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雀殺人事件

金絲雀殺人事件

作者:(美)范達因|譯者 ISBN:10位7505412086 13位9787505412088出版社:朝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5定價:¥20.00 元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菲洛·萬斯探案集。

編輯推薦

全球銷量突破8000萬冊,根據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造就了布魯克斯、鮑威爾等一大批好萊塢巨星。

《菲洛·萬斯探案集》創下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圖書銷售紀錄,成為一戰後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碩果僅存的經濟奇蹟之一,並因此開啟了美國推理小說黃金金時代。因之改編的電影是同時代最具票房價值的好萊塢電影,布魯克斯、鮑威爾等影壇巨星無不因出演片中主角而名揚天下。

作者簡介

范達因(S.S.Van Dine),美國推理小說之父,《菲洛·萬斯探案集》是他惟一的代表作,也是古典推理小說的集大成之作。他將推理小說中的理性成分演繹到極至,這個成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范達因所撰寫的《推理小說二十條守則》是推理小說史上最全面、最完整、最嚴謹的寫作戒律,同時也被奎恩等後來者奉為指導其畢生寫作的“聖經”。

目錄

1 “金絲雀”(f)

2 雪地上的腳印(7)

3 金絲雀殺人事件(14)

4 手印(26)

5 那扇閂上的門(37)

6 大嘁救命(46)

7 不知名訪客(54)

8 隱形殺手(63)

9 獵物追蹤(70)

10 強行約談(82)

ll 蒐集信息(92)

l2 間接證據(101)

13 老情人(109)

14 萬斯的看法(118)

15 四名可能涉人士(126)

16 重大發現(134)

17 查證不在場證明(144)

18 陷阱(153)

l9 醫生的說法(161)

20 午夜證人(170)

21 時間上的矛盾(179)

22 一通電話(189)

23 十點之約(200)

24 逮捕行動(208)

25 萬斯的實證(218)

26 命案重建(226)

27 牌局(236)

28 兇手(246)

29 貝多芬的“行板”(255)

30 劇終(265)

書摘

位於中央街的紐約市警察局大樓三樓的刑事組辦公室里,放著一個很大的檔案櫃。檔案櫃裡斜插著無數綠色的刑事案資料索引卡,其中一張標示著:“瑪格麗特·歐黛爾。西七十一街一八四號。九月十日。謀殺:晚上十一點左右遭人勒死。屋內洗劫一空,珠寶被偷。屍體由女僕艾咪·吉勃遜發現。”寥寥數句冰冷簡單的敘述,記載的卻是這個國家犯罪史上最讓人震驚的刑事案之一。

金絲雀之死

瑪格麗特·歐黛爾是百老匯出身的性感尤物———一個閃閃發光的角色。在她死前的兩年,可以這么說,她一直是這座城市夜生活中最耀眼的、最受歡迎的公眾人物。

而她的壞名聲,部分原因則是來自於她和一兩位歐洲王儲私下有染的八卦傳聞。在演出舞台劇《布里多尼女僕》一炮走紅後,她曾出國待了兩年。這齣叫好又叫座的音樂喜劇,神不知鬼不覺地,把她從默默無名的小角色捧上了明星寶座。有人或許會不屑地認為,她的宣傳人員正好可以利用她不在國內的這段期間,拿她的八卦緋聞大肆宣傳。

瑪格麗特·歐黛爾的綽號叫做金絲雀,這是從她參與演出的一出精心編排、諷刺社會的鳥類芭蕾舞喜劇得來的。參與演出這齣喜劇的所有女孩都得裝扮成各式各樣的鳥,而落在瑪格麗特身上的角色就是金絲雀。因此,當她死狀甚慘的屍體被發現,而且又發生在她住的公寓裡的時候,這宗刑事案很快就家喻戶曉了。在這之後只要提起這件事,大家總是稱它為金絲雀謀殺案。

我參與金絲雀謀殺案的調查———或說得更貼切些,一旁看熱鬧———是我這一生中難忘的經驗之一。當時這件刑事案發生的時候,約翰·馬克漢是紐約地檢處檢察官,一月才剛走馬上任。我必須鄭重地提醒你,在他的四年任期當中,他以成功偵破不計其數的刑事案而聞名,事實上,在大部分他參與的著名刑事案中,他扮演的只是從旁協助的角色。而破案的真正功臣是馬克漢一位非常親近的朋友,不過這位朋友一直不願公開這個事實。

驗屍

“屍體在哪裡?”德瑞摩斯法醫環顧屋內,輕鬆地問著,接著便看到了躺在沙發上的屍體,“噢?是名女子。”

