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重慶市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畫的通知

渝府發〔2013〕69號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
印發重慶市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
行動計畫的通知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市政府同意《重慶市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畫》,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13年9月12日
重慶市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畫
目 錄
前言………………………………………………………(5)
第一章現狀與形勢………………………………………(6)
第一節循環經濟發展取得的主要成效………………(6)
第二節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緊迫性和重要性………(8)
第二章發展思路、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9)
第一節發展思路………………………………………(9)
第二節基本原則………………………………………(9)
第三節主要目標………………………………………(10)
第三章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11)
第一節煤炭行業………………………………………(11)
第二節電力行業………………………………………(12)
第三節冶金行業………………………………………(13)
第四節化工行業………………………………………(14)
第五節建材行業………………………………………(15)
第六節輕紡食品行業…………………………………(16)
第七節汽車及裝備行業………………………………(18)
第八節電子信息行業…………………………………(19)
第九節工業園區………………………………………(20)
第四章構建循環型農業體系……………………………(20)
第五章構建循環型服務業體系…………………………(22)
第一節商貿服務和旅遊業……………………………(22)
第二節物流運輸業……………………………………(23)
第三節通信服務業……………………………………(24)
第六章推進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發展……………………(24)
第一節構建綠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24)
第二節實施綠色建築行動……………………………(25)
第三節推行綠色消費…………………………………(26)
第七章發展循環經濟產業………………………………(27)
第八章實施循環經濟十大示範工程……………………(29)
第一節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工程………………………(29)
第二節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工程………………(29)
第三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示範工程…………………(29)
第四節“城市礦產”基地建設示範工程……………(30)
第五節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處理
示範工程………………………………………(30)
第六節節能示範工程…………………………………(31)
第七節節水示範工程…………………………………(31)
第八節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工程………………………(31)
第九節循環型服務業示範工程………………………(32)
第十節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產業化示範推廣工程……(32)
第九章保障措施…………………………………………(33)
第一節健全循環經濟法規和標準……………………(33)
第二節完善循環經濟政策體系………………………(33)
第三節建立循環經濟統計評價制度…………………(35)
第四節加快服務平台建設……………………………(35)
第五節強化宣傳教育和人才培養……………………(35)
第六節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36)
前 言
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近年來,重慶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法規,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以調整產業結構、突出節能減排、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強化工業環保和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為切入點,全力推進循環經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能源資源需求將呈剛性增長,廢棄物產生量將不斷增加,經濟成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等法律法規和國務院《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畫》,結合重慶實際,制定本行動計畫。
第一章現狀與形勢
第一節循環經濟發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政策法規和制度體系初步建立。分布《重慶市節約能源條例》《重慶市建築節能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制定了《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決定》《關於發展循環經濟的決定》《重慶市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等規範性檔案和“十一五”循環經濟、節約能源等規劃,促進和保障循環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法規和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
循環經濟試點取得明顯成效。開展第一批市級循環經濟試點,23家試點單位實施各類循環經濟項目279個,完成投資55億元,在促進經濟成長方式轉變、減少資源能源消耗、提高廢棄物利用率等方面,示範作用明顯,試點工作目標任務基本完成。重慶鋼鐵集團、重慶桂樓實業公司獲“全國循環經濟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節能降耗工作成績顯著。“十一五”期間,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95%,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2011年、2012年,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分別為0.953噸標準煤、0.886噸標準煤,同比分別下降3.81%、7.0%,超額完成年度節能任務,累計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下降16%)的65.9%。
淘汰落後產能全面推進。截至2012年,全市累計關停小火電25.86萬千瓦,淘汰落後鐵合金9.3萬噸、鉛冶煉18.5萬噸、水泥1533萬噸、平板玻璃455萬重量箱、印染3700萬米、焦炭243萬噸。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成效顯著。技術研發和產業發展加快推進,開發的煙氣脫硫脫硝技術、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及裝備、污水處理廠尾水發電技術、餐廚垃圾處理技術、低濃度礦井瓦斯氣能源化技術及裝置處於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經認定,全市享受資源綜合利用政策的企業達430戶,餘熱余壓裝機95.3萬千瓦。
表1“十一五”時期重慶市循環經濟發展情況

指 標 名 稱

單位

2005年

2010年

2010年比2005年提高

能源產出率

萬元/噸標準煤

0.78

0.88

12.8

水資源產出率

元/立方米


77.6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

萬噸

133

259

94.7%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

72.07

80.4

[8.3]

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總量

萬噸

2.5

314

125倍

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



0.45


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

%

46

58

[12]

秸稈綜合利用率

%

16

36

[20]

