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體制改革和貨幣問題研究

《金融體制改革和貨幣問題研究》,是王廣謙編著,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作 者:王廣謙 等 著叢 書 名: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出 版 社:經濟科學出版

社ISBN:9787505878600齣版時間:2009-09-01版 次:1頁 數:532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金融與投資 > 金融理論

內容簡介

《金融體制改革和貨幣問題研究》系統梳理、總結了中國金融改革30年的歷程和變化,再現了中國金融體系發生質的飛躍的全過程,從比較金融視角出發,論證了金融改革的“中國模式”,構建了以目標設定、路徑和順序選擇、動力來源以及推進策略等為主要內容的金融改革模式分析框架,根據金融全球化的新發展和全球經濟失衡的新挑戰,研究了國際環境新變化下中國金融改革的重點和基本方略,包括多元化競爭性金融機構體系、金融機構市場總容量和結構、金融機構的集中度與國家控股權、資本市場的層次結構、貨幣運行中的總量與結構、流動性過剩與貨幣供求的新變化、人民幣匯率制度與區域化發展、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與代價、金融的整體安全與風險防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格局的適應性與局限性、貨幣政策的有效性與巨觀調控方式的轉變、金融發展中政府的角色定位與市場力量的協調等,重點解決和突破這些“瓶頸”,會大大加快金融“轉型”與“定型”的步伐,推進中國金融“新型式”的確立,並使中國金融在“新型式”下更好、更快的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

王廣謙,男,漢族,1955年9月出生,中央財經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主要學術職務: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投資學會副會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方向:貨幣金融理論與政策、經濟與金融發展等,1982年以來,在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及相關文章1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10餘部,主編教材4部,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課題的研究,多項成果獲得國家和部委級獎勵,2001年、2005年兩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主要代表作:《經濟發展中金融的貢獻與效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經濟與金融發展》、《20世紀西方貨幣金,融理論研究:進展與述評》、《中國經濟成長新階段與金融發展》等。

目錄

導言中國金融改革——“轉型”與“定型”中的若干重要問題
0.1 金融改革中的“轉型”與“定型”
0.2 金融改革中的金融機構
0.3 金融改革中的金融市場
0.4 金融改革中的貨幣數量與價格
0.5 金融改革中的金融穩定與安全
第1章 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歷史回顧
1.1 中國崛起震動了世界
1.2 中國金融改革的起點
1.3 中國金融改革30年的歷史軌跡
1.4 金融改革進程中的中國金融發展
第2章 金融改革的“中國模式”:理論分析
2.1 中國金融改革:若干特徵事實
2.2 中國的金融改革模式特殊嗎——基於轉型國家金融改革歷史的比較分析
2.3 金融體制改革“中國模式”的形成與演進:歷史考察
第3章 中國金融改革進程中的國際環境新變化
3.1 金融全球化的新發展
3.2 金融全球化的經濟影響
3.3 金融全球化的挑戰:全球經濟失衡
3.4 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面臨的新挑戰
第4章 中國的經濟失衡與金融體制改革
4.1 中國的高投資率、高儲蓄率與經濟失衡
4.2 對高投資率、高儲蓄率的解釋:人口結構的變化
4.3 對高投資率、高儲蓄率的解釋: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改革
4.4 收入分配結構與經濟失衡
4.5 金融體系結構與經濟失衡
4.6 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特點和方略
第5章 中國金融產業發展戰略與組織體系
5.1 理論與歷史回顧
5.2 中國金融產業改革與組織體制的現狀
5.3 金融機構的經營體制:分業與綜合經營問題
5.4 中國金融機構的市場集中度
5.5 中國金融產業發展的目標模式與制度框架
5.6 金融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化與組織體系的最佳化
5.7 開放條件下的中國金融業
第6章 資本市場發展與中國金融體系的結構性變革
6.1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簡要歷史回顧
6.2 中國資本市場的資產定價機制
6.3 現代金融體系中的資本市場:功能視角
6.4 資本市場發展與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中國金融改革的戰略目標取向
6.5 中國金融體系轉型的動因與路徑分析
第7章 中國資本市場與商業銀行的發展和協調
7.1 資本市場與商業銀行互動:中國的歷史和現狀
7.2 中國商業銀行面臨的巨大挑戰和機遇
7.3 基於市場的商業銀行發展趨勢
第8章 體制變遷中的中國貨幣運行:軌跡、機制與變化
8.1 中國貨幣運行的主要軌跡:總量變化與結構特徵的描述
8.2 計畫體制下貨幣運行的機制及特點
8.3 漸進式金融體制改革與貨幣運行機制的轉變
8.4 經濟體制改革對貨幣運行的影響
8.5 體制轉換後貨幣運行的六大轉變與面臨的新問題
第9章 發展新階段中中國貨幣運行的若干重要問題
9.1 中國體制變遷與經濟成長中貨幣數量和結構的合理性
9.2 經濟成長中貨幣的作用
9.3 流動性過剩問題與貨幣供求
9.4 發展新階段中的貨幣化與金融化
9.5 未觀測金融與貨幣均衡
第10章 外匯管理、匯率制度與國際收支調整
10.1 外匯管理改革的歷史與現狀
10.2 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演變與改革
10.3 國際收支的失衡及其調整
第11章 人民幣區域化:利弊、條件和有關問題
11.1 貨幣區域化的理論分析和國別經驗
11.2 人民幣區域化發展的趨勢及戰略構想
第12章 中國金融改革和發展中的金融風險與防範
12.1 金融改革與發展中的系統性風險
12.2 金融市場發展中的系統性風險與防範
12.3 建立有效的金融安全網與風險預防機制
12.4 開放條件下的金融安全
第13章 制度變遷中的中國金融監督
13.1 制度變遷中金融監管模式的漸進式轉換與一統化改革
13.2 制度變遷中金融監管實現力量的市場化趨勢
13.3 擴大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的國際化
第14章 金融體制改革中的貨幣政策與巨觀調控
14.1 金融體制改革中中國貨幣政策體系的調整
14.2 巨觀經濟運行中中國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
14.3 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
14.4 開放條件下的貨幣政策與內外均衡目標的實現
14.5 金融資產價格與貨幣政策的關係
第15章 政府在金融發展中的作用
15.1 金融發展中政府的角色定位與職責:有所為和有所不為
15.2 不同國家金融發展中政府作用與效應的比較
15.3 中國金融發展進程中政府的角色變化與效應分析
15.4 金融發展新階段的政府角色定位
參考文獻

前言

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體現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狀態和文明素質。一個民族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沒有哲學社會科學的薰陶和滋養;一個國家要在國際綜合國力競爭中贏得優勢,不能沒有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在內的“軟實力”的強大和支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