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官窯址博物館

鈞官窯址博物館

鈞官窯址博物館(Jun Kiln Museum)位於河南省許昌禹州市東環路北段,是一座用來展示鈞瓷文化的專業博物館。占地面積4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1000平方米。1993年更名為宋鈞官窯遺址博物館,1997年更名為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

基本信息

簡介

鈞官窯址博物館鈞官窯址博物館

鈞窯址始於唐、盛於宋,金元時期在北方形成了龐大的鈞窯系,影響波及今河南境內諸窯及河北山西內蒙等省。禹州鈞台鈞窯在北宋徽宗時期被宮廷壟斷為官辦窯場,製作不惜工本。鈞官窯瓷器胎質細膩,堅實緻密;造型典雅、端莊古樸;釉色瑩潤,五彩繽紛,尤以多種窯變為其它窯口產品所不及。宋代鈞窯首先創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創造性成功燒造出銅紅釉,產生出美妙絕倫的窯變釉色,打破歷史上單一釉色格局,極大豐富了陶瓷藝術的裝飾效果,在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歷史源流

宋鈞官窯遺址即鈞台鈞窯遺址,1964年發現,1974年河南省文物部門進行了全面鑽探重點發掘。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現存的一號窯“雙火膛窯爐”七號窯“倒焰窯爐”,是國內外陶瓷專家研究考察的熱點,是中外遊客觀光、交流、學習中國陶瓷文化的勝地。 1992在該遺址建立禹州鈞台鈞窯遺址博物館,1993年更名為宋鈞官窯遺址博物館,1997年更名為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

內部結構

鈞官窯址博物館鈞官窯址博物館
鈞官窯遺址博物館建築面積61000平方米,建築均為仿宋風格,青磚灰瓦,雕梁畫柱,八角風鈴,巍巍壯觀;門樓、廂房、展廳、迎壁和鈞官窯保護房與院內的草木山石、鳥語花香交相呼應。構成了莊嚴、肅穆、完整的仿宋建築群,再現了北宋皇家鈞窯的建築風貌。坐南向北為仿宋雙層斗拱重檐雕樑畫棟門樓,依次向里為左右九開間明柱帶廊畫棟廂房,寬16米須彌座三間式大理石影壁,中大殿,左右偏房,東西殿,東西跨院等。設有博物館陳列室、鈞瓷精品陳列室、鈞瓷藝術陳列室、鈞瓷展銷大廳、傳統鈞藝操作展示、專家工作室、青少年陶藝教育中心博物館基本陳列分古代、現代、傳統工藝現場演示三部分,古代部分有宋代鈞官窯遺址雙火膛鈞瓷窯爐一座、倒焰窯鈞瓷窯爐一座、宋代鈞官窯瓷片標本、宋元時期民窯鈞瓷片標本,還有部分青花、影青瓷片標本和扒村窯瓷片標本。現代部分有鈞瓷恢復時期鈞瓷、現代鈞瓷精品、鈞瓷陶藝品。傳統工藝現場演示主要是演示傳統工藝。

藏品數量

宋鈞官窯瓷片300餘片、宋元時期鈞瓷民窯瓷片3000片和宋元時期青花、影青瓷片,磁州窯系白地黑花瓷片6000餘片。

展館陳列

(一)古代部分:宋代鈞官窯遺址雙火膛鈞瓷窯爐一座;倒焰窯鈞瓷窯爐一座;宋代鈞官窯瓷片標本;宋元時期民窯鈞瓷片標本;還有部分青花、影青瓷片標本;扒村窯瓷片標本。

(二)現代部分:鈞瓷恢復時期鈞瓷;現代鈞瓷精品、鈞瓷陶藝品。

(三)傳統工藝現場演示。

所藏名品

鈞官窯址博物館鈞官窯址博物館

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宋代鈞瓷官窯窯爐兩座及各類古瓷標本。主要標本有:(1)宋鈞官窯瓷片三百餘片,部分帶有底碼,主要釉色有天青、月白、玫瑰紅、海棠紅、葡萄紫等;紋路主要有蚯蚓走泥紋、蟹爪紋、兔絲縷等;(2)宋元時期鈞瓷民窯瓷片3000片,其特點大部分屬碗碟之類,主要以天青紫斑為主,天青、月白、豆綠色較多;(3)宋元時期青花、影青瓷片,磁州窯系白地黑花瓷片6000餘片。古代瓷器有:(l)唐花瓷執壺,宋鈞盤,元鈞盤、碟、罐,清代鈞瓷瓶。(2)宋代瓷塑人物,清代瓷塑玩具。現代器皿鈞藝類也多有收藏,計有1500個品種,10000餘件。其中與河南省政府迎香港回歸禮品“豫象送寶”造型一樣,大小一致的大花瓶一對,1.5米高“五子登科”特大葫蘆瓶一對,鈞瓷系列珍品花瓶、花盆2000餘件;鈞瓷藝術品800餘件,繼承和發展了鈞官窯的藝術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現狀

為了加大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鈞官窯遺址的科學保護和合理開發力度,禹州市政府在遺址保護區內建立鈞官窯遺址博物館。鈞官窯遺址博物館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均為仿宋風格,青磚灰瓦,雕梁畫柱,八角風鈴,巍巍壯觀;門樓、廂房、展廳、迎壁和鈞官窯保護房與院內的草木山石、鳥語花香交相呼應。構成了莊嚴、肅穆、完整的仿宋建築群,再現了北宋皇家鈞窯的建築風貌。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經過幾年來的努力現已成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鈞官窯址博物館自1991年成立以來,共接待中外遊客20多萬人次,其中有國家領導人和國內外專家、學者2萬餘人。鈞官窯的大門向世人敞開著,現代的鈞窯人願為頌揚民族文化使鈞瓷這一千古名瓷名揚天下而奮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