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黑洞

作者更為普通投資者指出,金融亂世中仍可把握自己的優勢及機遇。 港元莫亂起錨人民幣離岸中心只是過渡香港優勢是“國際化”,不是“內地化”空氣品質是香港的比較優勢港式資本主義造成壟斷深圳前海做改革試驗第七章:亂世投資新思維“終極一跌”難以預測克服恐懼 創效投資重建社會價值企業行善方法多後記:金融亂世中的喜樂

書籍信息

書籍基本信息

副標題:漩渦下的世界經濟與投資新格局
作者:黃元山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3-1-7
頁數:250
定價:39.80元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以“槓桿化”和“泡沫化”拆解全球經濟變局:歐美經濟去槓桿化,要寬鬆救市,然而金融黑洞吸力太大以致信貸緊縮,債務難償;中國經濟面對槓桿化和泡沫化,要緊縮調控,改革走到十字路口,左右為難。撲朔迷離之中,作者一一剖析歐債、人民幣、美國財金政策等熱點問題,直擊爭論的第一線。
作者更為普通投資者指出,金融亂世中仍可把握自己的優勢及機遇。若能掌握大勢、戒除投資陋習、分階段入市,採取諸如月供基金等方法,仍可搖擺不定的變局穩中求勝。

作者信息及目錄

作者簡介

黃元山,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並獲美國耶魯大學國際關係所碩士。黃元山先生先後於瑞銀(UBS)倫敦任執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再轉至英國蘇格蘭皇家銀行(RBS),主管亞太區結構信貸衍生部門;曾是海通國際證券集團行政總裁顧問;並任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客席講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國商學院客座副教授。著有《金手銬的救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黃元山先生在香港財經報章《信報月刊》、《中國證券報》、《明報》、《經濟日報》、《iMoney智富》等媒體開設專欄,同時還是香港新城財經台首席經濟評論員,香港總商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委員。
黃元山先生兼具嚴謹的學術素養、豐富的金融實踐經歷、以及大眾傳媒化繁為簡的表達能力,將最根本的經濟規律,用最洗鍊的語言和讀者分享。

目錄信息

自序 全球經濟轉勢
第一章:海嘯後經濟新格局
災難性的全球信貸泡沫破裂
美國救市三招有利有弊
政治現實限制救市力度
中國金融經濟發展須合乎國情
中國貨幣政策從緊
香港銀行業危中有機
第二章:印鈔票的無底黑洞
難敵印鈔票誘惑
去槓桿化仍未過去
復甦之時下重藥的必然結果
貨幣黑洞無底,美國難退市
印鈔票先壓抑通脹預期
政府不能長期擔起私人市場
第三章:歐洲危機左右大局
歐洲難“合”更難“散”
德國不願攬窮親戚上身
歐洲政府聯合債是唯一出路
希臘已死,“歐豬”病重
歐洲銀行資不抵債
救市和市場的博弈
希臘德國為脫歐博弈
第四章:美國暫難扭轉乾坤
華爾街遊戲規則未改
摩根凸顯金融漏洞
美國房地產局部見底
兩黨拉鋸增添經濟變數
通脹後的負利率年代
為何斷言QE3勢在必行
美元長遠不會太弱
第五章:中國能否獨善其身
經濟模式正在轉型
人民幣緩慢升值引發資產泡沫
人民幣浮動區間擴大的深層意義
資產泡沫化仍將持續
中國救市後遺症
行政手段難打壓通脹
樓價太高還是太低?
“內房股”和樓市前景背馳
中國2030:經濟改革臨界點
中國GDP數據被低估
降息治標不治本
降息難解民企錢慌
第六章:兩股力量在香港較勁
內地“收水”影響香港樓市
內地樓市泡沫湧入香港
聯繫匯率暫未可棄
貨幣政策公信力待建 港元莫亂起錨
人民幣離岸中心只是過渡
香港優勢是“國際化”,不是“內地化”
空氣品質是香港的比較優勢
港式資本主義造成壟斷
深圳前海做改革試驗
第七章:亂世投資新思維
“終極一跌”難以預測
克服恐懼 增投資勝利機會
長期美債分散風險
投資亂世長估必輸
月供股票免墮價值陷阱
股神套利模式難複製
匯控進軍內地沒優勢
iBond沽舊換新最划算
投資黃金:與巴菲特商榷
首個人民幣REITs將成廢紙?(寫於上市之前)
利率市場話銀行股得益
銀行不良貸款是潛藏的炸彈
香櫞(Citron)報告有參考價值
港交所購LME既買貴又買錯
第八章:行善是每個人的責任
貧窮不是天經地義
別成為憤怒的奴隸
好人好事Vs壞人好事
答憤怒荷馬:我討厭浪費
市場以外的價值
小股東何嘗不貪婪?
創效投資重建社會價值
企業行善方法多
後記:金融亂世中的喜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