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邏輯

金錢邏輯

本書以簡潔、輕鬆的語言詳細闡釋了MBA商學院100個最有效的理財觀念、方法和訣竅以及隨書附錄家庭理財必須懂得的50條經營定律,它可以解決個人投資與家庭理財96%的問題!對儲蓄、保險、股票、債券、基金、信託、黃金、外匯、期貨、房地產、典當、收藏、創業等方面都適用。這可能不是一本令你熱血沸騰的理財寶典,但它一定是最冷靜和最理性的理財入門書。

內容簡介

《金錢邏輯》本書以簡潔、輕鬆的語言詳細闡釋了MBA商學院100個最有效的理財觀念、方法和訣竅以及隨書附錄家庭理財必須懂得的50條經營定律,它可以解決個人投資與家庭理財96%的問題!對儲蓄、保險、股票、債券、基金、信託、黃金、外匯、期貨、房地產、典當、收藏、創業等方面都適用。

這可能不是一本令你熱血沸騰的理財寶典,但它一定是最冷靜和最理性的理財入門書。如果你是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公司中高層管理者、中產階層、白領,以及工薪階層,那么這本書就是為你量身定做的。它能用“MBA里的理財常識”讓你飛快擁有自己的“流動資金”,成為一個理財有方又不影響生活品質的金錢管理者,並能啟發你學會用“金錢的邏輯”賺到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已經擁有100萬的,它能讓你學會投資,讓你手中的財富快速穩健地升值!

作者簡介

蘇祺:旅美華人,英文名David Fincher,資深風投、理財專家、暢銷書作家。長期為企業與高端家庭會員提供理財、管理與融資的諮詢服務,諮詢年費高達10萬美元。出版暢銷圖書:《風範》《隱忍力》《能量場》。

目錄

序:MBA商學院100個最有效的投資理財觀點

Part 1 你對錢的認識正確嗎?

1.揭開貨幣的面具

2.錢是賺來的,不是攢來的

3.你真的了解銀行嗎

4.什麼是固定和流動資產

5.先樹立正確的賺錢觀念

6.沒錢更要理財

7.創業之前算筆賬:現在你有多少財產

Part 2 錢是怎么省出來的

8.先讓自己學會理性花錢

9.準備一本家庭賬簿

10.從記小賬開始

11.控制你的“菜籃子”

12.買衣服也要規劃

13.家庭支出的兩項基本原則:“需要”和“實用”

14.合理安排旅遊的消費

15 .採取經濟實惠的娛樂方式

Part 3 錯誤的觀念在掏空你的錢包

16.糾正常見的十大思理財誤區

17.獨立思考不跟風

18.為自己搭建一間不漏雨的房子

19.從一開始就遠離股票

20.小心地對待基金和期貨

21.跳開房產泡沫

22 .投入大,不一定收穫就大

23.儲蓄的“增值悖論”

Part 4 錢生錢的遊戲規則

24.先買房還是先創業

25.最難的是邁出第一步

26.輕視小錢你就賺不到錢

27.讓自己成為一個融資高手

28.融資的前提與條件

29.最難的不是借錢,而是如何還錢

30.借錢不是不可以,但要借得有價值

Part 5 永遠不變的真理——人脈就是錢脈

31.先建立人脈,再挖掘錢脈

32.親近三種人

33.遠離五種人

34.有遠見的人成功,無遠見的人失敗

35.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

36.原則問題要堅持

37.什麼時候應該格外固執

Part 6 你應該這樣創業

38.招攬一批可以替你執行的人

39.要有一個總目標和階段目標

40.做好計畫再行動

41.擅長做總結

42.每天都有危機感

43.不僅要熱愛、還要了解你將從事的行業

44.洞察市場的需求,因為需求就代表著錢

45.把握開店的四要素

46.理智面對虧損

47.必須有退出機制

48.學會打時間差

49.法律的擦邊球不要打

50 .政策的空子鑽不得

51.用創意去賺錢,這是未來的大趨勢

52.建立你自己的獨特優勢

53.不一定得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54.隨時調整自己的戰略

Part 7 讓自己具備“可以賺錢”的品質

55.當一個不近人情的管理者

56.如果你是對的,不要害怕得罪人

57.讓下屬真心佩服你

58 .讓客戶由衷地嘆服你

59.選擇最好的合作夥伴

60.建立一個緊密協作的團隊

61.始終盯著用戶的需要,而不是怎么賺錢

62.敢於打破舊的規則

63.不斷地向別人學習

64.一定要讓自己品牌化

65.好的形象與口碑

66.對“不負責任”零容忍

67.確認自己是一個誠信的人

68.始終追求突破自我

69.不要迴避任何缺點和問題

70.與其打倒對手,不如與他合作

71.可以膽子大,但不要閉上眼

72.冒險的前提是你能承受失敗的代價

73.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

74.做人要不拘小節,但做事要一步到位

Part 8 怎樣管理你的“公司”

