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杰

三三數組,三爻成象,象數往來之理因之而形象化。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

基本信息

金文杰

金文杰先生(1922-2001),自號宣陽子,湖南長沙人。青年好《易》。研易三十年後,得青城山高人指點,又研二十年,1988年成書《大易探微》初集,1999年成書全集。得到易學界好評。該書以數探道,闡述了六十四卦成象及相互關係,實為不可多得之珍稀教材。
89年在北京甘家口一書攤上看到初集,起初猶豫於相對書價偏高而作罷。數日後,腦海中總浮現出書的外觀及內部羅列的表格,感覺作者確有所得,只是言簡意賅,點到為止。比起一些水分十足的大部頭著作,似乎更有嚼頭。遂專程購回數本,分發朋友。
之後十數年,最常研讀的就是《易經入門》和《大易探微》。雖有進步,終覺未得要領如霧裡看花。2005年偶然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淘”得續集(通俗版)和全集。惜悉金老先生已作古,不能當面聆教,實為憾事。
金老書中不同於常見資料的新奇點甚多,主要有以下幾點,甚為重要。

圖象數為無文字易

讀《易》十幾年後,漸感《本經》《十翼》之外另有所據。由卦爻詞觀象,似有“語法”,文王孔子註譯卦爻之“象”而成文,得以流傳後世。八卦包羅萬象,特定重卦中,何以組合後似乎得出近似唯一之解。如離卦象火象日,何時解為火何時解為日?卦爻之詞言之鑿鑿,順理成章,一絲不亂。聖人所據為何?換句話說,《易經》語法未現於世,致令後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讀《大易探微》(全本),疑竇頓開。
1.《易經》確有“語法”——數紀炁運。錯綜其數
2.金老明言:漢武帝時代奉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隱孔子注、贊《易》之所據,唯傳其著以流芳百世。後《易圖》雖於宋代經道家復現於世,門戶之見,徒引學術紛爭。
《易圖》為無文字時代之《易》,較夏商周更為久遠,何況春秋戰國。

三分八瓣太極球

太極圖反覆成全,對應太極球的正反面投影。
球體三分而成上下、左右、前後共八瓣球錐,各球錐中半徑、錐表面積、錐弧均相等。
三三數組,三爻成象,象數往來之理因之而形象化。球體八表代表八方,上面為生數,下面為成數。五虛居中,對待合十,天地數全。
“中軸原由南北貫,兩支還自甲庚來。”“二八為門司出入,九三定局走西東。”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先庚三日,後庚三日。”等詞語有望由該模型找到出處。
太極球面上包含三個過直徑的相交圓周,共有六個交點,對應六爻。三軸為三極,稱三五。用一五定極以守中樞,分兩五推遷而生變化。二五推遷,只在一二三四六七八九間進行。
圖中上下兩半球之數一二三四和六七八九,象徵“立天之道曰陰與陽”(“母統三女,父統三男”),圖中“南北”軸所主;左右兩半球之數二九六三和七四一八,象徵“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圖中“庚”軸所主;前後兩半球之數三八一六和四九二七,象徵“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圖中“甲”軸所主。故“立人之道”只是三極六爻中的一極(二、五)兩爻。
該圖與河圖不盡相同,當為青城高人所點或金老自悟。訣竅在於“反覆”——河圖中成數六七八九沿上圖“甲”軸(洛書二八)翻轉後再與生數一二三四複合即成上圖。

炁形圖

首次提出炁形的“數”概念,並闡述了炁形交合的原理、結果和意義。

先天六十四卦卦炁周天數息圖

“以方圖乾坤兩卦初爻,引入圓圖否泰兩卦,一統方圓以運行生物,是為“生生之謂易”,七九與一之組合,乃易學之真諦也。”

先天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方圖(數圖)

金老的理念可以為卦辭爻詞找到根據。更深地體會聖賢之言。對《京房易學》提供了數理基礎,有利於進一步深究《京房易學》的根源。

卦爻有數

“卦爻象位皆言數,奇偶方圓虛實求。”“卦爻寓意原由數,四象追蹤信有符。”四象者,天地日月也。
“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知道了卦爻之數,明白了代數運行所揭示的“一炁旋迴”規律,就會對卦辭爻辭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大易探微》開啟了探軼《易經》語法之門。點點劃劃的易圖符號,曾提示計算機發明者將二進制引入了科技發明,從而掀起了信息革命,使得我們今天的生活萬紫千紅。一旦明了、重現了《易經》語法,相信不僅世界研《易》者將獲益匪淺,全人類都將因之得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