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中都遺址

金中都遺址

金中都遺址建於金天德三年(1151)。至完顏珣貞祐二年(1214)遷都汴梁(開封)。其間中都城為金朝的國都共歷60餘年,也是北京城在歷史上作為王朝都城的開始。

基本信息

金中都遺址金中都遺址 中都城周37里余,近正方形,故址略當宣武區西部的大半。北城垣在西城區的南界以內,北距復興門大街約l里。
金中都遺址其方位大致是,出右安門沿護城河岸西行至鳳凰嘴村,是中都城的西南角,復興門外黃亭子是西北角;宣武門內翠花街是東北角,永定門豁口外四路通是東南角。城門有:施仁、宣曜、陽春、景風、豐宜、端禮、麗澤、灝華、彰義、會城、通玄、崇智12座。現豐臺區盧溝橋鄉界內尚存西、南城牆遺址3處:①三路居鳳凰嘴村為城西南牆角,牆體殘高3米,綿亘約百餘米,牆南面的水渠應為金代護城河遺蹟。此為金中都遺址較大的一處;②萬泉寺村有南牆兩段,連在一起;③東管頭高樓村有西牆一段。均為夯土牆,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