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人工養殖技術

金蟬人工養殖技術

金蟬人工養殖技術蚱蟬,是蟬科昆蟲的代表種,成蟲又稱黑蟬,若蟲俗稱知了龜,我國許多地區都有食用蚱蟬及其若蟲的習俗,以山東尤為盛行,最普遍的食用方式為“油炸金蟬”。蟬若蟲(知了龜)有極高的藥膳營養價值和獨特的口感,堪為食用昆蟲中的佼佼者,目前已經成為適應各種不同檔次場合的著名菜餚。但由於環境破壞,樹木的砍伐,蚱蟬和若蟲(知了龜)的生存環境被嚴重破壞,導致若蟲(知了龜)的自然產量逐年銳減,市場價格也連年上升且居高不下。由於社會需求量不斷增大,僅僅依靠採集,遠遠不能滿足市場要求,在我們的指導下,許多地方已開始將自然資源採集的方式轉向人工規模化飼養。

基本信息

金蟬簡介

形態特徵

金蟬人工養殖技術金蟬人工養殖技術
成蟲體長40~48毫米,翅展125毫米。全體黑色,有光澤,被有金屬光澤。複眼淡赤褐色。頭的前緣中央及頰上方各有黃褐色斑一塊。中胸背板寬大,中央有黃褐色“X“形隆起。前後翅透明。前翅前緣淡黃褐色,基部黑色,亞前緣室黑色,前翅基部1/3黑色,翅基室黑色,具一淡黃褐色斑點;後翅基部2/5黑色,翅脈淡黃色及暗黑色。足淡黃褐色。雄性腹部第一、二節有鳴器,雌性無鳴器,有聽器,腹瓣很不發達,產卵器顯著而發達。卵長橢圓形,微彎曲;長約2.5毫米,寬0.5毫米;乳白色,有光澤。若蟲黃褐色,具翅芽,能爬行,一齡的前足即表現為明顯的開掘式;末齡若蟲體長35毫米,黃褐色,前足開掘式,翅芽非常發達。

經濟資源價值

蚱蟬的食用價值。經科學分析,蚱蟬體內含有豐富的胺基酸、蛋白質及微量元素,人體必需胺基酸占胺基酸總量的46.63%。蚱蟬除具備食用價值以外,還具有藥用功能。蚱蟬老熟若蟲變化為成蟲時,羽化蛻除的外殼稱蟬蛻,又稱“蟬退”或“蟬皮”,其主要成分含甲殼素及蛋白質,味甘、鹹、寒,入肺、肝經,是重要的辛涼解表中藥。鮮嫩的蚱蟬若蟲和成蟲,特別是若蟲不僅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藥用價值也特別高,為藥膳上品。

蚱蟬的自然習性

金蟬人工養殖技術金蟬人工養殖技術
蚱蟬一般3~5年完成1代,也有記載5~6年或12~13年完成1代的情況。以卵群體在當年生或二年生的幼小枝條上和各齡若蟲集中於土壤中植物根繫上越冬,即越冬蟲態為兩種,卵和大小不同的若蟲;越冬場所也分為地上和地下兩種環境。越冬卵於翌年5月中旬開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孵化盛期,6月下旬孵化活動結束。卵多在白天下午孵化,占80%左右,夜間孵化的較少,約為20%。卵期接近300天。越冬若蟲的活動受地溫和寄主植物樹液的影響最大,在低溫高於10℃~15℃時,樹體汁液開始流動,越冬若蟲隨之開始刺吸取食活動從越冬卵中孵化的若蟲(稱之為蟬蟻),潛入土中,在寄主植物根部吸食汁液,活動性較小。隨著齡期的增長,營造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土室,棲居其中。土室外表粗糙,內壁光滑濕潤,壁的一部分附著在植物根上,以便取食。秋後溫度下降,便鑽入深土層中越冬,春暖後又向上遷移至樹根附近活動。一年中以5月份在土中的若蟲數量最多,此時正值越冬卵大量孵化入土,又是末齡若蟲即將出土蛻皮變為成蟲的時期。在土中完成若蟲的整個生活過程後,成熟若蟲於5月下旬至8月中下旬從土中鑽出來,並爬行到灌木枝條、雜草莖幹等處,用爪及前足的刺固著於樹皮枝葉上,蛻皮羽化為成蟲。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成蟲出現盛期,10月上旬為末期。成蟲羽化後20天左右,交尾產卵,6月下旬開始產卵,6月底至8月下旬為成蟲產卵盛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為產卵末期。成蟲的終見期為11月上旬。即成蟲的產卵期可以持續在6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蟲多在夜間8~10時和早晨4~6時羽化,雌雄比基本保持1∶1的比例。成蟲常棲息於樹幹枝梢上,具有夜間撲火的習性。成蟲產卵於一二年生,2~7毫米粗度的枝條上,卵產在枝梢的木質部內,卵窩密接,多為單行、也有雙行的,呈直線排列,少數彎曲或呈螺鏇狀排列。每一卵窩內有卵6~8粒,一根產卵枝內有卵12~479粒,一般為20~200粒,平均有卵146粒。每根枝條上有卵穴6~146個。每頭雌蟲腹內懷卵500~1000多粒,最多達到1500粒,最少20粒,平均800粒。成蟲壽命3個月左右,發生期一般在每年的7~9月份。成蟲有翅能飛,以刺吸式口器吸吮樹木幼嫩枝條中的營養汁液為生。交配以後的雌蟬在產卵前先用產卵器插入當年生或二年生細嫩樹枝木質部,然後再將卵產入。同時使嫩枝條脫水乾枯死亡,對樹木造成危害。蚱蟬喜歡木質鬆軟、汁較多的樹種,如山楂、桃樹、蘋果、榆樹等。

