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方言

重慶方言

重慶話屬西南官話-成渝片(以城市為劃分),以市區口音為標準。狹義的重慶話專指重慶主城區以及周邊郊縣(與城區口音差別較小)的方言,但不包括1997年重慶直轄時所代管的“下川東”地區,如原萬縣市(萬州區、忠縣、開縣、雲陽縣、奉節縣等地)、涪陵市(涪陵區、南川市、墊江縣、豐都區)、黔江地區(黔江區、酉陽縣、石柱縣等);廣義的重慶話可代指重慶市境內的漢語方言(即重慶方言),也包括屬西南官話-灌赤片-岷江小片的江津方言。重慶話直白易懂,方言辭彙很多,方言評書詼諧幽默。

基本信息

俚俗語,是熟語的重要組成部分。熟語,是語言中含義豐富、短小而定型的固定短語或句子。它包括多種類型:成語諺語格言警句歇後語俗語慣用語等。其中諺語晚歇後語慣用語、俗語四類口語色彩較濃,主要來源於人民民眾的口頭創造,我們統稱為俚俗語。俚俗語主要用於口語,流行於普通勞動人民中,是人民民眾生產經驗和生活經驗的總結,語言智慧的結晶。

"毛 煞"

"毛(maō)煞"(與“貓剎”同語調,“貓”要拖一點音)是常掛於重慶人嘴邊的一句方言俚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個性、性格及脾氣,即"性格剛,脾氣暴"。我們常說某某嘿毛煞,性格"毛"得很,莫去惹。

重慶方言重慶方言

"毛煞"常含貶義,但有時也用來誇讚某人。小明學習成績好,期期穩拿全年級第一,同學們個個都服了氣,說他硬是毛煞不簡單。阿貴大學畢業,人勤腦子靈,肯問肯鑽,技術學得又過硬,同事們常常在背後議論、讚揚他:"畢竟是大學生,硬還是要毛煞些!"而所在單位領導卻對一些工作馬虎、不務正業的"二桿子"常在大會小會上教訓說:"有的人工作上不行式,整天在外面二沖二沖地乾毛煞!"

因此,咱們做人,該毛煞的地方還得想法去毛煞,不該毛煞的萬萬不可去毛煞。

"搭巴壁"

在重慶方言中,搭巴壁的意思就是厚起臉皮巴倒人家占便宜。

下面擺個搭巴壁的龍門陣。去年熱天,從沙坪壩坐車去北碚。車上人很多,一個頸子上吊金項鍊的光膀膀崽兒卻霸著車門邊的一個雙人座。車到井口,上來一位拄拐棍的老太爺,正好站在崽兒旁邊。車子開得急,老太爺搖搖晃晃站不穩,有人看不慣了,指責那崽兒:"手腳收到點兒,讓老太爺擠起坐一下口山!"哪曉得崽兒把眼一翻:"熱天熱勢的,擠啥子擠?!"惡暴暴的一句話,嚇得再不敢有人作聲。車行一陣,快到三溪口時,又上來一個嬌艷的女娃兒。女娃兒擠到那崽兒身邊,嬌滴滴地說:"大哥,搭個巴壁,擠一下要不要得?"崽兒色迷迷把女娃兒盯倒,趕忙讓出座位來。或許是出於感謝,一坐下來,女娃兒便熱火朝天地和崽兒吹了起來。吹倒吹倒,女娃兒突然驚爪爪叫一聲,說戒指遭掉到地上去了,接著便彎下腰去找。崽兒獻殷勤,也趕緊趴到地上去找。找了一陣,沒得結果,女娃兒像突然醒豁過來,說想起來了想起來了,上車前我在那邊副食店坐了一哈兒,肯定掉在那裡了,說完,就急慌慌下車回頭去找。那女娃兒下車沒得好久,崽兒突然連聲說遭了遭了,我的項鍊遭那女娃兒偷去了!眾人一看,崽兒頸子上果然沒了項鍊,一個中年漢子幸災樂禍地說:"該被遭,喊他讓老人家坐他不讓,偏要讓那女妖精搭-- 巴--壁!"

"裝 莽"

裝莽,就是裝蒜,裝糊塗,裝到二百錢數不清,一問三不知,一副老實巴交的樣子,其實,裝莽只不過是一種包裝而已,把自己包裝成老實人,包裝得傻乎乎的。

可別小看裝莽。有的人裝莽,是"面帶豬相,心頭嘹亮"。心頭明白得很,只是不屑一說而已--這便是大智若愚。裝莽總是有緣故的,人不會平白無故去裝莽。做一個真真實實的我,自由自在地過自己的日子,誰不願意?

