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賦

語出:(1).苛重的賦稅。《漢書·萬石傳》:“惟吏多私,徵求無已,去者便,居者擾,故為流民法,以禁重賦。”顏師古註:“朝廷特為流人設法,又禁吏之重賦也。”《漢書·谷永傳》:“峻刑重賦,百姓愁怨。”(2).加重徵收賦稅。《後漢書·翟酺傳》:“卒有不虞,復當重賦百姓,怨叛既生,危亂可待也。”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重賦
厚地植桑麻,所要濟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賦,上以奉君親。
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愛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內外臣:
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
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
織絹未成匹,繰絲未盈斤。
里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
歲暮天地閉,陰風生破村。
夜深煙火盡,霰雪白紛紛。
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
悲端與寒氣,併入鼻中辛。
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
繒帛如山積,絲絮似雲屯。
號為羨餘物,隨月獻至尊。
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
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為塵。

注釋譯文

無內容

創作背景

無內容

作品鑑賞

“厚地植桑麻,所要濟生民。”中世紀是自然經濟,以農業為治國之本。“所要濟生民”,體現了民本思想。“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老百姓操持農業,不過是為了謀生——因而,國家當然應當給予政治保障。“身外充征賦,上以奉君親。”除了簡陋的自身消費,其餘的全都以賦稅獻給了朝廷。“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愛人。”德宗時,宰相楊炎把“租庸調”合併,分春秋兩季徵收,是為“兩稅”。詩人詮釋:這個政策是為了“減輕農民負擔”。“厥初防其淫,明敕內外臣。”開始的時候,為了防止濫徵收,朝廷下達了明文規定:“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除了兩稅之外,在徵收任何東西都要以違反法律論處。“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可是,時間久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地方官開始亂來了:“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織絹未成匹,繅絲未盈斤。里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不管什麼季節,都來聚斂,紡織的絹還沒有成匹、繅的蠶絲還不足一斤,小官吏就來催逼了:“快快快!馬上交!沒商量!”“歲暮天地閉,陰風生破村。”到了冬天,天寒地凍,冷風侵襲。“夜深煙火盡,霰雪白紛紛。”夜裡熄滅了煙火,窗外下著雪,好冷啊!“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織成的絹、繅出的絲都較稅負了,所以沒有禦寒衣。“悲喘與寒氣,併入鼻中辛。”苟延殘喘,寒氣侵襲,鼻子是酸的,心也是酸的。“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這位農民說:官家收了稅負,乾什麼用呢?昨天交稅的時候偷偷往官庫里看了一眼:“滑帛如山積,絲絮似雲屯。”絹和絲都堆積成山了,像白雲一樣多。“號為羨餘物,隨月獻至尊。”地方官打著老百姓豐衣足食的旗號,那這些東西獻給皇帝邀寵,以求升官。“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農民說:把我們的衣服都奪走了,用來換取皇帝的賞識。“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為塵。”可是,進了皇宮,根本用不著這么多,經年累月,都腐爛了。
這是作為朝廷重臣的白居易,體察到的吏治民情,他作了這樣的詩來批評現實的弊端,更在行使朝廷命官職責中努力改變這種狀況。假如他沒有這樣的認識,不可能會有那樣的作為。

作者簡介

白居易
(772-846)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他的詩文流傳極為廣泛,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對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白居易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現存詩有2800多首,為唐代存詩數量最多的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