養殖準備

飼料供應

選擇根系發達、生長茂盛、汁液較多的健康樹種,如楊、榆、柳、桐樹或果園中的各種果樹。此外,還要間作一些根莖類植物,如土豆、甘薯、山藥等。

環境條件

蚱蟬“殖種”深度以30~50厘米為宜,要向陽防凍,土質鬆軟、肥沃、無污染;不能過於乾燥,也不能含水量過高或存在積水現象,保證寄主植物根系正常生長發育、幼嫩發達多汁。冬季應在殖種區域覆蓋麥秸、稻草、玉米秸等,以保持地溫。

防疫準備

出土後的若蟲(知了龜)以及羽化後的成蟲天敵較多,如癩蛤蟆、蛇、鼠類、刺蝟、野貓、麻雀和螳螂等都喜食若蟲(知了龜),白僵菌、綠僵菌和蟲生藻菌(蟬花)等微生物也寄生危害。另外,水災和農藥化肥等的污染對若蟲(知了龜)或蟬的危害也較大,養殖時應加以注意和保護。最重要的季節是樹上卵期、“蟬蟻”發生期、老熟若蟲出土期。樹上卵期和蟬蟻發生期的天敵主要是螞蟻和紅色小花蝽,處理措施是利用強氨精100倍液浸洗具卵枝或DDVP、強氯精等進行土壤處理。

繁育技術

構建成蟲及若蟲生產設施,除自然採獲蟬卵外,可以建立紗網大棚,提供金蟬成蟲產卵空間。可以利用廢棄果園中的果樹,重新栽植果樹實生苗,周圍利用水泥柱或竹棒架設成圍欄,中間再拉設鐵絲等,外面罩上尼龍窗紗網即可。羽化或採集的成蟲在其中交配產卵,以後可以根據需要留取成蟲數量,不必再從野外採集種源。

養殖過程

蚱蟬的成功飼養,應該掌握種源獲取、寄主植物選擇、飼養地選擇、防護措施配置等要點:

獲取種源

金蟬人工養殖技術金蟬人工養殖技術
初級種源的獲取可以在田間自然採集,卵、若蟲、成蟲均可作為種源採集。7~9月份可以採集各個蟲態;8~9月份是採集若蟲的最佳季節;9月份是採集蟬卵樹枝的最佳時間,金蟬人工養殖技術。全年均可採集。卵的採集可以選擇樹密蟬多的理想場所,用果枝剪或頂端帶鉤的長桿,把樹上被蚱蟬產卵致死的1~2年生細乾枯條輕巧取下,凡是一側呈扁平乾枯且表面不完整、皮下木質部鑲嵌有大量乳白色長橢圓形卵的即是蟬卵,剪除產卵窩上部多餘的無卵枯梢、在產卵窩痕下部留出10~15厘米無卵枝條部分,將50條左右捆成一小捆,放入塑膠袋中待用。捕獲若蟲,以自然成熟的老熟若蟲為對象,若蟲的採集可以在傍晚7~12時在樹體主幹基部用手電照射捕捉;採集後放入紗籠中羽化產卵。產卵紗籠內栽灌木狀寄主,以各種實生果樹為主。抓獲樹上成蟬的方法很多,如在夜晚採用火堆誘集。為了保證成蟬不受損傷,可以利用小麥麵筋粘獲,方法是將和好的麵團多次用水沖洗,去除澱粉,留下純麵筋,存放於寬大的荷葉、楊樹葉內,粘於竹竿頂端,於清晨或白天粘捕成蟲。應當以產卵枝條的採集作為獲取種源的主要途徑。

