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巴南區接龍鎮小觀學校

重慶市巴南區接龍鎮小觀學校

重慶市巴南區接龍鎮小觀學校位於接龍鎮,創建於1920年。

基本信息

校園簡介

小觀學校位於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美譽的接龍鎮小觀街,毗鄰蜿蜒清澈的小觀河。小觀學校現有校本部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所、幼稚園一所、村校(中山村校)一所,有學生468人、教師52人、工勤人員1人、保全8人、一伙食團職工4人。學校占地面積16980平方米,建築面積6837平方米,運動場地6228平方米,校區四周以圍牆環抱,是一所具有突出的鄉土氣息、生態特色的學校。
歷史沿革
學校源起於1920年,前稱小觀書院,後來名曰:小觀中心校,小觀中學。現在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是由小觀國小和小觀中學於2003年合併整建而成。

辦學思想

小觀學校建校90餘年,秉承“立德、樹人”的育人標準, 砥礪出“崇真、尚美、博學、創新”的校訓,孕育了“守禮、好學、向上、善思”的優良校風,形成了“以人為本、面向社會”的辦學思想,“以生為本、以德為先”的育人思想,“百折不撓、艱苦創業”的辦學傳統,“質量立校、人才興校、創新強校、文化鑄校、和諧榮校”的辦學理念和“愛國榮校、民主和諧、求真務實、開放創新”的小觀學校精神。

教師隊伍

小觀學校領導均為小教高級,市級骨幹教師,本科學歷3人,多人在全國、省、市、區發表交流論文材料.教師均為符合要求規定的合格及以上學歷,有郭廷亮、張姮等多人次被評為區級骨幹教師;有方智茂、盧君等10人次在國家級級、市、區發表交流論文材料,是一支素質高、業務精、年輕化的教師隊伍.

學科建設

學校教學儀器配備達到類,圖書10630冊,人均20冊,訂閱報刊達數十種,建成了覆蓋全校、可實現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和管理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全校近五十名教師達到每人一台計算機,11個教學班達到了班班通 ,學校有圖書、實驗、音樂 、舞蹈、計算機、閱覽、儀器美術 多媒體等專用教室.

教育教學

1.區教科所領導、專家們多次視導我校教學常規工作,肯定了學校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成功做法和教學常規管理規範。
2.深化了“教育教學質量”工作,努力構建“抓常規、強隊伍、優過程、重監測、促發展”的教育質量管理長效機制,注重教學過程規範化管理,嚴格過程控制和質量監控,大力實施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認真組織本校教研活動,各教研組活動開展有聲有色。特別是中學部文科組,創新教研活動模式,拓展教研活動內容。
3.加強教師業務學習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與發展。

辦學特色

全力打造我校特色,新竹藝術團再出新成果。一是組織訓練了學生鼓笛隊現場伴奏《國歌》。二是組織學生參加巴南區器樂大賽獲第三名。三是原創了富有小觀地域特色的梆鼓舞樂曲、舞蹈《新石磨謠》,並將不斷精煉、提質,參加第二屆接龍鎮民間文化藝術節展演。雖然我們還需要繼續努力,琢磨提煉,但所取得的成績是值得肯定的,我校被巴南區人民政府授予“特色辦學學校(梆鼓舞)”就是最好的證明。

人才培養

小觀學校李坤余、李坤玉、吳兆華、王援朝、王乾金、趙光、余堂江、等校友分別在國家、省、市、區各級部門作出貢獻。校友李偉創立的奇聲集團,被評為“中國名牌企業”

學生競賽

學校注重通過第二課堂互動,大力推進小學生素質拓展教育。學生文藝匯演、體育競賽、科技活動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

社會服務

學校堅持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始終以為小觀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事業服務為使命,充分發揮在小觀科學發展中的“人才庫”、“發動機”和“智力源”作用,總結輝煌、展望未來。小觀學校在現任校長蔡洪的率領下,高舉“科學發展”的大旗,秉承“守禮、好學、向上、善思”的校風,將“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理念始終貫穿於學校教育,為巴南區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