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市第二中學

金壇市第二中學

金壇市第二中學創辦於1953年。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幽雅、設施完備,是首批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 學校“學生有個性,教師有素養,學校有品位”的辦學目標,堅持“用規則看守學校,讓文化提升學校”的管理理念,“走內涵發展之路,辦現代精品學校”的發展方略。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學校、全國語文教改示範校、江蘇省和諧校園、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江蘇省心理教育實驗學校、江蘇省節水型單位、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江蘇省模範教工之家、江蘇省優秀家長學校、常州市模範學校、常州市中國小德育特色學校、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常州市健康促進學校、金壇市名學校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金壇市第二中學於1952年春在金壇縣城北門外沈家墳興建校舍,命名為“金壇縣初級中學”,1953年9月正式開學上課,1958年學校擴展為完中,改名為“金壇縣第二中學”,1968年文革中被迫停辦,1978年在原五·七中學校址上恢復,1995年高中撤銷,1997年移地新建至現校址(金壇市西門大街207號)。校牌由郭沫若在1961年題寫。

辦學條件

如今的二中校園,布局合理,由東西兩個校區構成,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相對獨立;環境幽雅,樓群輝映,松柏蒼翠,紫藤搖曳,處處有勝景,四季發春華;設施完備,各活動室齊全,設施設備配備到位,是首批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範國中。校園占地面積91732m²,建築面積26464m²。教職工258人,教學班54個,在校學生2600餘人。

辦學成果

學校始終追求“學生有個性,教師有素養,學校有品位”的辦學目標,堅持“用規則看守學校,讓文化提升學校”的管理理念,努力實施“走內涵發展之路,辦現代精品學校”的發展方略。管理日益精細,特色日益鮮明,成績日益顯著。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學校、全國語文教改示範校、江蘇省和諧校園、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學校、江蘇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江蘇省心理教育實驗學校、江蘇省節水型單位、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愛國衛生先進單位、江蘇省模範教工之家、江蘇省優秀家長學校、常州市模範學校、常州市中國小德育特色學校、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常州市健康促進學校、金壇市名學校等榮譽稱號。

文化傳統

1953年

一九五二年春興建校舍,校址在北門外沈家墳。新建成的“金壇縣初級中學”,占地面積有七十多畝。9月正式開學上課,尚未任命校長。教導處暫由縣文教科沈恆達同志負責,任命顏彭壽為總務主任,同時任工會主席。

1954年

2月,省教育廳任命宋文英同志為校長,縣人民政府任命於慶貴代教導主任。

10月,全縣田徑運動會在該校新操場召開,該校獲團體總分第一名。

1955年

3月,貫徹《中學生守則》,推行體育《勞衛制》。

4月,大搞勤工儉學,班級建立生產基地,生產蔬菜、瓜果等副食品。

7月,第一屆國中六個班畢業。

1956年

5月,縣舉行第一屆工人運動會,該校工會獲團體冠軍。

7月,全體教職工參加在鎮江中學舉辦的肅反學習班。

9月,學校附設兩班速師班。校工會被評為縣先進單位。

10月,教師自製教具參加縣舉辦展覽會,榮獲一等獎。

1957年

春,學校建立黨支部,陳慶榮同志任書記。符堅同志任副校長。

冬,開展整風反右運動,一名教師被錯劃成“右派”。

1958年

4、5、7月全體師生三上茅麓茶場勞動,省農林廳副廳長張志祥為師生作重要講話。

8月,學校擴展為完中,改名為“金壇縣第二中學”,招兩班高一新生。

10月,二中團委回響團縣委發動學生參加義務勞動的號召,組織全校共青團員利用課餘時間拆開拓寬了東當鋪巷。中共金壇縣委為表彰二中團委和全體團員所作的貢獻,決定此街道命名為“共青路”,並召開命名大會。

8——11月,全校師生自建土高爐,煉焦,大煉鋼鐵。

1959年

3——4月,開荒擴展種植面積,大搞副食品生產。建立養豬場,大力養豬,解決吃肉問題。(全年養豬三百多頭)

