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珊瑚蛇

金黃珊瑚蛇

金黃珊瑚蛇,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爬行綱。拉丁學名Micrurus fulvius。分布:美國南部及東南部、墨西哥東北部。

基本信息

概述

金黃珊瑚蛇(Micrurus fulvius):英名:Eastern Coralsnake。

分布和主要特徵

分布:美國南部及東南部、墨西哥東北部;棲居在乾燥的林地,通常窩伏在落葉堆中,數量仍普遍。生態習性:卵生,每次產下3-13枚卵。這是美國毒性最強的毒蛇,毒性雖強,但生性隱密,不會隨意攻擊;喜歡躲在落葉堆、倒塌的樹木與岩石底下,美國有一句諺語"紅到黑,好朋友,紅到黃,殺人王"便是形容珊瑚蛇與牛奶蛇體色辨認的俗語,本種在野外主要以其它蛇類為食。型態特徵:體長約0.7~1公尺,這種劇毒蛇體型小而瘦,有圓形頭部、小眼睛以及紅色、黃色、黑色相間的三色環紋。金黃珊瑚蛇與黃頷蛇科同樣具有三色環聞的無毒蛇十分相似。主要的不同點在於,黃頷蛇科的蛇都具有頰鱗,珊瑚蛇甚至眼鏡蛇科中都沒有這項特徵。游蛇科多達300屬1600~1800種,爬行動物的最大一科,包括現存2/3的蛇,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且為除澳洲以外各地的主要蛇類。游蛇科成員非常複雜,相當於進步蛇類的收容所,亞科眾多,劃分混亂,有時有些成員被列為獨立的科,其中最有爭議的是分布於非洲中東的穴蝰,和新蛇亞目各科的成員均有些相似,但親緣關係均不很近,有時被單列為穴蝰科Atractaspididae(右圖)。游蛇科多數為無毒蛇,部分為後溝牙毒蛇,其毒性多數不大,但也有極少數劇毒的種類和少數毒牙前置的種類。游蛇科成員形態多種多樣,其中有些種類一個種就有多種不同的花紋,最著名的就是美洲的王蛇Lampropeltis getula和乳蛇Lampropeltis triagulum(下左)。王蛇有10餘個亞種,彼此之間差異甚大,從外表上往往會誤認為是不同的種類。乳蛇亞種多達25個,雖然無毒,但是外表與劇毒的珊瑚蛇非常相似,不同亞種的乳蛇看起來很象是不同種類的珊瑚蛇。游蛇科最奇特的種類當屬亞洲熱帶地區的幾種金花蛇屬成員Chrysopelea(下右),它們可以在空中滑翔一段距離,有飛蛇之稱。劇毒的游蛇科成員主要分布於非洲,如非洲樹蛇屬Dispholidus(下中)和非洲藤蛇屬成員Thelotornis,它們的毒性均可致命,且非洲藤蛇的毒液尚無抗毒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