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興

《明史·金朝興傳》記載:“金朝興,巢人。淮西亂,聚眾結寨自保。俞通海等既歸太祖,朝興亦率眾來附。從渡江,征伐皆預,有功。克常州,為都先鋒。復宜興,為左翼副元帥。平武昌,進龍驤衛指揮同知。平吳,改鎮武衛指揮使。克大同,改大同衛指揮使。取東勝州,獲元平章劉麟等十八人。

沂國公--金朝興

巢(安徽巢湖)人。淮西亂,聚眾結寨自保。俞通海等既歸太祖,朝興亦帥眾來附。
從渡江,征伐皆預,有功。克常州,為都先鋒。復宜興,為左翼副元帥。
平武昌,進龍驤衛指揮同知。
平吳,改鎮武衛指揮使。
克大同,改大同衛指揮使。
取東勝州,獲元平章劉麟等十八人。
洪武三年,論功為都督僉事兼秦王左相。
未幾,解都督府事,專傅王。
四年從大軍伐蜀。
七年帥師至黑城,獲元太尉盧伯顏、平章帖兒不花並省院等官二十五人。
遂從李文忠分領東道兵,取和林,語具文忠傳。
朝興沉勇有智略,所至以偏師取勝,雖未為大帥,而功出諸將上。
十一年從沐英西征,收納鄰七站地。明年論功封宣德侯,祿二千石,世襲指揮使。
十五年從傅友德征雲南,駐師臨安,元右丞兀卜台、元帥完者都、土酋楊政等俱降。
朝興撫輯有方,軍民鹹悅。
進次會川卒,追封沂國公,謚武毅。
十七年論平雲南功,改錫世侯券,增祿五百石。
長子鎮嗣封。二十三年追坐朝興胡惟庸黨,降鎮平壩衛指揮使。
從征有功,進都指揮使。其後世襲衛指揮使。
嘉靖元年,命立傅友德、梅思祖及朝興廟於雲南,額曰“報功”。

遺珠之憾:明代開國大將金朝興

在巢湖市柘皋鎮西北1公里處有個小村莊叫金府,村旁有一壩,攔柘皋河水,故又叫金府壩。
600多年前,這小小而尋常的村落曾出過一位名人——明代開國大將金朝興(?-1382),據說這“府”字就是開國皇帝朱元璋所賜。
洪武三年,論功為都督僉事兼秦王左相。未幾,解都督府事,專傅王。四年從大軍伐蜀。七年帥師至黑城,獲元太尉盧伯顏、平章帖兒不花並省院等官二十五人。遂從李文忠分領東道兵,取和林,語具文忠傳。
朝興沉勇有智略,所至以偏師取勝,雖未為大帥,而功出諸將上。十一年從沐英西征,收納鄰七站地。明年論功封宣德侯,祿二千石,世襲指揮使。十五年從傅友德征雲南,駐師臨安,元右丞兀卜台、元帥完者都、土酋楊政等俱降。朝興撫輯有方,軍民鹹悅。進次會川卒,追封沂國公,謚武毅。十七年論平雲南功,改錫世侯券,增祿五百石。
長子鎮嗣封。二十三年追坐朝興胡惟庸黨,降鎮平壩衛指揮使。從征有功,進都指揮使。其後世襲衛指揮使。嘉靖元年,命立傅友德、梅思祖及朝興廟於雲南,額曰報功。”
從文中可以看出金朝興自追隨朱元璋後,轉戰南北,屢建奇功,頻頻加官晉爵,終至封侯,成為明代傑出的開國功臣。金朝興卒於進軍的途中,葬於他鄉,受到各地百姓的敬仰和愛戴。據傳川滇一帶現仍有金朝興廟,當地金氏有以金朝興為先祖,估計應是金朝興當年所帶的親族和子弟留下的後裔。
家鄉人也一直銘記著這位名臣,今柘皋一帶仍流傳著不少有關金朝興平羌戎、定雲南的故事。據《柘皋志》記載:直到上世紀中葉,柘皋鎮西街仍有其衣冠冢,並有御賜石碑紀念金朝興事跡。全志如下:
維洪武十七年,歲在甲子四月戊辰朔十一日戊寅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昔有聖君,定賞報功,維賢受之。朕觀古制,漢封最多,然候之名,則同其食祿。世守者,各有等差焉。功有先後,業有巨微,所以食祿有等,以辨輕重也。咨爾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宣德候食祿二千石金朝興,前以平羌戎之功,特加侯爵,以貴爾身。今平定雲南,功勳昭著,是用使爾子子世世承襲食祿二千五百石。朕本疏愚,皆遵前代聖王之典禮。以券誓:若謀逆不宥,其若死子,免一死以報爾功。嗚呼!安不忘危,慎修為始。思相知之惟舊,念成功之多艱。垂訓後人,永延世祿,豈不偉歟!宜令金朝興準此。
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太師輔國公李善長奉詔
方克逸先生所編《巢湖》“歷代名人”中竟不存金朝興其人,十分遺憾。其實更早的《安徽人物大辭典》就有其傳略。
皖江晚報》2009年7月27日在皖江文史版發表了李定祥先生《明代開國大將金朝興》大作(全文茲錄如上),文中提及“方克逸先生所編《巢湖》“歷代名人”中竟不存金朝興其人,十分遺憾。”
在下眼下尚需履行組長崗位之責,本周竟落“會海”之中,本想抓緊推進“百文紀念”工程,也無暇顧及經營,已經多日未發博文了。今日午後偶然拜讀到李先生華章,為之一振,頓感應予賦閒回應,謹此深表遺珠之憾。《巢湖》乃在下10年前主編(安徽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著實存有許多不盡如人意(含本人)的地方,李先生給予關注賜教,亦藉此深表謝意!
贅述一下,在下有幸曾獲金朝興後人金小定先生的提示,在主編《人文巢湖》“巢湖兒女”(新華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中,已將金朝興編入“歷代巢湖名人錄”。
當然,作為“附錄”難以詳盡,全文為:金朝興(?-1382) 明初大將。居巢人,助朱元璋屢建戰功,卒被追封“沂國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