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縣育才國小

金湖縣育才國小始創於宣統元年(1909年),乳名“黎城學堂”。為了生存,學校先後六次遷移校址;為了發展,學校累計十次更改校名。1996年6月,學校定名為金湖縣育才國小。2005年6月,學校被江蘇省教育廳確認為江蘇省實驗國小。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金湖縣育才國小始創於宣統元年(1909年),乳名“黎城學堂”。為了生存,學校先後六次遷移校址;為了發展,學校累計十次更改校名。1996年6月,學校定名為金湖縣育才國小。2005年6月,學校被江蘇省教育廳確認為江蘇省實驗國小。

師資隊伍

為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把“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勇於創新、善於合作、樂於奉獻”作為隊伍建設目標,積極做好師表工程、青藍工程、名師工程。工作中,注重把制度管理、人文關懷和目標激勵相結合,通過結對幫扶、課堂教學大比武、周四聽課日活動等,有力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學校現有38個教學班,2200多名在校生,專任教師大專以上學歷達96.3%。有省特級教師1人,市縣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61人。

教學質量

近年來,學校以“每天進步一點點”為辦學理念,以“讓學生成才、讓教師成功、讓學校發展”為辦學目標,積極實施三項課程(即開展好以“十個100”、 陽光體育運動和軍校共建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活動課程;以孝心教育、水文化教育和經典誦讀為主要內容的德育課程;以構建和諧育人環境為目標的家校課程),努力為學生打好生命成長底色。學校先後獲得了“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全國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實驗示範學校”、“省文明單位”、“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省平安校園”、“省英雄中隊”、省“歌唱祖國”電視大賽一等獎、“市規範管理先進學校”、“市教育教學質量先進校”、“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市體育項目傳統學校”、“市少年軍校”、“縣科技教育示範學校”等多項榮譽,成為淮安市素質教育的視窗學校。

科研成果

學校一直堅持“科研興校”的辦學思想,先後承辦了全國嘗試教學理論研討會,省現代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學術報告會,市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專題匯報會等大型活動。近年,教師有300餘篇科研論文在省市級以上報刊發表,有500餘篇科研論文在市級以上評比中獲獎。“十五”期間,學校開展的《蘇北集鎮“小班化教育”實驗研究》獲省優秀教育科研成果獎,課題組被評為省先進課題組,學校被批准為省級科研實施基地。“十一五”期間,學校開展的《基於實效理念的國小課堂反思性教學研究》等三項省市級立項課題研究,已順利結題。“十二五”期間,學校正開展孝心教育、水文化教育方面的校本研究。

辦學特色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步步深入,以及教育部《體育、藝術“2+1”項目實施方案》的試行,學校推出了以藝體教育為特色的“十個100”活動,先後在全校師生中組建了秧歌、太極、鼓號、民樂、武術、舞蹈、腰鼓等十幾個興趣組隊。幾年來,各組隊不斷錘鍊,日臻完善。教師秧歌,學生舞蹈、腰鼓等節目曾應邀參加省第五屆農民運動會開幕式、市“淮揚美食節”開幕式、市級機關運動會開幕式、市“慶三八,迎十運”百萬婦女健身大展示表演。如今,“十個100”已發展成為金湖教育對外交流的一張文化名片,成為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藝術教育品牌。《新華日報》、《江蘇教育頻道》等新聞媒體曾先後對學校“十個100”活動、陽光體育活動等進行了相關報導。全國教育學會會長、著名教育家顧明遠先生觀摩學校“十個100”活動後,欣然題詞:“開啟智慧,陶冶情操,培養新人”。

學校新聞

1,金湖縣育才國小開展爭創“星級少年”活動紀略

近日,金湖縣育才國小校長室收到了一封來自西苑社區的感謝信:“你校五(1)班吉睿、周濤、李柏雨、徐浩宸同學經常來到我們小區擔當‘義務環保小天使’。他們主動清理廢紙雜物,管理花草樹木,使小區的面貌變得更整潔、更乾淨。他們的這種文明行為受到了社區民眾的一致稱讚。這是你校長期以來重視學生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教育的結果。我們代表社區全體人員向你們表示衷心感謝……”

