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博弈

金融大博弈

《金融大博弈》作者劉洪,中國友誼出版公司於2010年9月1日出版。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解讀央視重磅紀錄片《公司的力量》背後的力量!

揭秘《華爾街》不為人知的《金融大博弈》!

《公司的力量》→《華爾街回憶錄》→《金融大博弈》

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特、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史特勞斯-卡恩等熱情推薦!

《參考訊息》《瞭望》《財經國家周刊》《中國證券報》《環球》等高端財經媒體鼎力支持!

身處華爾街風暴眼,對話各方高端人物!

新華社駐美國資深財經記者劉洪親歷華爾街一線

金融界、證券業、學界權威人士鼎力推薦詳細講述中國經濟迷局的第一書

華爾街金融大鱷們的背後操盤全揭秘!

美國的今天可能就是中國的明天,因為中國的今天就是美國的昨天

釐清中國真問題世紀預言,每個人都不能置之身外!

內容簡介

在我擔任新華社駐美國財經記者的四年里,我親身經歷了金融危機肇發地華爾街的突變、中美關係演變以及國際金融秩序調整的種種重大問題。我試圖通過描述一些決策者在危機中的行事方式,描繪出一幅權力與資本博弈對攻的酣戰圖。

在這場危機中,中國似乎成了最大的贏家,但中國更需要警覺。來自其他國家的虎視眈眈和轉嫁危機,正使中國的處境出現惡化。在全球經濟金融格局突變之際,我們必須反思:

危機是如何產生的?各國的中央銀行、全球的金融監管者為什麼不能防患於未然?金融寡頭是如何綁架全球經濟的?在後危機時代,中國的經濟與資本市場能否突破國際炒家的圍攻?世界離下一場金融危機還有多遠?

作者簡介

劉洪,新華社一線名記者,“9•11”事件後最早一批赴喀布爾採訪的中國記者之一,2002—2004年任耶路撒冷分社記者,2006—2010年任華盛頓分社記者。 著有《和沙龍做鄰居》《戰地36天》《穿越炮火的眼睛》,合著有《科索沃戰火特快傳真》《中國不可欺》《世紀大盤點》等書。 數十篇報導被評為各級好稿,產生過全國性影響。多篇英文現場報導時效世界第一,超過美聯、路透等世界性大通訊社,作為“新華社一線名記者”在新華網首頁展示。

目錄

第一章華爾街覆滅的開始/1

華爾街的“密室政治”/3

保爾森和福爾德的恩怨/5

英國人隔岸觀火/9

雷曼兄弟的絕唱/13

第二章美林賣身求存/16

病急求救美國銀行/17

美林被迫賣身求存/20

“貪婪者”最後的歸宿/24

第三章AIG的幻滅/28

AIG禍起CDS/29

破產決定讓蓋特納大驚失色/32

保爾森痛下殺手/37

第四章中國抄底華爾街?/41

中美合作應對“兩房”危機/44

大摩向中投拋出繡球/46

保爾森請布希向中國求助/49

高西慶拂袖而去/51

第五章巴菲特出手/55

讓雷曼兄弟破產的留言/56

巴菲特說“不”/59

巴菲特的慈善觀/63

拔刀助高盛/67

第六章世界離下一場金融危機還有多遠/72

格老埋下房市泡沫隱患/74

“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房市危機/77

2美元賤賣貝爾斯登/79

泡沫都會以眼淚結束?/83

第七章華盛頓驚心動魄的一周/88

9月28日星期日夜半突破/89

9月29日星期一“黑色星期一”/93

9月30日 星期二 各方撻伐/95

10月1日星期三風正一帆懸/97

10月2日星期四黎明前的恐慌/98

10月3日星期五喜悅中忐忑/100

第八章風塵底特律/102

歐巴馬終於痛下狠手/103

通用的警鐘為誰敲響/105

“汽車之城”的歷史幻影/108

“犯罪之都”/110

中國汽車闖蕩底特律/113

汽車+賭場,底特律的重生/118

第九章暗戰人民幣匯率(上)/121

美國微妙的地點選擇/121

王岐山突出奇招/124

美整個財經班底出動釋疑/126

蓋特納前倨後恭/128

美放棄“抱怨式外交”/133

對話中的文化交融玄機/137

隱藏的保護主義彎刀/139

第十章暗戰人民幣匯率(下)/146

美國知名學者打前陣/147

美各集團各有算計/149

中美展開多點交鋒/154

美國不得不以退為進/157

人民幣匯率仍將是“籌碼”/160

第十一章歐巴馬“新政”/162

大衰退”時代的歐巴馬“新政”/164

學習中國好榜樣/167

綠色新政”是系統工程/170

全面重塑華爾街/172

華盛頓和華爾街的博弈/175

高盛“欺詐門”成改革突破口/179

第十二章危機中最大的贏家/184

與新興經濟體的恩恩怨怨/185

IMF對金融危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189

“中國智慧”被延攬進入IMF高層/191

IMF:金融世界未來的聯合國?/192

卡恩努力修補和中國的關係/194

第十三章林毅夫叫停抄底華爾街/198

不辱使命的責任感/202

給世行帶來林氏變化/207

貢獻中國發展經驗/209

濃烈不滅的家國情懷/212

化不開的鄉愁/213

第十四章G2:陷阱還是現實/216

世界在大變局的前夜/217

G2:可做,但不可說破/220

邁向G2需突破三大難關/224

國際金融危機大事記/227

後記:我的記者生涯/241

參考書目/246

媒體評論

祝賀劉洪著作出版……作為第一個來自中國,也是第一個來自開發中國家的首席經濟學家,我感到責任很重大,希望自己有所作為,至少不讓國人、不讓開發中國家的人感到慚愧。你問我可以給自己打多少分,我希望是一個及格的、也是合格的經濟學家。我應該還算是一個及格的經濟學家吧!——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

劉先生,我要告訴你的是,當日本在會議桌前發言,當他們將許多錢放在桌子上,別人就會聽,我希望其它國家也能這樣做。這次危機是IMF治理結構徹底重整的一次機會,也是世界格局變動的機會。我確信,這對中國來說,確實是扮演更重要角色的一個機會。——IMF總裁多米尼克•史特勞斯-卡恩

很抱歉我已不大會說中文……你說的(美國對中國的)“抱怨式外交”,我要重申的是,我不會採取這種策略。你看,我的大致看法是:我們兩國是世界最重要的經濟體,彼此政策的選擇涉及對方重大利益。——美國財政部長蒂姆西•蓋特納

劉,很高興認識你,中國現在讓人感到振奮,10億多中國人正顯現出他們巨大的潛能,我可以給你講個故事,1995年我和比爾•蓋茨在中國乘船外出,看到河邊的中國縴夫,我當時就對蓋茨說:“他們中的一個可能成為另一個比爾•蓋茨的,只是我們永遠不知道是誰而已。”——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董事長兼CEO巴菲特

雲譎波詭,誰解內中奧秘?霧霾糾結,更賴背負青天。面對21世紀初注定改變世界的美國金融風暴和經濟危機,作為新華社駐美國記者,劉洪獨具慧眼,融匯親歷、觀察與思考,騰躍歷史、現實與未來;其行雲流水般的條分縷析,大開大闔的開闊視野,廣博深厚的專業積澱,使得本書成為一部記錄與解讀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難得佳作。——《人民日報》駐美國分社社長、首席記者溫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