9月,共青團金壇縣第七次代表大會表揚和獎勵該校先進集體和青年積極分子。

10月,二中團委領導學生開展勤工儉學活動的經驗文章,由團省委轉發給全省各中學。

1960年

冬,省教育廳在該校召開江蘇省部分中學校長現場會議,重點介紹該校如何搞好生產,安排師生生活的情況和經驗,並參觀了養豬場和蔬菜等作物的生產基地。

1961年

春,省委陳光書記專程來校視察,並同學校領導和部分教師代表座談。

夏,第一屆高中畢業生79人,被高校錄取40人,(清華大學1人)

秋,世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來該校視察,在學校禮堂與全校師生見面並作了重要講話,離校前攝影留念。

冬,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同志親自為該校題寫“金壇縣第二中學”校牌。

1962年

8月,第二屆高中畢業生76人,錄取高校37人(其中清華大學2人,科技大學1人)。

9月,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來信,語多勉勵,並提出殷切的希望。楊正森同志調該校任副校長。

1963年

3月5日毛主席發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全校師生熱烈回響,掀起學雷鋒活動高潮。

8月,第三屆高中畢業生69人,錄取高校42人(其中清華大學3人,科技大學3人)。縣調整高中布局,停止招收高中班。

10月,學校慶祝建校10周年,並辟有展覽館,展出十年來取得的成果。

12月,華羅庚教授再次來校視察。

1964年

第四屆高中畢業生83人,錄取高校45人(其中清華學2人,科技大學1人)。高一恢復招生。

1965年

9月,水北中學高二一個班調入,升入高三,並從水北中學調回借用的高道誠、馮逸萍老師。

1966年

6月1日,縣委第一批工作組進校。

7月,第二批工作組進校,學生上街破“四舊”、抄家,開始“橫掃牛鬼蛇神”。

8月學校成立“文革籌委會”,校內成立了紅衛兵組織。

9月,縣委任命工作組成員盛網保為二中副校長,盛網保領導學校“文革”工作。

10月,學生紛紛外出串連,全體教職工開赴下丘,參加秋收秋種勞動。

1967年

春,軍宣隊進駐學校,在學校進行支“左”,搞軍訓。

4月,學生中出現了許多“造反”組織。6月起,打、砸、搶、武鬥風不斷出現。

1968年

5月,學校成立革委會,盛網保任校革委會主任。

7月,大批領導、教師遭批鬥,關入“牛棚”。

8月,66、67兩屆初、高中畢業生下放農村,插隊落戶。

秋,工宣隊進駐學校,軍管會宣布二中停辦。

1969年

1月,教職工全部併入金壇縣中,學校所在地改為金壇化肥廠,二中所有資產散失殆盡。

1978年

3月,縣委、縣革委會正式下文恢復二中校名。(前身是金壇縣“五·七”中學)初二學生陳建中參加縣中學生數學競賽,力克高中選手,榮獲第一名。

1979年

1月,任命張斌華為副書記兼副校長,劉同山為副校長。

開始平反冤假錯案,落實知識分子政策。

5月,榮獲縣中國小生田徑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學生史志平破男子5000米地區記錄,學生陳建喜破男子800米縣記錄,王桂蘭破女子100米縣記錄。