據有心人考察,裝莽的理由不外有二:一是有所圖。以裝莽贏得上司的好感。"此君老實,可靠,聽話,可以一用",有了這樣的印象,便有了提拔重用的機會。二是避難。鋒芒畢露,嫉惡如仇,言多必失,在吃了幾次虧之後,便有所省悟,開始裝莽。該出手時就出手,自然有理。該裝莽時就裝莽,也不無道理。

裝莽,也許不失為一種人生"策略"。還有一種可能是裝高雅,這是"難得糊塗"惹的禍。既然"難得",何妨也裝一回糊塗,裝莽誰還不會? 扮酷與裝莽,是包裝的兩個極端。裝莽是為了讓人儘可能地"忽視"自己,讓別人對自己處於不設防狀,這是以守為攻。扮酷則是為了突出自己,儘可能地讓人"重視"自己。鶴立雞群獨領風騷,眾人注目,心頭就是一個爽。

"背 油"

"背"字有兩種不同的含意。除了通常說的背米、背菜、背包袱外,還有一種含意,指過多耗費時間、精力、感情、錢財等。"這個活路恁個搞法,好背油啊!"重慶人恁個說,外地人往往搞不懂。

自然災害時期,城鎮人口每人每月供應二兩菜油,要格外地省,才能把這個月馬馬虎虎打發過去。所以買菜時要考慮啥子菜省油,啥子菜背油。"四季豆不進油鹽 ",可以少背油;炒毛毛菜要油多,就把鍋先燒得辣辣的再下菜,做到少背油。現在不同了,麻油、菜油、色拉油遍街都有賣的,想吃哪種買哪種,不用在這方面費心思了。

家裡有小孩,當家長的差不多都"望子成龍"。遇到小孩調皮,不聽大人的話,大人就吵他:"你這娃兒教育起來硬是背油。"

當秘書是很辛苦的差事。張秘書給頭頭趕寫一份講話稿,翻箱倒櫃找資料,熬更守夜查數據,苦苦思索,改來改去,足足忙了三天三夜。稿子完成時,張秘書捶著酸疼的背說:"沒想到恁個背油!"

某機關的老王,不甘心於坐"老闆凳"。他聽說過"不跑不送,原地不動"的話,於是快馬加鞭"又跑又送"。到頭頭的家裡跑了多少趟,送了多少"米米"(鈔票)已記不清了。有一回,老王被頭頭請到他家裡"築長城"。他知道是要他去送菜,才半天時間就除脫了好幾千。 眼看要晉升副處長了,那個頭頭忽然因為收受賄賂,貪污公款被關進了雞圈。老王的希望破滅了,錢也白花了。知道內情的人背後指指戳戳說他:"何苦恁個背油嘛,做人還是要靠真本事噻!"

其實哪個人做事都想多快好省,不願多背油。但這就要看你聰不聰明,能不能幹了。

"啄夢腳"

重慶方言"啄夢腳"的"啄"字,相當於"踢"的意思,但在字典里卻找不到它。在此只好用啄木鳥的"啄"來替代了,音念zhua。巴渝土話中這個字用得較多,如"把腦殼啄起","你為啥啄我一腳","他拿火鉤把我啄了一個眼兒"。兒時一邊念兒歌一邊合著節拍用鐮刀尖在地上啄:"啄一啄二連啄三,瘸媽跳過李家灣。背個包,打把傘,地上啄了十六點。光頭腦殼一個字,地上啄了二十四。"念完停下數地上啄的點,剛好二十四個?

話扯遠了,還是來說啄夢腳。它的意思,顧名思義,在睡夢中踢腳也?選有回夢中一條大黃狗來咬我,我飛起一腳啄過去,當然狗沒啄到,腳卻啄到床沿上,把腳趾甲都啄翻了,痛得我嗚噓吶喊?選這夢腳啄得著實厲害?選據說足球運動員結婚後,兩口子不能睡在一張床上,要分開睡,為啥?芽怕啄夢腳誤傷了嬌妻?選有個日白匠吹垮垮說:巴西有個球星一生痴迷足球,睡夢中常在綠茵場上拼殺。那天晚上他夢見自己帶球連過三關闖入禁區,飛起一腳射門,球進了?選全場歡聲如潮!其中一人叫聲特別刺耳,將他從夢中驚醒過來,才發現妻子躺在地板上哀號不已?選原來他把妻子當足球一腳啄下了床?選肋巴都啄斷了三匹?選這一夢腳啄得不擺了?選這當然是日白不打稿子吹牛不犯死罪說些來扯?選如果真有那回事,女人恐怕嫁給叫花子也不願嫁給球星?