75.用目標去催生壓力,用壓力去激發活力

76.為你和你的員工製造夢想

77.鼓勵挑戰性思維

78.什麼樣的激勵制度是最好的

79.毫不留情地解僱笨蛋

80.“完美人”不能僱傭

81 .一個很難養成的習慣:不要忽視任何細節

82.提前判斷機會,而不是機會來了才去把握

83.掌控絕對的自主權

Part 9 始終對金錢的誘惑保持清醒

84 .現金流是一切生意的基礎

85.在懸崖前止步

86.保持自覺性

87.永遠都不要抱怨和絕望

88.堅持每天看新聞

89.不要輕易相信契約

90.眼睛可以看到的部分往往並不重要,看不到的部分才決定成敗

91.不要讓你的團隊中有家庭成員的影子

92.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93.保守你的秘密,尤其在女人面前

Part 10 支配金錢,而不是被金錢控制

94.先期投入不要太多,為自己留夠底牌

95.不要理會國外的案例,因為離你太遠

96.別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個暴發戶

97.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

98.記住,別想賺快錢!

99.不要因為憤怒、嫉妒而去賺錢,否則你永遠不會快樂

100.擁有一種好的思考方式,勝過掌握一萬種賺錢的門路

後記:快樂地賺錢,幸福地生活!

附錄:黃金理財法則

後記

如果沒有財富,我們的生活當然很難說是幸福的。財富的確是為我們帶來幸福的有力工具。但是,當你擁有了許多錢的時候,就必然擁有幸福嗎?比起尋求賺錢與理財的方法,可能這是一個更應該優先思考的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會發現,當財富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以後,財富增長對於人的幸福感影響的效用卻越來越低了。這也許是本書對每一位讀者的忠告,也是我最想強調的一個理財觀點:我們賺錢是為了什麼?

只有明白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快樂地賺錢,幸福地生活。

民間有這樣一句諺語: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從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個觀點也是不錯的。馬斯洛理論把人的需求依照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分成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層。

其中,人們對食物、水、空氣和住房等的需求都是生理需求,這類需求的級別最低,人們在轉向較高層次的需求之前,總是會先盡力滿足這類需求。當一個人的財富從零開始逐步增長的時候,最初滿足的就是這類需求。而這類直觀需求在初期是最容易讓人感到幸福的。所以在最初的時候,豐衣足食就讓人能夠得到一種幸福感。

通俗一點講,在現如今這個商品社會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錢來支付,小到“開門七件事”,大到孩子讀書、生病求醫.包括精神享受方面的圖書、娛樂等項目都需要金錢,可以說“沒有錢就難出門”。

不可否認,財富和幸福感確實有一些正相關關係。比如,一項跨國跨文化的比較研究表明,一些富裕國家對生活滿意並具有幸福感的人的比例高一些,比如,瑞士和其他一些斯堪的那維亞國家。但當經濟指標超越一定限度後,財富和幸福感的正相關關係便消失了。經過多國的比較研究發現,人均產值8000美元以上的國家中,財富和幸福感之間沒有任何相關關係。而且,從時間上講,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相應增強,並不會帶來相應的幸福感的提升。從個體角度而言,這個規律仍然適用。缺乏基本的舒適生活條件的人幸福感的體驗往往較低。這表明,在生活的建設階段和對於經濟條件的打造階段,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有沒有“幸福感”。

但是,是不是錢越多越好呢?

比如,當一個工薪階層的月收入從大學畢業初期的2000元慢慢地漲到了5000元、8000元,然後超過了2萬元,甚至達到了5萬元以上時,人的幸福感就會隨著收入的增長、家庭資產的增加而逐步獲得提升。在這個階段內,收入和財富的增長顯然帶動了幸福感的同比正向提升。這是錢對於幸福感的正面影響,也是一種很有說服力的證明。

可是,隨著財富達到一定程度,金錢對於幸福的作用力突然開始下降了,我們都會明顯地感覺到這一點——因為在一定的收入和資產水平上,錢的數量僅僅變成了一個純數字,對個人和家庭生活已經起不到“質變”的作用。金錢,對於一個富翁的直觀幸福感提升的作用力,已經遠遠不如對於一個職場新人的幸福的作用力大。