8月,第一屆高中畢業生中錄取本科10人,專科1人。高一優秀學生陳建中試行跳級,參加聯考,錄取北京工業學院。

10月,獲縣中學生男籃冠軍,女籃亞軍。

12月,縣委調派段鎖慶同志任黨支部書記兼校長。

1980年

9月,在普通中學中最早附設職高班(財會班)。

10月,榮獲縣中學生女排冠軍、鎮江地區基層中學生籃球賽男子甲級隊亞軍。

1981年

8月,應屆高中畢業生錄取高校本科9人,專科2人。

10月,分別榮獲縣中學生男、女籃球賽冠軍。

11月,施建寅調任黨支部書記,呂去痴任校長,段鎖慶同志調縣中。

學校榮獲鎮江地區基層中國小排球賽女子組第一名。

1982年

3月,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學校被評為縣先進單位。

8月,高中畢業生錄取大學本科19人,大專3人,中專3人。

9月,改變學制,高中恢復三年制。

王月英老師被評為江蘇省“三八”紅旗手。

1983年

5月,開始籌建印刷廠,玻璃廠規模擴大。

8月,錄取大學本科34人,大專7人,中專29人。

10月,女排繼續榮獲縣競賽冠軍,男排獲亞軍。

學校工會被金壇縣工會評為先進集體。工會主席劉同山被評為全總優秀工會積極分子,受到全國總工會表彰。

1984年

8月,聯考錄取大學本科39人,大專24人,中專43人。縣政府調錢雨荃任校長,原校長呂去痴調縣教育學會。副書記副校長張斌華調教研室。

1985年

2月,制定“勤奮、守紀、求實、文明、進取”新校風和校紀三十條。

8月,聯考錄取本科37人,大專55人,中專72人。縣局調派曹國強同志任副校長。

12月,學校工會被縣總工會授予先進集體稱號。建立教代會制度,它是我縣成立最早的教代會。

該校被常州市體委命名為市級“排球傳統項目學校”;被縣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黨支部被評為先進黨支部。曹國強獲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1986年

5月,接南大喜報:祝賀該校82屆高中畢業生趙小斌被南大錄取為碩士研究生。

接北大賀信:該校83屆高中畢業生李建勤聯考時,以全江蘇省歷史最高分考入北大歷史系後,連續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三好學生”、“優秀三好學生標兵”、“十佳優秀學生會幹部”、“北京市三好學生”、“優秀畢業生”。

