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渝北放牛坪村

重慶渝北放牛坪村

古老相傳,天宮犀牛精私自下界,二郎神楊戩奉旨捉拿。他睜開天目掃視,只見華鎣山脈南天門一帶妖氣繚繞,料定犀牛精藏身於此。於是,搖身變作白髮老太,來到南天門寄居一農家。他一邊替人放牛,一邊尋找,終於發現犀牛精藏匿於牛欄洞裡。二郎神在農家夫婦幫助下,一舉收服法術高超的犀牛精。出於感恩,二郎神答應農家兩個要求:一是讓沒兒沒女的農家有了兒女,且兒孫滿堂,幸福昌盛。二是此地缺水,留犀牛精在牛欄洞內噴吐清泉,滋養這方子民。鄉眾為感神靈庇護,集善款在此修建犀牛閣和望牛亭,此地遂名放牛坪。

歷史

上世紀80年代初,時任社長陳安闊突然打起了荒山的主意,想種果樹掙點油鹽錢。他請來西南農學院專家進山考察,確定了種梨樹的規劃。

1986年冬天,1000多村民齊聚放牛坪,開荒山建果園。

放牛坪人真的靠種梨子掙回了油鹽錢。可放牛坪地勢偏,到最近的鄉鎮步行最快也要約3個小時,村民賣梨子半夜兩點多就得動身,因此他們修建了15公里的出山公路。

放牛坪人開出的荒山、栽上的梨樹越來越多,1993年起更是大規模種植,面積由最初的20畝漸漸擴大到現在的14000多畝,還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村民也由背梨下山賣變成坐等商販進山買。

1993年,村支部決定兵分三路為實現富民目標開拓前景。一路,由村支部書記帶隊,到區裡有關部門尋求支援;一路,遠赴外地請農科技術專家,給村指明發展方向;一路,發動全村黨員和幹部挨家挨戶講道理、擺事實,讓民眾認清開荒建園是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通過村支部一班人的辛勤努力,區裡的支持爭取了,專家遠程也來了,村民的心也暖了。

1994年,經專家鑑定,村裡的土壤極適合種梨。聽聞這一信息,村支部立即著手謀劃開荒建梨園的各項工作。但不少村民認為梨不是主食賣不出去,光花力氣不來錢,種了也白種。一時間,消極情緒在民眾中悄然滋長。黨支部了解到這個情況後,立即組織人員到各社各隊做動員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那些日子可真不好受,我沒少挨白眼,甚至責罵”。黨委書記陳安奎這樣說道。經過黨支部一干人等耐心說服,分析。終於,村裡的調子齊了,大家同心協力,感到又有了奔頭。

開荒建園一實施,村支部就精心組織,逐家逐戶落實面積,公開公平,使大伙兒心裡都亮堂堂的。開荒期間,村支部著力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帶領全體黨員風裡雨里都吃住在荒山,常常很長一段時間不回家,黨員的行動給村民做出投工投勞的榜樣,使全村老少齊心協力主動力戰荒山,短短几個月就開墾荒山千餘畝。隨後,他們又修建沙凼26個,水平溝8000米,灌水水渠9000米,山坪塘14口,蓄水池108口,完成土石方75.6萬立方米等水果基地水系配套措施。很快,荒山已是梨枝遍插。

梨樹含苞,孕育著希望,但是該村地勢偏僻,山高坡陡、社隊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給梨的銷路形成了障礙,這樣把梨賣出去呢?村支部也在思索產銷網路如何形成?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改變這制約祖祖輩輩致富的交通環境。”村支書一聲令下,全村老少齊上陣,投資投勞新修村級公路15.5公里,新裝程控電話40門,實現了社社通公路、通電話,梨不的銷售有了基礎,再也會出現捧著金子喝不上稀飯的情景了。黨員陳安倫開荒60多畝,僅梨一項收入年均就達2萬元左右。談到村支部的修路政策,他感激地說“如果不是村支部帶領我們沒日沒夜的修路,我這60多畝梨怎么銷,心裡可真還沒底呀!”

