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救護車

野救護車

野救護車是由於城市120車數量有限,加之收費標準偏高,而發展起來的一批專做市外危重病人出院生意的“救護車”。

簡介

野救護車野救護車

由於鄭州市內120車數量有限,使得大多無資質的野救護車滋生並形成網路規模,在醫院四處發卡片招攬生意,伺機宰客。

由於鄭州市120車數量有限,加之收費標準偏高,使得野救護車迅速發展。鄭州市的野救護車已有十幾支車隊,專做市外危重病人出院生意”。“從2006年到2008年,北京兒童醫院平均日門診量從5394人/次增加到6445人/次,年均增長高達10%,但此間醫護人員數量一直沒有增加”。

評價

飽受指責的野救護車也並非一無是處。差的服務固然不及好的服務,但至少總比沒有強——患者轉院乘坐野救護車,至少還有保命機會,車上也還有一些救護設備,總要比坐以待斃強。野救護車雖“非法”但“合理”,實質上是社會對急救資源供給不足的一種自我矯正。

只要放開合法的供給準入渠道,非法的供給自然逐漸萎縮。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可以而且應當有多種實現形式,急救體系需要向民間醫療進一步開放,這樣既可以直接增加服務供給,還能通過有效競爭降低服務價格、提升服務品質。

啟示

該事件說明了一個問題:醫療衛生資源的供不應求,不僅存在於醫療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也難以倖免。

大部分120急救網路基本上都是由公立醫療機構組成。某種程度上,醫療服務體系和急救體系的各自壟斷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民辦醫療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發展受限,多數只能創辦專科醫院,不具備綜合性急救條件,進一步使其難以進入急救體系。

毫無疑問,急救體系需要統一的規劃、組織和調度,否則將浪費急救資源、降低急救質量——假如沒有統一的急救網路平台,很容易出現一人報警、多家醫院同時出車的無序狀況。但是,急救體系的資源調配採取計畫的方式,並不意味著其生產供給也必須通過計畫實現。

解決辦法

關於鄭州急救收費標準偏高的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民辦醫療和公辦醫療的競爭促使服務價格下降,這正是競爭之於醫療衛生的意義所在;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動用公共財政對於部分急救項目進行補貼,使得民眾可以消費得起基本的公共衛生產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