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白粉病

金銀花白粉病

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別名山銀花,屬忍冬科多年生藤狀灌木,以蕾或將開的花入藥,葉、枝也可入藥,具清熱解毒之功效,60年代開始由野生轉為家種,現在從南到北,許多市縣都有種植,一度面積頗大。白粉病是金銀花上常見病害,全國各種植區廣泛發生,危害嚴重。白粉病主要為害為害葉片,有時也莖和花。葉上病斑初為白色小點,後擴展為白色粉狀斑,後期整片葉布滿白粉層,嚴重時葉發黃變形甚至落葉;莖上病斑褐色,不規則形,上生有白粉;花扭曲,嚴重時脫落。

基本信息

病原特徵

Microsphaeralonicerae(Dc.)Wint.inRabenh。稱忍冬叉絲殼,屬於囊菌亞門真菌。子囊果散生,球形,深褐色,大小65-100μm;5-15根附屬絲,長55-140μm,是子囊果直徑的0.7-2.1倍,無色,無隔或具1隔膜,3-5次雙分叉。子囊3-7個,卵形至橢圓形,大小34-58×29-49(μm)。子囊孢子2-5個,橢圓形,大小16.3-25×8.8-16.3(μm)。無性態為Oidiumsp.菌絲體,葉兩面表生,分生孢子梗直立,大小50-94×7-10(μm);分生孢子2-3個串生,少數單生,橢圓形、筒形,向基型產生,大小28-49×12-20(μm)。

發生規律

病菌以子囊殼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子囊殼釋放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發病後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溫暖乾燥或株間蔭蔽易發病。施用氮肥過多,乾濕交替發病重。

病害症狀

金銀花白粉病是金銀花上常見病害,全國各種植區廣泛發生,危害嚴重。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為害莖和花。葉上病斑初為白色小點,嚴重時葉發黃變形甚至落葉;病菌以子囊殼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子囊殼釋放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發病後病部又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溫暖乾燥或株間蔭蔽易發病。施用氮肥過多,乾濕交替發病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在播種前用新高脂膜拌種,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
(2)加強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氣;科學施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花蕾期用花朵壯蒂靈使花蕾強壯。適時灌溉,雨後及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50%膠體硫100g對水20kg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新高脂膜防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