而今,十幾年過去了,在村支部帶領下,全村開荒建園7000餘畝,栽梨樹45萬餘株,總投工20餘萬個,投資30多萬元,昔日的荒山已變成了重慶最大的伏季水果基地之一。看到村民的笑靨,村支部一班人打心眼裡高興,但他們也明白,自個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們針對一些地方村民富了,“家”卻散了;大家富了,“拳頭”鬆了的現象,提出抓好自身發展,建立村社大家庭思路,決定提高黨員、村民素質,改善民眾居住條件,升華村民思想生活檔次,以實實在在的服務凝聚民心。村里人的腰包鼓了,自然就想有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村支部根據大家的要求成立了聯防隊,加強節假日和晚間巡邏,使全村多年無治安和刑事案件發生。針對村大人稀、聯絡與交流極為不便的實際,村支部又想出新點子:“修建新村”。於是,在村支部多方爭取資金並與村民積極協商下,一個有6242米四通八達的石板路、330平方米的村支兩委辦公樓,完善的醫療、商店、加工廠等配套設施,通電通水的新村建立起來了。目前,已有40餘戶農民入住,新農村的昂揚風貌正初步顯現。抓治安,修新村,村民是聚在一起了,但要讓大家共處一地、和和睦睦、相互關心、安居樂業,建立村社大家庭還遠遠不夠,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村民素質置關重要。村支部堅持計畫生育不放鬆,成立實用技術培訓班,舉辦綠色證書培訓班…… 可以說,這每一項活動都凝集著村黨支部一班人的辛勤汗水。通過他們的努力,村里風氣正了,乾起事來精神更足了,難怪村里人一談到黨支部就翹起大拇指。

“村民的素質提高了,村黨支部還原地踏步可不行。”陳安奎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強調加強村支部自身建設,創造一個提高素質、壯大隊伍的好環境。抓學習,堅持每月班子學習制、一年一度的農村黨員培訓制,提高了村支部和廣大黨員的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抓示範建設,建成1個區級黨員電教科技示範基地,2戶區級黨員電教示範戶,10戶鎮級黨員電教示範戶,帶動了全村的經濟發展;抓黨員發展,自2001年來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0名,發展新黨員6名,壯大了黨員隊伍,合理改善了黨支部結構。

心血沒有白費。在黨支部帶領下,放牛坪村多次被評為區文明村,村黨支部多次被市、區評為先進黨支部、“五好”黨支部,黨員也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每項工作都走在村民前面。一個以村支部為核心,黨員抱成團,村民齊參與,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格局已經形成。現在放牛坪已經是集娛樂休閒供給為一體的模範村。

旅遊

放牛坪觀光度假區位於茨竹鎮梨園村,項目區占地40畝,可領略“壓斷天下白,占盡人間花”的梨花氣勢。該項目區海拔850米,緊鄰南天門森林公園,森林植被好,氣候適宜,年均氣溫比主城低5℃,適宜發展休閒避暑業。梨園村經過三十多年對梨子基地的發展建設,形成了以黃花梨、長壽梨、豐水梨為主打品種,並篩選出了韓國香梨、新高、黃金等11個拓展品種。茨竹鎮依託放牛坪萬畝梨園基地,全力打造“春觀梨花、夏避酷暑、秋采梨果、冬賞雪景”的鄉村旅遊勝地。

放牛坪觀光度假區是茨竹鎮“一城三區一走廊”旅遊規劃中的觀光旅遊核心區,是該鎮重點建設的鄉村旅遊項目。首先項目區生態植被良好。該項目區內生態條件優良,空氣清新,綠化覆蓋率87.8%,森林覆蓋率68.4%。依託南天門森林公園森林植被豐富,負氧離子高,適合發展休閒避暑業和農業體驗市場及銀髮旅遊市場。其次項目區產業基礎成熟。目前該項目區共有優質梨14159畝,建成仙桃基地1000畝,已成為重慶最大的伏季水果基地之一。引進金色莊園、海林蔬菜等12家企業,採取規模化經營流轉土地3000餘畝。第三項目區位優勢明顯。有環山路、茨放路等四條骨幹道路,已形成旅遊大環線和景區觀光小環線,交通非常便捷。最後項目區文化內含豐富。項目區大力挖掘“梨文化”、“牛耕文化”和“山歌文化”,形成了梨膏、梨膏酒、梨聲酒、茨竹土雞等農特品牌。並逐步完善山門、居民新村、觀光亭、攝影台、接待中心等景觀設施,現已成功連續三年舉辦三屆“渝北.放牛坪”梨花節和采果節,年接待遊客10萬人,年遞增旅遊人數約為20%。

重慶渝北放牛坪村 重慶渝北放牛坪村

渝北放牛坪首屆梨花節於2010年3月22-3月30日舉辦,由渝北區人民政府主辦,渝北區農業委員會、渝北區旅遊局及茨竹鎮人民政府承辦,圍繞“渝北放牛坪,梨花醉人游”主題,將舉辦 “梨花飄香”大型文藝匯演、“彩色梨花”觀光游、“茨竹杯”象棋比賽、“梨園春色”攝影大賽、放牛坪長跑比賽及品鄉村美食等系列活動。籌備委員會邀請到著名歌唱家高林生、國家一級演員愛戴及重慶市武警消防文工團等專業團體獻上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帶來一陣陣歡歌笑語。放牛坪梨花節從2010年至今先後開展了五次特色梨花節節和多次采果節。