這種種調查研究表明,在“衣食足”的人群中,財富的多寡與主觀幸福體驗的關係是很微弱的,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或者說,在達到舒適溫飽之後,財富的增加所帶來的幸福感會越來越弱,金錢對於幸福的助推力就變得微不足道。正如一個研究者所形容的,開賓士上班的人並不一定比坐公車上班的人幸福很多。而極少數巨富的人群的幸福感僅僅比一般人口稍高一點,可實際上他們的財富擁有量卻遠遠超越了普通人群。對於這一人群來說,‘財富和幸福感並不縣成正比的關係。

用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看,富人們到後來獲取財富的目的已經不是為了滿足第一層次的生理需求了——錢對他們來說已無太大的意義,賺錢是為了去尋求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

而從實現自我的角度上來說,超級財富的增長還是很能提升幸福感的——主要是心靈的幸福。但是,財富積累到很高程度的時候,由金錢帶來的煩惱會突然增加,甚至接踵而來。比如,富翁家庭子女教育的問題比例比普通人家更高,因為他們的孩子都是含著金鑰匙出生,責任感差等問題特別突出。而一些富豪們的情感糾紛也更加突出,婚姻亮紅燈的富人比比皆是。即便富豪的家庭結構比較穩固,那么有關家族企業的管理權、財產繼承權等問題的又會出現,這足以消耗富豪們的無限精力……畢竟,擁有千萬甚至億萬財富的超級富豪,又有幾個能生活得像比爾·蓋茨那般幸福平靜呢?

答案是:很少。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金錢數量和人的幸福感並不完全成正比,而且有時錢多了反而會令人陷入較大的痛苦中,產生“富裕的煩惱”。一位專家曾說過:“當個人的年收入在3萬元到8萬元時,收入高低和幸福度成正比;當收入超過了lO萬元甚至更高時,金錢對幸福度的貢獻就不是完全的純正比關係了,到達一定高度後,甚至可能會反方向地發展。即:收入越高,幸福感越低。”

看來,幸福與財富的多少並非是一個恆久正比的關係。大量的事實也向我們表明,超級富翁們也並不認同“幸福感是由財富決定的”這一命題。有一位企業家就告訴我:“金錢可以增強也可以削弱幸福感,這取決於我們如何使用財富。”換句話說,基本的物質財富對於幸福是很重要的,但在這種基本要求被滿足之後,財富與幸福之間就沒有了正的線性關係。

如果你手中擁有一定的財富,那么,好的投資比例和使用金錢的方法會讓你幸福,而對於財富的貪婪的欲望,則會把你拉進痛苦的深淵。另一方面,適當的資產配置也是幸福理財的良方,如果你對於財富的追求並不是慾壑難填的話。

因此,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心態放得更平和,把追求財富的正當方法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則更加易於實現金錢的增長;賺錢更容易,更輕鬆,也更能產生理財的幸福感。反之,拋棄了方法的正當性,盲目追求金錢的增加,那么你在投資理財時,就容易急躁冒進,選擇高風險的投資項目,義無反顧地跳進冒險的巨浪之中。一旦失敗,不但賺錢的目的達不到,在這個過程中,你也難有幸福感產生。

所以,有了駕馭財富的能力,才能通向幸福之路,而這與你怎樣看待金錢關係很大。金錢是人們用來改善生活狀態的工具,說白了,錢是用來建設幸福的,而不是只要擁有了錢就擁有了幸福。糾正了以前的錯誤認識,再加上擁有了駕馭現有財富的能力,我們才能讓金錢成為自己忠實的僕人。否則,它就會成為你專橫跋扈的主人。

親愛的讀者,你究竟是金錢的主人還是金錢的奴隸呢?

序言

序:MBA 商學院 100 個最有效的投資理財觀點

這可能並不是一本會令你熱血沸騰的理財寶典,但它一定是最冷靜和最理性的,也能夠幫助你擁有站在更高的高度從容布局投資的智慧。本書總結了 MBA 商學院 100 個最有效的理財觀點,它將教會你看透貨幣的本質、財富的規律,並且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告訴您日常投資理財的方式與方法。通過本書,我希望能讓在都市打拚的職業白領或有志於做一番事業的普通人了解到該如何賺到人生中的第一個 100 萬——事實上這並不簡單,需要一定的時間配合專業的投資理財常識。

投資理財到底是什麼?有不少人都會問這個問題。一方面中國人手裡有大量的儲蓄,並期望它們獲得升值;另一方面,人們對於金融機構(包括股票交易所)又充滿了天然的不信任。就像一位來自北京的股民所說:“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我的錢安全地升值?”

答案在哪兒呢?