一個箭步向前,德瑞摩斯法醫立刻對瑪格麗特·歐黛爾的屍體進行檢查。他仔細查看她的脖子、手指,搖動她的手臂和頭以確定她死後僵硬的程度,最後鬆弛她僵直的四肢,讓屍體平躺在長椅墊上,準備做更進一步的驗屍工作。

我們其他人則移向臥室,希茲揮手叫杜柏士隊長和貝拉米探員跟過來。

“別放過任何一個地方,”他對他們說,“和這把鉗子的握柄部分;另外,把客廳里的檔案盒也徹底地檢查一番。”

“沒錯,”杜柏士隊長同意地說,“我們在這頭忙,法醫在另一頭忙。”然後他和貝拉米分頭展開工作。

很自然地,我們的興趣焦點集中在杜柏士隊長的工作上。整整五分鐘我們都在看他檢查首飾盒的前前後後,以及鉗子的握柄。他小心翼翼地捏著這些東西的邊緣把它們拿起來,眼睛戴著珠寶商鑒定珠寶用的那种放大鏡片,並拿出口袋中的小型手電筒照著首飾盒和鉗子的每一寸地方,最後他把它們放下來,皺著眉頭。

“沒有指紋在上面,”他說,“擦拭得乾乾淨淨。”

“我大概知道了,”希茲咕噥著,“這是職業殺手乾的。”他轉向另一名專家,“有沒有發現什麼,貝拉米?”

“毫無發現,”貝拉米有點火氣地回答,“只有一些舊的斑點和灰塵在上面。”

“看來是一無所獲了,”希茲感到非常惱火,“我們只有指望法醫那頭的進展了。”

就在這時候德瑞摩斯法醫走進了臥室,從床上拿起了一條床單,回到沙發旁用床單覆蓋住屍體。隨後他關上他的手提箱,瀟灑地戴上帽子,朝眾人疾步走去。

“單純的殺人事件,”他說話快如連珠炮,“喉嚨前方有幾道淤痕,拇指形狀的淤痕在後頸骨的部位。這一定是出其不意的攻擊,雖然死者臨死前有明顯掙扎過的痕跡,不過兇手的動作乾淨利落,有職業殺手的水準。”

希茲想了一下。

“就這樣了,法醫,”他說,“我要馬上把屍體移往殯儀館的停屍間。你趕緊進行驗屍的工作吧?”

“明天你就可以拿到驗屍報告了。”儘管德瑞摩斯法醫迫不及待地想要離開,不過在他離去之前,他還是走進臥室,和希茲、馬克漢與莫朗督察握手道別。

推斷(一)

萬斯懶懶地看著手上點燃的煙。

“想想看,”他說,“這位女士很明顯是遭到出其不意的攻擊,因為,假如之前發生打鬥,她就不會坐在那兒被人從後方活活勒死。因此,在她被勒住脖子的當時,她的睡衣和胸花無疑是完整的。但是———姑且不管你那位生氣盎然的法醫大人所下的結論———從她衣服損破的情形來看,依常理判斷,並不像是她掙扎要呼吸時自己造成的。如果胸前的睡衣勒得她喘不過氣來,她會把手指伸進衣領里然後撕扯上衣透氣。可是,如果你注意到的話,她的睡衣上半部根本完好如初,惟一破損的地方是蕾絲荷葉邊的部分。它是被一股很大的力量從旁邊撕裂的,甚至是被扯破的。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拉扯應該不是向下就是往外。”

莫朗督察聽得非常專心,然而希茲卻是毫不在意且沒耐性;顯然他不認為撕破的睡衣和這件簡單的大案子有任何關聯。

“此外,”萬斯繼續,“還有那胸花,如果她被勒時自己把胸飾扯掉,毫無疑問它應該會掉在地上。因為,想想看,她的屍體側扭,右膝盤臥,一隻拖鞋沒有穿在腳上,可見她當時一定掙扎得很厲害。現在我要說的是,在這樣的掙扎中,不會有任何胸花還會停留在這位女士的膝蓋上。即使女士小姐們坐得好好的,她們的手套、皮包、手帕、餐巾、小冊子之類的東西,都會從她們的膝蓋滑落到地上,你們知道嗎?”

“如果你的論點正確的話,”馬克漢指出,“也就是說,蕾絲的撕裂和胸花的扯落應該是在她死後才發生的嘍﹖?但我無法理解的是,這種無意義的野蠻行為,目的是什麼?”

“那么首飾盒你又作何解釋,警官?”萬斯問。

“嗯,兇手可能是試著要用鉗子打開它,但是打不開,於是用自己帶來的鐵棍撬開的。”

“假如他隨身帶了這么有用的鐵棍,”萬斯繼續追問,“為什麼這傢伙還要不厭其煩地從客廳找來那沒用的鉗子?”

