的寬度不能超過一公分,以小開面一芽兩葉為最優。茶葉採摘要選擇在天氣晴朗的早上,鮮葉要用竹製器具盛裝,並及時送達加工廠加工。

B、 萎凋:又稱“曬青”。鮮葉採摘後,以竹簟晾於日光之下,攤葉厚度和萎凋時間,視日光強弱和“雨青”、“晴青”而定。一般厚度為3公分,並做到經常翻動,使其乾濕均勻,葉色轉暗綠,握之葉質柔曲為適度。

C、揉捻:將萎凋後的鮮葉用手揉捻,先輕壓慢揉,繼以重壓快揉,後以松壓慢揉,使茶條緊結圓直,汁液外潤,揉捻後靜置定型10分鐘。

D、發酵:將定型過的揉捻葉置於竹簟上曝於日光5分鐘,放入用雙層連四紙墊底的木桶或篾蘿內,稍加壓緊,上覆連四紙,最後用溫水浸過的土布蓋在桶外,置於發酵室內進行發酵。發酵室的適宜溫度為20℃-25℃,發酵時間為6-8小時。發酵程度掌握揉捻條葉面80%左右轉為古銅色、梗脈變紅、有果香味溢出為適。

E、烘焙:將發酵好的茶葉均攤於同樣用連四紙墊底的水篩之上,厚3-5公分,每篩2-2.5千克,將水篩置於焙室吊架,地面置濕松柴明火燃燒,門窗緊閉,以產生的煙氣熏焙。初焙時室溫要高,焙至八成乾時用小火焙。熏焙歷時8小時左右,要避免老火或外乾內濕現象。

F、毛揀 揀剔毛茶茶梗與黃葉。

G、篩分:通過不同篩孔將茶葉分攤出不同等級。

H、復焙:將篩分好的茶葉放在炭火上烘焙。

I、分級 鉛山河紅茶主要產品有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等五級。

J、包裝:鉛山河紅茶包裝符合《茶葉銷售包裝通用技術條件》規定,包裝上應有鉛山河紅茶標誌。

生產記錄要求:鉛山河紅茶生產全過程,應建立完善的生產、加工、銷售記錄檔案,要確保記錄能追溯實際生產的全過程,並保存5年以上,為鉛山河紅茶的生產、加工、銷售管理追溯體系提供依據。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①鉛山河紅茶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茶葉產地環境條件》(NY/T391-2000)的要求。

②鉛山河紅茶生產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茶葉生產技術規程》(NY/T288-2002)的要求。

•標誌使用規定

(1)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向登記證書持有人申請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

①生產經營的鉛山河紅茶產自登記確定的地域範圍;

②已取得鉛山河紅茶生產經營資質;

③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④具有鉛山河紅茶地理標誌農產品市場開發經營能力。

使用鉛山河紅茶農產品地理標誌,應當按照生產經營年度與登記

證書持有人簽訂使用協定,在協定中載明使用數量、範圍和相關責任義務。

(2)農產品地理標誌使用人享有以下權利:

①可以在產品及包裝上使用鉛山河紅茶地理標誌(鉛山河紅茶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等);

②可以使用登記的鉛山河紅茶地理標誌,進行產品宣傳和參加展覽、展示及展銷。

(3)鉛山河紅茶地理標誌使用人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①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

②保證鉛山河紅茶地理標誌農產品品質和信譽;

③正確規範地使用鉛山河紅茶地理標誌。

(4)鉛山河紅茶地理標誌生產經營者應當建立質量控制追溯體系,農產品地理標誌持有人和標誌使用人對鉛山河紅茶產品的質量和信譽負責;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偽造、冒用鉛山河紅茶地理標誌和登記證書;

(6)鼓勵單位和個人對鉛山河紅茶地理標誌進行社會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