6月,高三學生姚建南被錄取為飛行學員。

全校師生向茅山新四軍紀念碑籌建捐款。

7月,學校團委被評為江蘇省級先進集體。該校在常州市普通中學中第一個成立“業餘團校”。

金壇縣政協委員、基督教負責人陳炳振損贈1千元支持該校辦學。

8月,聯考錄取本科13人,專科16人,中專12人。

10月“家長學校”舉行開學典禮。

11月,江蘇省共青團工作研討會在該校舉行。學校繼續被評為金壇縣文明單位,黨支部繼續被評為先進黨支部。

1987年

8月該校獲縣男籃冠軍。聯考錄取本科19人,專科41人,中專23人。

12月,學校繼續被評為縣文明單位,黨支部被評為先進黨支部。

1988年

3月,該校獲常州市校產校具管理一等獎。美工班畢業生作品在金壇縣文化館展出。

8月,聯考錄取本科14人,專科44人,中專18人。

9月建立政教處,成立二中退休教師協會。

學校繼續被評為金壇縣文明單位,黨支部繼續被評為先進黨支部。省、市、縣團委授予該校團委“八字系列活動”優秀組織獎。

1989年

3月,工會換屆選舉,曹國強任工會主席。

4月,劉同山任校長。常州市教育局、市體委再次命名該校為常州市排球傳統學校。

5月,在全國中學生少先隊創造性活動競賽中榮獲創造杯獎六個。

8月,聯考錄取本科10人,專科24人,中專22人。

教師節徐繼達老師受國家教委表彰。

西崗籍台胞段覺生和段荻生先生捐贈兩千美元,設立“段氏獎學金”。

11月,學校體育代表隊代表縣中學生赴常州市比賽,破兩項常州市記錄,獲金、銀牌各一枚,銅牌六枚,獲常州市業餘體育訓練先進集體稱號。

學校繼續被評為縣文明單位,黨支部被評為先進黨支部。

1990年

2月,西崗籍台胞段克用先生捐贈兩千美元,設立“段李氏獎學金”。

3月,沈淑娟被選為十一屆金壇縣人大代表。

初三(6)班學生符雲芳患白血症,全校共捐款三千五百零八元壹角壹分。

宋喜榮同志任黨支部副書記。

5月,學校紅十字會成立。

8月,聯考錄取本科22人,專科37人,中專28人。

學校工會被縣總工會授予“先進職工之家”。

學校被評為常州市文明單位,黨支部被評為先進黨支部。

學校被評為常州市校產校具管理優勝單位。

1991年

4月,常州市為該校頒發“文明單位”銅牌。

5月,榮獲金壇縣中學生排球賽男子組第一名。

8月,聯考錄取本科40人,大專73人,中專45人。

9月,我縣遭受特大洪澇災害,教工捐款1614元,糧票50斤,團員交特殊團費408.7元。

12月,學校體育綜合評估獲縣總分第一名。

校團委被評為縣先進團委;“中學生團校”被團省委授予“最佳中學生團校”稱號。學校被評為常州市文明單位,黨支部被評為縣先進黨支部。

1992年

3月,為支持華羅庚中學重點中學驗收,師生共捐款2078元。

5月,榮獲金壇縣中學生排球賽男子組第一名。

8月,聯考錄取本科30人,大專73人,中專30人。

10月,在金壇縣中國小田徑運動會上,獲縣國中組、高中組第一名。

12月,研究制定校風:勤奮、求實、文明、進取;教風:敬業、愛生、嚴謹、創新;學風:勵志、尊師、勤學、成才。

沈淑娟再次當選為縣人大第十二屆代表。

學校工會被評為縣先進“教工之家”。

團縣委組織基層團委評比,該校團委榮獲“紅旗團委”。

1993年

4月,工會換屆選舉,曹國強仍當選為工會主席。

5月,舉行建校四十周年校慶活動。

8月,聯考錄取高校、中專計89人。宋喜榮任黨支部書記。

9月教師節,徐樂益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在全市中國小藝術節活動中榮獲市國中組第一名,高中組第四名。

9月,由於線路老化,理化實驗室發生火災,全校師生髮動捐款活動,共捐款39000多元。韓紅衛老師獲江蘇省音樂教學基本功競賽一等獎。

10月,榮獲縣中學生男子籃球賽第一名與男子排球賽第一名。

學校榮獲常州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1994年

8月,聯考錄取本科、專科總計91人。宋喜榮任校長。

10月,市中國小田徑運動會獲國中組第二名,高中組第三名。

11月,學校建成60戶教工住宅樓。

12月,崔丹丹老師獲江蘇省生物評優課一等獎。

1995年

8月,聯考錄取本科、專科、中專89人(含音樂美術15人)。聯考成績除華中外排市第一名。

9月,高中停止招生,高二、高三年級學生併入新建金壇市第一中學,部分教師一同調出。

市政府為拓寬道路,第一期工程學校東部約4030平方米的地段被徵用,2000多平方米的校舍被拆。

12月,學校工會榮獲金壇市總工會頒發的“先進俱樂部”獎;業餘團校被評為“優秀中學生團校”;黨支部被市教委黨委評為先進黨支部;學校被市政府評為“八五”期間計畫生育先進集體。

1996年

1月,初三(2)班葛寒的散文《鴿子》被選入《中國小作家》叢書A卷,榮獲全國十佳小作家資格。

9月,學校中考獲市“教學質量綜合評估一等獎”。

10月,學校榮獲常州市中學生排球賽一等獎。

12月,學校被評為金壇市優秀家長學校、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

1997年

3月,市政府決定:二中搬遷至西門大街延伸段南側,占地60.35畝。

5月,為建設新二中,教師捐款17900元,學生捐款125620元(捐款人名單校園功德碑已刻)。

8月28日,全體教職工、學生自己動手,未花一分錢,將原學校所有設備、設施等搬遷至新二中。9月1日,新二中正式開學。

段克忠同志受台胞同鄉會委託捐贈獎學金2800元,獎勵優秀學生。

10月,學校被金壇市政府評為爭創全國體育先進縣市先進集體。

學校榮獲第十二屆省國中數學競賽一等獎、市第三屆中國小藝術節第二名及優秀組織獎。

12月,學校被市教委命名為金壇市書法實驗學校。學校工會獲95—96“金壇市先進職工之家”稱號,受市總工會表彰。學校工會獲“金壇市學校民主管理教工之家建設雙十佳”榮譽稱號(獲銅牌)。

