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果

金絲果

金絲果屬於柵欖科金葉屬,又名金絲瓜、魚翅瓜、麵條瓜等。原產於歐洲,果高12-15公分,橫直徑10-12公分,單果約重1.0-1.5斤。果皮和絲狀果肉色澤金黃,顏色鮮橙,艷麗悅目。

介紹

為了適應高檔餐飲市場對金絲瓜類型南瓜的需求,廣東金寶果行和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合作,根據市場需求,提出了育種目標:坐果整齊,果型整齊一致,單果質量500 g左右,外觀艷麗,果肉絲狀,適宜作燉盅用。1997年起對金絲瓜類型南瓜資源進行篩選並試配組合,2000年起將各組合投放各地市場,並根據市場反饋對各組合及其栽培技術進行改進,2004年選育出新品種——金絲果。
金絲果的母本是以上海市崇明縣金絲瓜農家品種經1997—2000年8代自交提純的純合自交系M一98—3—7—9。矮生,生長勢、分枝力中等,葉片深綠色,主蔓結果。主蔓第1雌花著生於第6~13節,第1雄花著生於第5—6節,花後32 d(天)果實充分老熟。果實高圓形,橫徑10~12 cm,縱徑13~15 em,單果質量1 kg左右,大小均勻,果皮橙紅色,果肉呈金黃色絲狀,口感脆嫩酷似魚翅。對病毒病的抗性較差。
父本為美國引進的南瓜材料經1997~2000年7代自交分離的自交系K一98—2—3—8。矮生,生長勢較旺,分枝力中等,葉片深綠色,主蔓結果。主蔓第1雌花著生於第5~11節,第1雄花著生於第5—6節,花後32 d(天)果實充分老熟。果實扁圓形,橫徑7~8 cm,縱徑5—6 cm,單果質量250 g左右,大小均勻,成熟時果面角質化程度高,堅硬具蠟質感,果皮黃色,果肉呈黃色絲狀,口感脆嫩。適應範圍廣,易栽培。
2001年根據育種目標選用相應材料試配17個雜交組合,並於2001年秋在廣東三水進行組合篩選,以上海農家品種金絲瓜為對照,從中選出2個組合,均表現良好,其中以 K一98—3—7—9×K一98—2—3—8表現最優,定名為金絲果。2003春,開始在江西贛州、廣東陽江、海南東方等地推廣種植,均表現長勢穩健,易坐果,果實整齊一致,商品性好。產品在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區倍受歡迎。
本品煮熟後果肉變成金絲狀,適合賓館酒店使用。可與魚翅,燕窩,海鮮搭配成美味菜餚,如:金玉滿堂(金絲魚翅盅),金絲果燉燕窩,金絲果燉雪蛤等。

品種特性

金絲果矮生,生長勢、分枝力中等,主蔓結果。主蔓第1雌花著生於第6~13節,第1雄花著生於第5~6節,花後32 d(天)果實充分老熟。果實高圓形,橫徑7—8 cm,縱徑9一12 cm,單果質量500 g左右,大小均勻,整齊美觀,商品性好。成熟時果面角質化程度高,堅硬具蠟質感,果皮橙紅色,鮮艷美觀。果肉呈金黃色絲狀,口感脆嫩,被稱為素魚翅,適合高檔餐飲場所作1人1盅的燉盅用。

栽培技術要點

2.1 栽培時期與方式 金絲果南瓜適合全國各地栽培,越夏栽培注意防止高溫早衰,降雨較多的地區宜作防雨栽培。
2.2 育苗 用4份泥土加1份河沙均勻混合配成營養土,用甲醛100倍液充分淋濕混勻,蓋膜悶制7~10 d(天),裝入營養盤備用。
將種子放入55℃溫水中,攪拌使水溫降至30℃左右,浸種3 h(小時),將種子取出後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20 min(分),清水洗淨,用濕布包好,在28—30℃條件下催芽。播種前1 d(天)將育苗盤澆透水,每個營養杯播1粒發芽的種子,覆土厚3.0—3.5 cm。出苗後撒施少量乾沙。壯苗標準:子葉完好,莖粗壯,葉色濃綠,無病蟲為害,二葉一心,株高7—10 cm。
2.3 定植定植前10~15 d(天)將土壤深翻、耙細、整平。開溝前每667 m2撒施生物活性有機肥4 000kg。按0.6 m行距開溝,壟高0.3~0.4 m,壟寬0.3~0.5 m。將壟面整平後鋪1.2 m寬的銀黑雙色地膜,用土將地膜壓好。定植宜在晴天上午進行。先將土壤澆足水,在壟上按0.4 m的株距打好定植穴,將符合標準的瓜苗放入定植穴,填好土,及時澆定苗水即可。有條件的地區可選用滴灌系統灌溉。
2.4 定植後管理金絲果的節間短縮,一般栽培時不需要搭架。但為提高產品質量,使植株充分接受陽光,必須進行吊蔓,使其直立生長,同時還可避免局部濕度過大,降低病害的發生率。吊蔓的方法與黃瓜相似。
金絲果保護地栽培雄花少,且低溫使大部分雄花花粉敗育,生產中一般採用激素刺激幼果的形成和膨大。可用座果靈200倍液塗抹花柱基部與花瓣基部之間,建議在溶液中加入0.1%的速克靈,既可防止化瓜,又可預防灰霉病的發生。
及時摘除植株上的病葉、殘葉、失去功能的老葉及難以坐住或已化掉的瓜,以防留在植株上引起病害。加強光照可促進早開花、早結瓜,防止化瓜。一般每兩節留1個瓜。宜選留果型周正,生長發育速度快的幼瓜,瓜大小相近時,留後授粉的瓜。
2.5 肥水管理 為減少人工成本,最好一次性施足基肥。對基肥施入不足的地塊,可在根瓜開始膨大後澆水追肥,每667 m2施磷酸二銨15~20 kg或硝酸銨20~25 kg。根瓜採收後,進行第2次澆水追肥,每667 m2施硝酸銨20 kg或尿素15 kg。水肥管理要根據植株長勢和天氣狀況來安排。既要防止肥水過量造成瘋秧,又要避免營養不良,植株衰弱,果實墜秧。還要注意不可偏施氮肥,可追施三元複合肥或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加快營養向果實運轉。滴灌栽培可用滴灌系統將三元複合肥溶於水後追施。
播種後30 d(天)左右澆第1次水,第1水要澆透。坐果節位雌花開放至果實坐穩應控制澆水。坐果後每7—10 d(天)澆1次水,瓜成熟前10 d(天)停止澆水。
2.6病蟲害防治設定黃板誘殺白粉虱、蚜蟲和美洲斑潛蠅,設定藍板誘殺薊馬,也可用10%吡蟲啉懸浮劑2 000倍液噴霧防治。
防治立枯病可用5%井岡黴素l 000倍液澆灌苗床;防治白粉病可用1%農抗武夷黴素150—200倍液噴霧,或50%翠貝乾懸浮劑4 0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可用威力克水劑1 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600倍液噴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