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失衡

經濟失衡

經濟失衡可分為內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一般多用一國的各項經濟成長指標,儲蓄和負債,以及外匯儲備、國際貿易收支等作為經濟失衡的判斷標準。2011年2月19日G20財長會議確定了經濟失衡的內部指標和外部指標。按照指標分析,中國經濟處於經濟結構失衡的狀態。

界定

確定經濟失衡的內部指標為赤字與債務和私人存款;外部失衡指標為流動資本交易平衡總量,實際有效匯率。這是2011年2月19日G20財長會議確定全球經濟失衡指標。關於經濟失衡的界定,在全球範圍內一直存在著廣泛的分歧。在此之前,G20與會成員國相關官員將經常賬戶餘額、對外匯率施加影響、外匯儲備數額和私人存款作為評估標準。由於標準不夠全面,經各方反覆討論最終達成妥協,確定了失衡指標,並沒有將最具爭議的外匯儲備列入評定失衡的指標。

中國產業結構失衡程度的判斷

一、產業結構失衡程度的判斷標準
二、基於產業間比例關係協調性的判斷
三、基於產業內部比例關係協調性的判斷
四、基於產業結構運行效率的判斷

經濟結構失衡的形成機制

一、經濟結構失衡的內在邏輯
二、投資消費結構失衡的形成機制
三、產業結構失衡的形成機制
四、金融結構失衡的形成機制
五、區域經濟結構失衡的形成機制
六、國際收支結構失衡的形成機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