這幾位同學熱心參與公益活動的動力,正是來自於該校開展的“星級少年”評比。自2008年以來,該校本著引領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宗旨,認真分析當前德育工作的現狀,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成長需求,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貼近學生實際,以“星級少年”評比為突破口,著力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的“星級少年”評比體系。

營造良好氛圍,在校園掀起“爭星”熱潮

“星級少年”評比活動作為一種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的手段,多年來各地都在嘗試、探索,其成功經驗屢屢見諸報端。要想創出新意,走出一條新路,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不讓“星級少年”評比活動流於形式,金湖縣育才國小採取了多項措施,力求把這項活動落到實處。

該校在營造氛圍上捨得花工夫。他們通過校“紅領巾”廣播站、家教e通、班級牆報、宣傳櫥窗等形式向學生宣傳開展 “星級少年”評比活動的意義;利用班會、隊會、晨會等渠道宣講“星級少年”評比活動的方案、程式、要求等;利用“國旗下講話”、校會、大隊主題會等表彰“爭星”活動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開闢《“星級少年”榜》用於表揚、激勵已被評為“星級少年”的同學,鞭策正在努力爭取的學生,使其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利用家長會、《育才家長報》等載體向家長通報學校開展 “星級少年”工作的動態和進展情況,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為把爭創“星級少年”變為同學們的自覺行動,使每一位同學明白爭當“星級少年”是一件十分榮耀的事,該校還經常以年級部、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討論:要當選“星級少年”,必須怎樣做?對照“星級少年”評比標準,目前,我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還存在哪些不足?從而讓每一個學生能自覺對照“星級少年”評比標準,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找準今後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和家長的積極支持下,如今的育才校園裡,遵守紀律的人多了,不講文明的人少了;亂扔垃圾的人少了,講究衛生的人多了;打架罵人的人少了,互助友愛的人多了;上課不聽講的人少了,踴躍發言的人多了。

為什麼短短几年,育才國小就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學生們的真情告白道出了其中的奧秘:“以前我從來沒被表揚過,現在像其他同學一樣,也能得‘星’,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不論有什麼優點、長處都能得‘星’,這使我們重新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我。”

豐富評比內容,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

“星級少年”評選活動一改以往的“明星制”為“群星制”。該校把學校、班級開展的各項德育活動和爭“星”活動有機結合,以文明禮儀與行為習慣教育為切入口,從“學習、紀律、禮儀、衛生、安全、體育、藝術、科技、閱讀”等多個方面將《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內容加以細化。“星級少年”的項目設定體現了靈活性、廣泛性與多樣性的統一,如“文明禮儀星、刻苦勤學星、體藝特長星、勤儉廉潔星、助人為樂星、環保衛士星、遵紀守法星”等,評選人數不作硬性規定。各年級部還可根據本年級的特點,設立更多的“星級少年”名稱和標準,列入評比項目,從而形成了學校、年級部、班級三級“星級少年”評比網路。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有的班級設計了《閃光的童年》《我的成長足跡》記事本,裡面的內容豐富而真實:“按時回家,不讓爸媽操心”“告別了飯前不洗手的壞習慣”“又讀了一本課外書”……有的班級主辦了“爭星”小報,及時報導本班爭創“星級少年”活動的進展情況,向同學們提出合理化建議。學生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能得到“星級少年”的獎勵,如作業達到幾個“優”可得到一顆“星”,參加比賽獲獎可得到一顆“星”,守時守信可獲得一顆“星”,幫助同學、拾金不昧、文明有禮等都可獲得一顆“星”。因此,該校學生將獲得“星級少年”當做自己的一個追求目標,當做自己進步與否、先進與否的標準。活動開展以來,絕大多數學生都發生了變化,每一顆“星”成了對學生的肯定與表揚,使他們在獲得成功喜悅的同時,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更大的進步,以求得更多的“星”。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完善操作程式,搭建公平競爭平台