重慶話中的啄夢腳除了本意外還有另一層意思是碰運氣。張大發去年下崗後,傾其所有在街上租了個門面開火鍋。有人勸他說:"現在火鍋做死了的多得很,謹防搞栽水哈?選"他回答:"管他媽的喲,啄個夢腳看?選"哪曉得他這一夢腳硬還啄對了頭,生意好得不擺了?選不到一年時間,他就成了真正的張大發?選腰桿上手機掛起,指拇上戒指戴起,以前啄起的腦殼現在昂起了!棒棒馬老三有天上午找了10元錢,突發奇想將就10元錢啄夢腳買了5注彩票,結果運氣對了頭,捉個耗子變牯牛?選那期他中了個二等獎,淨得現金5萬多元?選高興得他一腳把棒棒啄嘿遠?選吼一聲:"我馬老三有錢了,再也不當棒棒了?

最喜歡啄夢腳的要數賭徒,人坐牌桌,心存僥倖,希望好運降臨,贏個兜滿缽滿?選越想贏越不順手越栽水,幾傢伙就把錢輸得所剩無幾?選為了撈轉來,決定鋌而走險啄夢腳,把剩下的錢全部押上.結果大多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遭輸得瓜兮兮的?

因此,啄夢腳是靠運氣,含有迷信色彩,還是少啄為妙? 

"莫搞豪"

小娃兒缺乏起碼的生活常識,不大懂事,既好奇又好動,往往整壞家裡的東西。父母看到了,經常給小娃兒打招呼:"莫搞毫!"

一天,婷婷的爸爸買了一瓶紅墨水回家,剛放到桌子上,婷婷就拿起墨水瓶當玩具來玩,翻過來倒過去,還想扭開瓶蓋,媽媽見了立馬制止她:"莫搞毫!當心紅墨水整到你的衣服上洗不脫。"另一次,婷婷耍得無聊,拿起茶几上的香菸和打火機,模仿爸爸,想點燃香菸。她把打火機噼噼啪啪亂打一陣,手被燒著了,差點把頭髮也燒起來,媽媽冒火吵她:"喊你莫搞毫,偏要亂搞毫,這下燒到了手,該倒霉!"看到大人削蘋果,削下的蘋果皮老長老長很好玩,婷婷也悄悄拿起水果刀來削,哪曉得蘋果沒削好,癩巴癩克的,倒把小手劃了一條口,出了血,又遭媽媽吵了一頓:"鬼娃兒真是煩得很,叫你婷婷(停停),就是叫你莫搞毫,你還是腳不停手不住的。"事實上,想捆住小娃兒的手腳,要他們整天安安靜靜坐著,一動不動,做個"不許說話不許動"的木偶人是很難。

重慶俚語"莫搞毫",與另一句俚語"莫千翻"相近,意思簡單明了,就是叫人要規矩一些,不該動的東西莫要隨便去動,不該幹的事莫要隨便去乾,以免惹禍。

不過話又說回來,小娃兒不搞毫,就無法學到生活里的常識,更何況小娃兒即使搞毫,乾出一些大人不高興的事情,也不過是生活小事,無關緊要。大人就不一樣了。在公車上,有個小偷見錢眼開,去摸旁邊小姐的包包,後面坐的便衣警察喊他:"莫搞毫!"他偏不聽,剛伸出手就被警察抓個正著。陳毅早就告誡過當官的莫搞毫("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可是他們把它當耳邊風,貪污受賄,結果犯下大錯。對這些人,就是該對他們大吼一聲:"莫搞毫!"

"水垮垮"

星期天晚上,吃了一天油大的一家人喝紅苕稀飯解油膩。香噴噴熱騰騰的紅苕稀飯端上桌,讀國中的兒子"哧溜"一聲猛喝了一口,就扯聲賣氣地埋怨起他老漢兒來:"哎呀,老爸你買的紅苕水垮垮的,一點都不好吃。"他老漢反唇相譏洗刷他:"你讀書才水垮垮的,光曉得踢球,成績一點兒都不好!"