殖種

殖種對象為初孵若蟲以及接近孵化的卵。將直接從野外或在種源場地採集的具卵枝條,集中於室內促進孵化。孵化方法:在長70厘米、寬40厘米、高20厘米的塑膠盒中,底部鋪撒5~10厘米厚的細乾沙,將卵枝成捆豎放或橫放於其上,不斷用小噴霧器噴灑霧水,保持具卵枝條周圍空氣的高濕度,使多餘的水珠吸附於底部細沙中。中間應不斷抽查卵的孵化情況,發現有若蟲活動時,即可將枝條連同細沙殖放於養殖場所。

飼養場所的寄主植物樹下地面遠離樹幹基部1米左右,挖掘深約30~50厘米有規律的窄溝,如環、方、三角、平行或輻射等形狀,目的是為了以後的挖掘和捕收。“殖種”後蓋土壓實,做好時間、數量、“殖種”溝形及深度等的記錄。

蚱蟬從卵期開始到生長發育為居熟的若蟲(知了龜),需要在地下生長三個冬夏(實際為2年):第一年從6月份開始生長,當年生長體重只有1克左右,全身及眼睛均為乳白色;第二年體重發育到3克左右,全身色素加深,眼睛呈粉紅色;第三年若蟲(知了龜)發育成熟,體重4.5~5克,每千克平均210隻,此時身體顏色為褐色,眼睛呈黑灰色。根據體重大小、體色深淺和眼睛顏色變化,可以準確判斷若蟲生長發育所處的時間年齡段。

採收加工

每年6月中下旬(夏至前後)開始到8月初(立秋前後),是田間採收的最佳季節,其中以7月初或雨後的天氣最為集中。若蟲(知了龜)在濕軟的地下用鋸齒般的一對前足掘土出洞,爬出地面後即在地面上作短期運動,然後攀援樹幹或棚架上準備蛻殼,第二天早晨4~6時羽化為成蟬,可利用手電筒照明,夜晚在樹下地面和樹幹上覓捉,或清晨在樹上抓獲羽化的嫩成蟬。工飼養的若蟲(知了龜)收穫,應在收穫成熟季節依據市場價格及時從地下挖掘或讓其自由出土抓獲
在生產季節,將採獲的鮮活若蟲用清水洗去泥沙,每100克一盒,並注水把盒內的若蟲(知了龜)淹沒,放在冰櫃中冷凍保存。重新清洗後即可加工利用。若蟲(知了龜)存放的方法,有長期存放如冷凍或醃製,有短期存放如加水淹放、稀鹽水浸洗或出土後自然存放等。

注意事項

金蟬的養殖季節:孵化金蟬卵枝大約在陽曆3月初到6月初,孵化好的卵枝下種大約在陽曆4月底到6月底。太早太晚都不行。(最好的種的季節是陽曆的五月一號到六月一號)
原因:

(1)根據多年的養殖實踐和反覆實驗,金蟬卵期一般280天到300天左右,進入7月份的金蟬蟬卵已開始大量衰亡,生命力降低,孵化前就有死亡(楊樹枝條更是所剩無幾),孵化過程中更是極易出現死亡。成活率不及正常情況的10%。
(2)當年產的金蟬卵枝是孵化不出小金蟬的,因為它有休眠期。所以都是上一年的卵枝才能孵化。千萬不要被一些場家金蟬隨時都可以孵化養殖的不科學許諾所迷惑
(3)有的場家說只要孵化看不到小金蟬也有種,純屬無稽之談。這樣種的後果只能說成活率極低1%以下,且周期要五年之久。還有的說不孵化也能種,那樣成活率只能說0%左右了。所以想養殖金蟬就要把握孵化和種的時間。不要聽信一些不負責的場家的八九月份了還讓種,沒孵化到看到小金蟬也讓種.一定要種孵化好的卵枝,一定要能看到小金蟬蠕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