周邊住宿情況

景區內有農家樂38家,可提供住宿床位500個。

出遊季節。一年四季景色大不相同,均有旅遊看點。

放牛坪觀光度假區農家樂

序號 村別 農家樂名稱 聯繫人 接待能力 是否運行
可用於接待的床位(張) 用餐(人/次) 否(擬運行時間)
1 梨園村 冰島度假村 楊華志 30 50
2 梨園村 山泉農家樂 黃忠富 5 50
3 梨園村 香怡農家樂 嚴傳學 5 50
4 梨園村 山味農家樂 金科全 0 150
5 梨園村 三鑫農家樂 夏家琴 14 100
6 梨園村 梨園農家樂 陳安倫 18 100
7 梨園村 鄉村農家樂 陳小華 0 80
8 梨園村 雪香居農家樂 張正梅 15 100
9 梨園村 緣木園農家樂 陳安萬 0 0 2013年
10 梨園村 雅苑農家樂 陳安然 6 50 2013年
11 梨園村 芳馨農家樂 何禎芳 16 100
12 梨園村 小平農家樂 曾小平 4 60
13 梨園村 林林避暑休閒莊 王正林 15 50
14 梨園村 銀鑫農家樂 楊必世 5 50 2013年
15 梨園村 金鑫農家樂 黃京榮 10 40
16 梨園村 紅太陽農家樂 劉玲 0 0 2013年
17 梨園村 陳紅農家樂 陳小紅 0 80
18 梨園村 金竹灣農家樂 唐先建 4 100
19 梨園村 么妹農家樂 陳萬元 0 80 2013年
20 梨園村 田園人家農家樂 陳善金 0 0 2013

出遊季節

時間 看點
每年3月—4月 可觀賞“壓斷天下白,占盡人間花”的萬畝梨花氣勢。
每年5月—9月 可體驗採摘、垂釣、休閒、避暑的田園生活。
12月—次年1月 可觀賞“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冬雪美景。

線路推薦

梨花節線路:茨竹場鎮養老休閒區→放牛坪觀光度假區→衛星湖流域十里荷花觀光走廊→華鎣山森林公園生態養生區(游佛文化聖地)

公交線路:兩路--茨竹(全程40公里)每天上午6點從渝北區63隊準時發車(每十五分鐘一班)。到達茨竹場鎮乘坐農用客車到放牛坪。

自駕車線路:1、機場高速--210國道(茨竹方向)--茨放路(茨竹收費站左行)--萬畝梨園基地。2、機場高速--210國道(茨竹方向)--南天門生態園(興隆派出所左行)--萬畝梨園基地。3、內環高速--渝鄰高速--壇同(壇同高速路口下道)--高攤--中興(川渝交界處左拐)--十里荷花走廊--萬畝梨園基地

停車情況

放牛坪 放牛坪

放牛坪觀光度假區內設有2個大型停車場,可容納近500輛轎車停放。

地理環境

渝北茨竹鎮放牛坪地處華鎣山脈中段,海拔920米,放牛坪梨園的海拔落差達250米,山上山下,梨花層層疊疊,呈現立體奇觀。距渝北城區43公里,放牛坪景區東臨十里荷花走廊,北接華鎣山佛教聖地,西靠偏岩古鎮和金刀峽風景區,南靠南天門森林公園。

茨竹鎮鎮長王利均介紹,隨著鄰空大道延伸項目的開工建設,茨竹鎮到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和渝北區政府的路程將縮短到23公里,到北碚金刀峽僅10多分鐘車程。規劃中,重慶市三環線也將橫穿茨竹境內,“半小時茨竹”公路建設體系也將實施完成。藉助良好的區位優勢,茨竹鎮擬建設“北部農副土特產品交易市場”,形成輻射北碚、合川、四川鄰水、華鎣等周邊地區的農副土特產品的集散地。

文化

基地所在地梨園村獲得“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綠化造林千佳村”等殊榮,致富帶頭人陳安奎被評為“全國勞模”。

據《江北縣縣誌》記載,華鎣高腔在清朝時期已廣為流傳。說康熙年間(具體時間無從考證),康熙皇帝二十三子允祁來華鎣山遊玩,當時沒有什麼可以娛樂,地方官員便找來當地的老百姓前來唱歌助興,歌者聲音洪亮,易唱易記,允祁聽了很高興,也跟著唱了起來,從此以後華鎣山地區每年都要舉辦山歌會。