育才國小“星級少年”的評比程式為:月初為自主申報期,學生根據自己的表現,向班主任提出“爭星”申請,明確自己的努力目標,制訂奪星計畫;從申報之日起到月底為“爭星期”,學生以實際行動踐行承諾,努力爭星;月底為評議考核期,各班依據學生表現,對照各項星級標準進行考核評審,為獲得“星級少年”的學生頒發星級標誌。

在 “星級少年”評比過程中,育才國小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努力為學生搭建平等競爭的平台,做到正面引導,激勵評價,張揚個性,全面發展。學校德育處與班主任根據學生各方面表現綜合考核,引入競爭機制,擇優評定,力求體現教育的連續性、漸進性。該校還重視與家庭的積極溝通,共同努力,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倡導參與就是進步,提高就有獎勵,使孩子在活動中發現自己的價值,行動有目標,發展有方向,從而收穫成功的喜悅。

為保證“星級少年”評比的質量,該校在“貴在參與,重在激勵”的原則指導下,注意把握“星級少年”評比的尺度,做到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統一,即一方面提倡以表揚激勵為主,“星級少年”評比的面要寬泛,在名額上不受限制,只要符合標準,就授予“星級少年”稱號;另一方面又注意保證質量,評選出的“星級少年”必須具有先進性、代表性,讓其他同學感到這些同學當選為“星級少年”實至名歸,自己之所以沒有獲得這項榮譽,不是同學們不認可,而是因為自己確實做得還不夠好,今後仍需加倍努力。

對評上“星級少年”的學生,該校還隨時進行跟蹤調查,並輔以適當的獎勵措施。學校要求每一個當選“星級少年”的學生要帶動班上的其他同學共同進步。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在下一個月還可以獲得更高一級的榮譽――優秀 “星級少年”。學期末,各班統計學生得星數上報德育處。德育處則按得星數從高到低分別授予“金星少年”和“銀星少年”稱號。這樣,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有效的激勵性評價,不斷使之成為學生各方面發展的新動力。

擴大活動影響,讓校園內外“星光閃耀”

“星級少年”評比成了教師管理班級的重要抓手,一顆顆閃亮的“星星”閃耀著炫目的光芒,照亮了周圍的同學,爭星奪星成了學生們不懈的追求。有的學生說:“這項活動太有競爭性、挑戰性了。看到別的同學獲得了這樣那樣的星,自己沒有,總感到臉上無光。因此,我必須加倍努力。”有的學生說:“這項活動既讓我們對未來有了期盼,又能以此為動力,時刻鞭策自己,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星級少年”評比活動在逐漸向家庭延伸。學生們在爭星奪星過程中養成的好習慣也在影響著家長。有的家長說:“和孩子一同外出,孩子懂得尊老愛幼,給別人讓座;過馬路碰到紅燈主動提醒我們停下來,如果我們做家長的再不遵守交通規則,那不是連孩子都不如了嗎?”有的家長說:“我的孩子成績雖然不算好,可是他在不斷進步,我們很高興。他比以前活潑了,自信心強了,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感謝學校開展這項活動。”有的家長說:“我發現孩子變化很大,不僅養成了一些好的習慣,回到家裡尊重、孝敬長輩,而且越來越自信了。學校開展的‘星級少年’評價活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對學校開展的 “星級少年”評比活動,教師們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星級少年’評比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孩子們學會了欣賞別人,尋找自己的不足,在評比過程中接受了教育。”

“星級少年”評比活動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一位長期從事社區工作的同志說:“我們經常看到育才國小的孩子做好事,這所學校的教育是成功的。”

在和育才國小領導、教師以及學生們的接觸中,筆者感到,育才國小開展的“星級少年”評比活動的最大優點在於:它不只是一個結果的獎勵,而是整個教育過程的動態激勵,鼓勵孩子在爭 “星”、換“星”和授“星”等過程中,不斷為自己確立新的目標,看到自己的進步,開發自己的潛能,為每個孩子築起了一道不斷上移的發展階梯,構建了“既重結果、更重過程”的形成性德育評價模式,讓學生在激勵中不斷進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