1998年

5月,“全國寫字教育實驗工作會議”在該校舉行,各界領導及書法家來校參加會議。

6月,選舉出新一屆工會委員會,許肅誠當選為第十屆工會主席。

7月,金壇市、揚州市集郵協會及愛好者交流會在該校召開。

8月,學校中考榮獲國中“教育質量評估一等獎”。李俊任校長,王海坤任副校長。

9月,校友金壇王子美食林總經理曹建國開始設立每學期頒發的獎助金,資助品學兼優但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

10月,學校獲市第二屆農運會國中組田徑運動會第一名,獲優秀組織獎。學校被市政府評為體育工作十佳先進單位。

11月,宋喜榮被評為江蘇省德育先進工作者、全國書法教育先進工作者。

12月,學校榮獲常州市安全文明單位榮譽稱號。學校被金壇市教委評為教學常規管理先進單位。

1999年

5月,學校獲常州市教委“98”九龍杯教育創五優優勝獎牌。

8月,學校獲市教委“國中素質教育質量綜合評估一等獎”。

陳耀林同志任學校視導員。

9月,校男子排球隊獲常州市男子排球賽第一名。

10月,學校獲全國中學生英語口語競賽團體一等獎;常州市中學生化學競賽團體一等獎;市教委、教育學會“迎澳門回歸”寫字教育成果展一等獎。

2000年

3月,學校榮獲市政府頒發的參加“常州市第一屆運動會”貢獻獎。

4月,原省教育廳副廳長、國家教育委員會督學吳椿同志來校視察。

6月,學校榮獲“省級示範國中”榮譽稱號。

8月,學校獲常州市中國小男子排球賽第一名。學校獲市“中考綜合考核一等獎”。徐樂益、馮振萍兩同志任副校長。

9月,學校在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中獲國中甲組第一名。常州市教委批准學校為“常州市電化教育實驗學校”、“常州市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基地”。

11月,學校在金壇市中學生文藝匯演中榮獲一等獎,捧回“金蕾獎”。

12月,學校獲“常州市衛生模範學校”、“常州市優秀家長學校”。學校黨支部被市教委黨委評為優秀黨支部。

2001年

2月,袁平同志去陝西紫陽支教。全校師生捐款18000多元,支邊助教。

3月,團委發動師生為校友陳婷(白血病患者)捐款6083元。

5月,隸屬二中公辦民助校(文萃中學)舉行開工典禮。市委組織部、電視台來校拍二中黨建工作專題片。

6月,中考人均總分超市40分,普高錄取率57.4%。超市25個多百分點,中考榮獲綜合評估一等獎。

7月,校男子排球隊獲常州市中學生排球賽第一名。

8月,學校排球隊代表常州市參加江蘇省中學生男子排球賽,獲第五名。

9月1日,文萃中學初一七個班新生正式上課。

徐樂益同志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範。

學校在第五屆中國小藝術節上獲團體一等獎和優秀組織獎。

10月,學校被常州市愛衛會授予“衛生模範學校”。市教育局給學校頒發1998——2000學年度“金壇市國中教育教學質量標兵獎”。

2002年

2月,全校師生捐款17000多元,為該校困難學生捐資助學。

6月,常州市督導室檢查驗收通過學校為“常州市模範學校”。學校中考,超市人均總分34.4分,普高錄取率59.2%,超市25個多百分點,名列全市同類學校第一名。

8月,校男子排球隊獲常州市排球賽第一名。

9月,學校德育工作拍攝成專題電視在江蘇電視台播放。學校獲江蘇省運動會貢獻獎,金壇市全運會組織獎。李國平同志任黨支部副書記。

11月,學校被江蘇省教育工會授予“女教職工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03年

3月,學校成立金壇二中建校五十周年校慶籌備小組,並開始工作。

4月,學校召開第十一屆工會會員大會,侍守中當選為工會主席。

6月中考,超市人均總分37.5分,普高錄取率59.4%,名列同類學校第一名。學校榮獲“江蘇省衛生先進單位”。

8月,為慶祝建校五十周年,學校修建塑膠跑道、校園廣場,原教學樓和實驗樓重新粉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