推斷(二)

希茲依舊眼神銳利地看著萬斯。“還有什麼事情讓你覺得詭異離奇的嗎?”他的敏銳問題又冒了出來。

“嗯,客廳桌上的檯燈。”

當時我們就站在連線兩個房間的拱門上,希茲立刻轉身,盯著那個翻倒的檯燈。

“我看不出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它翻倒在那,對不對?”萬斯說。

“那又怎樣?”希茲完全迷惑了。“屋子裡幾乎每樣東西都他媽的被搞得東倒西歪。”

“喔,它們沒有什麼怪異之處,”萬斯回答,“這些都是很輕的家具,很容易被闖進來掠奪財物又急著逃走的歹徒碰倒在一旁。”

“這座檯燈可能也是在同樣的情況下被弄倒的。”希茲反駁。

萬斯搖著他的頭。“不可能,警官。它是實心銅座的檯燈,不會頭重腳輕;而且穩穩地站在邊角,不會造成任何妨礙。……檯燈是故意被弄倒的。”

希茲沉默了一會兒。經驗告訴他不要低估了萬斯的觀察能力。事實上,就在我看到翻倒在桌邊的檯燈與其他被翻弄破壞的東西有一大段距離的同時,我必須承認萬斯的觀點的確隱藏了一股不容忽視的威力。我努力想借萬斯的觀點重建犯罪現場,但卻徹徹底底地失敗了。

“還有什麼和現場不搭調的嗎?”希茲終於又開口問了萬斯。

萬斯以他手上的煙指著客廳里的衣櫥。這個衣櫥放置在玄關旁的角落,離古希臘式櫥櫃很近,正對著沙發一角。

“你不妨花點心思仔細看看那個衣櫥,”萬斯漫不經心地說,“你會發現,雖然衣櫥的門是半開的,但是裡面的東西沒有被碰過;而這也是整間公寓裡惟一沒有被翻攪過的地方。”

希茲走了過去,檢視衣櫥的內部。

“天哪!”他突然叫了起來。“鑰匙插在鎖的內側,真是怪得不得了!沒人能夠從衣櫥內鎖門的———是不是,警官?”

“這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希茲倒是很看得開,“也許這門一直都沒被鎖過。總之,我們很快就會找出答案了。女傭正在外面待命,等杜柏士隊長結束他的工作,我會和她談談。”

他轉向已經完成臥房指紋採集工作,此刻正在鋼琴上採集指紋的杜柏士隊長。

“有沒有什麼發現?”隊長搖搖頭。“都戴著手套。”他簡單扼要地回答。

“我這裡也一樣。”貝拉米跪在寫字桌前,粗聲粗氣地跟著說。

萬斯嘲笑地轉身走向窗戶旁,泰然自若地抽菸看著窗外,仿佛他對這件案子的濃厚興趣轉眼間已經煙消雲散。

同名電影1929年《金絲雀殺人事件》

外文名稱 The Canary Murder Case

更多中文片名:金絲雀命案

更多外文片名:

Stimme aus demJenseits, Die.....Austria / Germany

¿Quién la mató?.....Spain

導演:

馬爾科姆·聖克萊爾 Malcolm St. Clair

Frank Tuttle ....(scenes fortalkieversion)

編劇:

Albert S. Levino

Herman J. Mankiewicz ....titles

Florence Ryerson

S.S. Van Dine ....also novel (as Willard Huntington Wright)

主演:

威廉·鮑威爾 William Powell ....Philo Vance

露易絲·布魯克斯Louise Brooks....Margaret Odell (the Canary)

琪恩·亞瑟 Jean Arthur ....Alys LaFosse

James Hall ....Jimmy Spotswoode

Charles Lane ....Charless Spotswoode

尤金·佩里特 Eugene Pallette ....Sgt. Ernest Heath

Gustav von Seyffertitz ....Dr. Ambrose Lindquist

勞倫斯·格蘭特 Lawrence Grant ....Charlescleaver

Ned Sparks ....Tony Sheel

Louis John Bartels ....Louis Mannix

埃利薩·卡爾弗特 E.H. Calvert ....Dist. Atty. John F.X. Markham

影片類型: 懸疑 / 懸疑 / 犯罪 / 劇情

片長:82 分鐘

國家/地區: 美國

上映 1929年

對白語言: 英語

色彩: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製作周期: 1928年9月11日 - 1928年10月12日

攝製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 1909 m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Karl Hajos

攝影 Cinematography:

Cliff Blackstone

Harry Fischbeck

剪輯 Film Editing:William Shea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Travis Banton

製作公司:派拉蒙影業公司[美國]

發行公司:

派拉蒙影業公司[美國](1929) (USA) (theatrical)

Grapevine Video[美國](USA) (VHS) (VCD)

Sunrise Silents[美國](2004) (worldwide) (DVD)

Teakwood Video[美國](2004) (USA) (DVD)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