"水垮垮"一詞在水碼頭的重慶城流行了嘿么久。最先是形容紅苕、洋芋、南瓜等澱粉類的瓜菜質量不高口感不好。後來,人們又用"水垮垮"來形容某些工作上不負責、學習上不認真,乃至於感情上不專一的人,這市井味嘿濃的詞內涵有了質的飛躍。

丈夫的遠房侄兒王稅,人長得牛高馬大,貌生得英俊瀟灑,重點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在一家證券金融公司工作,媽老漢兒都是醫院頭的正副主任醫生。如此優越的硬體,自然博得了不少漂亮妹兒的青睞。王稅便有些得意忘形起來,大有一種粉黛萬千任我挑選的氣勢,耍朋友便耍得個水垮垮的。王稅的女朋友是他老漢兒醫院的骨科醫生小肖。小肖姑娘也是重點醫科大學畢業,人長得白生生,水靈靈,給病人按摩接骨時,細心又溫柔。王稅從心眼裡喜歡小肖。但王稅沒有珍惜這份感情,在外跑業務的時候,與客戶洽談的時候,在飯局茶局上觥籌交錯杯盞相碰的時候,常有幾道美眉的秋波閃將過來,王稅便暈乎乎地忘乎所以了,對小肖的感情"水垮垮 "起來。小肖是個心氣兒高的姑娘,絕對不會扭到費,便當機立斷,與王稅"拜拜"了,與一位來自農村,相貌一般拉撒的外科醫生耍了朋友,憨厚的外科醫生對小肖巴心巴肝,兩人很快結了婚。

王稅失去了小肖,心痛得要命,在屋頭蒙起鋪蓋睡覺,慪了三天的氣。他媽老漢兒洗刷他:"耍朋友,耍實在,水垮垮的,人家女娃兒咋個受得了嘛!"那幾天慪氣,讓他在處理一筆業務時出了錯,上司又洗刷他一頓:"王水(稅)喲王水(稅),你名字水,做活路也水垮垮,扣一個月獎金,以觀後效!"

王稅決心痛改前非。星期天晚上,和我們一起喝紅苕稀飯的他,也大聲武氣地說:"堅決不做水垮垮的事了,水垮垮的紅苕不買了!"

"說個鏟鏟"

"鏟鏟"不是鏟鏟。作為勞動工具的鏟鏟,可能是鐵鏟、煤鏟、鍋鏟。而"說個鏟鏟"是句常用的重慶方言,說鏟不見鏟,子虛烏有。既然你"說個鏟鏟"么,那就別說了,說了也等於個"圈圈"。說話不算數--說個鏟鏟。

整日暴雨,商住樓工地衝來大量石塊泥漿。"加個班吧,夥計們!每人發鈔票50。"沖這50塊"大洋"民工挑燈夜戰,東方露魚肚白了,工地清理完畢,工人仍手拿鏟鏟等著發錢。哪知包工頭突然改口:"兄弟們,今天是房產老闆太太的生日,大家辛苦一夜,就算以光榮的勞動作為獻給老闆娘生日的禮物吧!""50塊呢?""等下一場暴雨再爭取嘛!"包工頭食言,工人們大呼上當,罵將起來--你"說個鏟鏟!"包工頭是個機靈鬼,也懂幽默,指著民工手中的工具說:"對頭,就是"說個鏟鏟"喲!要是沒有這么多的鏟鏟,遍地石塊泥沙能搬得走嗎?"
重慶"鏟鏟"多。解放碑賣包子,皮薄餡大,肉包子,"來來來,山城"狗不理",安逸得很呀!"這么一吆喝,食客蜂擁過來。豈知這賣包子的推車占道經營,突然一聲喊"城管來了!"推起車車就跑。嘩!下起雨來了,車一偏包子滾落一地,沾滿泥水,肉包子成醬(漿)肉包子。食客望著包子空流口水,齊發出響亮的嘆息聲:"喔嗬!吃個鏟鏟。

"看電影,看美國大片《角鬥士》,25元一張票胃口吊得足足的。哪知走攏才曉得,停電!--喔嗬!看個鏟鏟。買時裝,痴心的太太為自家丈夫相中一件巴黎最新款式的上衣,夫妻雙雙如樹上的鳥兒,歡歡喜喜直奔商廈。哪知一掏錢,喔嗬!錢包丟了--買個鏟鏟……說個鏟鏟,吃個鏟鏟,看個鏟鏟,買個鏟鏟,要個鏟鏟……鏟鏟多多,需要量太大了,遇上個江浙人來重慶調查市場,當他了解到重慶人對"鏟鏟"的需要量竟如此之大,一個傳真發到總公司,總公司通過鐵路發來三大車皮的鏟鏟:鋼鏟鏟鐵鏟鏟鋁鏟鏟塑膠鏟鏟……運攏重慶,一把也沒銷脫,虧得血本無歸。啥原因?情報有誤。重慶人所需之"鏟鏟"是掛在嘴上的,不是拿在手上的那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