由此算來,華鎣高腔的歷史已長達兩百多年。清末1909年華鎣山寺廟主持漆道祿收集整理高腔歌詞,其詞有腔、有韻,頗為動聽,廣范流傳於民間,不僅豐富了華鎣山歌,更使其得以光大。漆道祿蒐集的華鎣山歌有三百多首,將之稱為《華鎣高腔》,主要分布於重慶境內的茨竹、大灣、統景、興隆、木耳、古路、大盛、三聖、三匯、偏岩鎮及四川廣安市的壇同、高灘鎮,子中鄉等地。

華鎣高腔與當地人民民眾的生活緊密相連,逢節日盛會、開業慶典、生日禮儀、婚喪嫁娶等民俗活動時,人們總愛來一段華鎣高腔歌來渲染氣氛。主要在於抒發個人情感,表達男女愛情,歌唱勞動生產情景,反映社會重大事件等。如在新居落成,祝壽,猜謎,詠嘆花、鳥、蟲、魚時演唱,內容十分豐富。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群唱,也可以一人唱半句,多人幫腔等。且不受任何條件的約束,田間地頭、砍柴放牧、農閒農忙,想唱就唱,見什麼唱什麼,做什麼唱什麼,形式多種多樣。

經濟

茨竹鎮放牛村、澗橋村、衛星村三村共789戶,人口2763人,總建園面積6913畝,栽植梨樹40多萬株。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新修公路15.5公里,安裝程控電話50門,實現了社社通公路、通電話,修建了村辦公樓,新村建設基本形成,水系全面配套。為創名牌擴大知名度,實施“科技興果”,讓果農更新了觀念,增強了市場意識,建立了高標準示範片300畝,舉辦了綠證培訓5期,培訓人員達300多人,為改良土壤結構大力種植綠肥,高樁嫁接更換了老品種,2000年投產面積2500畝,試花掛果1000畝,產果80餘萬公斤,實現收入150餘萬元。

放牛坪優質梨:渝北最大優質梨生產基地———放牛坪萬畝梨園基地,現有梨園1.4萬多畝,年產梨3000多噸,產值600多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2826元,是種梨前的近三倍。2003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3100元, 200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3300元

榮譽

•千佳村

•中國小康村

•重慶市文明村

•重慶市農村科普工作先進集體

•先進基層組織建設“五好”黨支部

•2011年人口與計畫生育民眾自治示範村居

•放牛坪第四屆梨花節

•示範社

•梨子基地

•中國果菜無公害科技示範區

發展目標

依託“南天門森林公園、海林蔬菜有限公司、金色莊園、冰島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以及農家樂”,大力發展休閒娛樂、避暑度假、農業體驗等多種旅遊功能於一體的“世外桃源、魅力鄉村”放牛坪特色鄉村旅遊。並以梨園基地發展林下生態養雞;以放牛坪砂梨專業合作社開展對果樹技術質詢,服務、銷售打造優質梨品牌,和加工梨膏、梨膏酒等相關農產品發展,成為的放牛坪特色食品產業。以蘇家壩和龍洞低海拔地段發展仙桃一號1500畝,並在幼樹下發展綠色蔬菜基地,實現戶戶有產業帶動超萬。

村領導班子

梨園村黨總支書記劉有虎;負責梨園村黨總支全面工作,主要抓好經濟發展、安全穩定、社會事務等工作,駐五組。

2.梨園村黨總支副書記陳華,負責黨建、紀律監督、人事管理、主要抓好經濟發展、協助村委會抓好其他工作,駐六組。

3.村民委員會主任邱興明;負責村民委員會全面工作,主要抓好經濟發展、財務管理、社會事務、安全穩定等工作,駐二、三組。

4.村文書陳勇;除本職分工外,主要抓好內務管理、財物、戶籍、文檔、衛生、村建、國土、林業報表等工作、駐七組。

5.綜治兩委委員幹部劉明華;除本職分內工外,主要負責民兵、統戰、專業合作社等工作、駐八組。

6.社保員兩委委員譚作秀;除本職分工外,主要負責組織工作、黨費收繳、衛生、科協、經濟發展、專業合作社賬務管理等工作、駐四組。

7.計生專乾陳宏梅;除本職分工外,主要負責婦聯、團組織工作、文衛、宣傳等工作、駐一組。

茨竹鎮梨園村值班表
接待人 接待時間 職務
陳華 星期一 副書記
邱興明 星期二 主任
劉有虎 星期三 書記
劉明華 星期四 綜治幹部
譚作秀 星期五 社保員
陳勇 星期六 文書
陳宏梅 星期日 計生專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