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戰爭

金川戰爭是清王朝對聚居於四川西部高山上的藏族部落的征討,發生於清代乾隆年間,列名於“十全武功”之內。

簡介

發生於清代乾隆年間,列名於“十全武功”之內,是清王朝對聚居於四川西部高山上的藏族部落的征討。它是18世紀內時間最長、耗費最大、動用兵力最多的一次戰爭。金川戰爭一共進行兩次,第一次發生於乾隆十二至十四年(1747----1749年),清朝動用幾萬大軍、二千萬兩軍餉,先後由四川總督慶復、雲貴總督張廣泗和首席軍機大臣、大學士訥親任統帥,但在大金川遭到猛烈抵抗,清軍損失慘重,乾隆帝殺慶復、張廣泗、訥親,被迫與大金川議和。第二次金川戰爭發生於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73----1776年),其間的木果木戰役(1771年六月),清軍大敗,統帥溫福戰死。之後任阿桂為征西將軍,繼任統帥,採取步步為營,防護後路,逐漸推進,不求速勝的方針。又經過一年八個月的戰鬥,大金川土司索諾木出降,被獻俘北京,後被凌遲處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