在過去的幾個月間,中國發生了一場出自金融業內部的危機:錢突然緊張起來。作為貨幣掌握者的銀行,它們為什麼沒錢了?接踵而來的就是股市危機以及各類短期理財產品的末路。

實際上,這個突如其來的危機已經在向人們發出一個信號——必須正確地看待投資理財,採取眼光長遠的策略。中國政府正努力通過一場有意為之的“金融危機”,迫使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而不是在金融和股市泡沫中停滯,也希望藉此能使經濟恢復健康,並且迎來一個新的時間更長的增長期。

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么使用手中的錢呢?是把它購買股票或其他理財產品,還是去做一些更有長期價值和風險較低的實體投資?

顯然,很多人正面臨著這樣的選擇,既要在廣泛存在的各種金融投資中獲得回報,又要為自己謀劃一條理性、安全與長遠的理財之路。對創業者而言同樣如此。當你手中擁有一筆創業資金,並準備轟轟烈烈大幹一場時,你面對的絕不僅僅是管理一家企業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在走出第一步之前,你要如何選擇,以及怎樣做出一份正確的計畫,以免使自己輕易地陷入危機,承受太大的風險。

在寫本書前,我曾遇到過一位上海的白領周先生。他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加上獎金年薪大約有 28 萬元。表面看起來他的收入的確不錯,即便是在上海這樣的高物價城市,也完全能夠過上舒適的生活,然而事實卻完全相反。

周先生苦悶地說:“我比月光族還要‘光’,每到月底不但身無分文,而且還要借錢。在上海三年有餘,我欠的債已超十幾萬。雖然薪水、獎金一直在漲,卻仍然滿足不了我的生活需求。我現在只能拆東牆補西牆,借新債還舊債。”

我很驚訝:“如果你在上海買了高檔的房子,開著豪華的車,這種情況也可以理解。”

他搖頭說:“不是,我至今無房無車。”

既然如此,這種財務危機的出現,就值得我們探討了。周先生年薪近 30 萬,個人無不良嗜好,甚至連菸酒都也很少沾染,至今還租住在一間普通的公寓中。那么,他每年的這些大額收入都去哪裡了呢?

周先生的答案可能會讓你無法理解,他說:“一方面我喜歡投資,買了不少基金,還同時持有七隻股票,但它們並沒有給我帶來收入。因為我的眼光老是出問題,這讓我懷疑自己沒有商業頭腦;另一方面,我喜歡買衣服,你看我身上全是名牌,家中衣櫃還有不少,而且已經多到需要增加儲藏空間的地步。”

“那么,每年,光是這兩項的支出就占了你收入的大部分?”

周先生嘆息道:“沒錯,大概 30 萬,全部被我投到了這上面,使我幾乎沒有存款。”

我想,和周先生的情況類似的人應該還有不少。這類人有兩個共同點:一,收入不菲。從年收入額來看屬於中產,都在 20 萬到 50 萬之間;二,花銷甚大。仔細看一下他們的支出項,五花八門、琳琅滿目,但多數支出又沒有實效,這就屬於丟失掉的流水錢,花掉就完了,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實際意義上的增值,甚至許多人都沒有給自己攢下房、車和家具。

既然賺錢的能力有了,怎么理財、攢錢就成了這些人的“難點”。或許有人會不屑地說:“只要將錢存起來,我什麼東西都不買,那不就攢起錢來了嗎?”沒錯,這個說法聽上去很正確。一年 30 萬,支出 10 萬,還剩下 20 萬,全部存起來,5年就有了 100 萬。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5 年後,當你手中持有 100 萬時,你的想法一定會發生變化。

你會告訴自己:“嘿,我有 100 萬,幹嗎還存著?我去做點投資,搞點生意,或許三年後就會翻倍,變成 300 萬也說不定。”這時,沒有任何理財經驗的你,是不是又覺得需要學習一下投資技巧和理財常識呢?我們這本書,就是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在你有需要之前,就把豐富的賺錢和理財經驗提供給你,有備無患。

這是一本起點很低的、實用的理財實戰教材。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賺錢經”,裡面匯集了如何管理你的財富,以使自己向更高處全面擴展的技巧。

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當做是一本“理財大全”,幫助自己開源節流,讓自己成為一個省錢有方的家庭財政合格管理者。即便我們每個人都有志成為千萬富翁,並且擁有了足夠的才識,但機遇也是有限的。所以,將自己掌握的理財知識套用於當下的家庭財務管理中,並且謹慎地利用手中的機遇,使財富得以理性增長,這才是明智之舉。

無論你是月入千元的工薪族,還是年薪幾十萬的中產者,都可以在這本書中為自己找到一個定位,發現你感興趣的內容。所以,我對這本書的定位就是:不期望它成為你手中的一面旗幟,但它一定會成為你經常翻看、尋找方法的知識寶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