註:[ ]內為累計提高的百分點(下同)。
儘管我市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依然存在發展規模不大、水平不高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循環經濟理念尚未普及,宣傳教育有待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機制不健全,技術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統計基礎工作比較薄弱,評價制度有待健全;循環經濟能力建設有待加強,服務體系有待完善;地方立法工作需要加快,部分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尚未理順,相關激勵政策有待完善。
第二節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要求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和具體舉措,也是重慶市在西部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由之路。
破解能源資源剛性約束的要求。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重慶市正處於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資源需求增速較快。但重慶市資源稟賦先天不足,可持續發展受到能源資源瓶頸的嚴重製約。
全面實現“十二五”目標的要求。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等節能減排指標是重要約束性指標。重慶市作為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範城市,在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水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情況下,要確保按照國家要求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必須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推動資源利用由粗放向集約高效循環轉變,促進經濟社會的綠色發展、循環、低碳。
第二章發展思路、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第一節發展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深入貫徹落實“314”總體部署和國發〔2009〕3號檔案精神,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著力構建循環型工業、農業、商貿服務產業體系以及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綠色消費體系,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產業化,提高資源產出率,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第二節基本原則
減量優先與循環利用結合原則。樹立循環經濟理念,從源頭控制資源利用和廢棄物產生,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物質量。提倡廢舊物資循環回收和資源化再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最終排放量。
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結合原則。健全法規標準,完善經濟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制度,增強循環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在提高資源利用水平等關鍵技術上實施科技創新,增強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避免“只循環不經濟”和二次污染,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典型示範與整體推進結合原則。在農業、工業、服務業各產業,城市、園區、企業各層面,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培育一批示範典型,推動循環經濟規模化、效益化發展。
改造存量與最佳化增量結合原則。對現有城市交通、建築設施和各類產業園區、重點企業進行循環化改造,提高資源產出率。結合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強新項目的規劃和管理,推動動脈產業與靜脈產業協同發展。
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結合原則。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強化政策扶持,鼓勵綠色消費,鼓勵國有、外資、民營和個人參與發展循環經濟,形成“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全民參與”的良好格局。
第三節主要目標
近期目標:到2015年,重點領域循環經濟試點取得突破,循環經濟產業快速發展,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10年提高20%,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總產值達到1200億元,初步建成中西部地區發展循環經濟的示範區。
中長期目標:循環經濟管理制度體系、循環經濟技術創新支撐體系基本完善,覆蓋全社會的循環經濟全面推進,產業規模大幅提升,成為中西部地區重要的循環經濟基地。
表2“十二五”時期循環經濟發展目標

指 標 名 稱

單位

2010年

2015年

2015年比2010年提高

主要資源產出率

元/噸

8700

10400

20%

能源產出率

萬元/萬噸

0.88

1.1

25%

水資源產出率

元/立方米

77.6

136

75.3%

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總產值

億元

500

1200

140%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

80.4

82

[1.6]

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總量

萬噸

314

600

90

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


0.45

0.478

6.2

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

%

58

75

[17]

秸稈綜合利用率

%

36

86

[50]

第三章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
在工業領域全面推行循環型生產方式:實施清潔生產,促進源頭減量;推進企業間、行業間、產業間共生耦合,形成循環連結的產業體系;鼓勵產業集聚發展,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促進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
第一節煤炭行業
最佳化煤炭企業結構。支持市能投集團成為我市煤炭供應主體。按照“資源整合、關小上大、能力置換、聯合改造、淘汰落後、最佳化結構”的方針,推進煤礦資源整合和聯合改造,鼓勵礦井採用綜采綜掘、“保水開採”、減沉、採空區充填、煤與瓦斯共采等技術,提高煤炭資源的采出率。鼓勵煤炭洗選和配煤,在鄉鎮推廣型煤。進一步做好煤礦整頓關閉工作,淘汰煤炭落後生產能力。到2015年,原煤入洗率達到60%以上,淘汰落後焦炭生產能力299萬噸。
推進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推廣低濃度煤層氣提純、採空區煤層氣抽采等技術,鼓勵松藻、中梁山、天府等礦區煤層氣發電或作為民用、工業燃料等。推動礦井水用於礦區補充水源和周邊地區生產、生活和生態水源。構建煤?電?建材產業鏈,利用中燃值煤矸石、中煤、煤泥發電,利用低燃值煤矸石制磚、生產路基材料、充填採煤塌陷區等。到2015年,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76%,煤層氣(瓦斯)抽采利用率達到73%,礦井水綜合利用率達到75%。
加強礦區生態環境建設。大力開展萬盛、北碚等採礦區復墾治理,利用矸石等廢棄物進行回填復墾,減少矸石占地;開展採礦區生態環境恢復和重建。鼓勵區縣(自治縣)發展生態農業和旅遊業。
第二節電力行業
加強節能降耗。鼓勵發展熱電聯產、熱電冷三聯供,推動兩江燃氣公司熱電冷三聯供、紫光公司熱電聯產等項目建設,實行“以熱定電”。推動市電力公司電力需求側管理,加強節能發電調度,加快智慧型電網建設和電網節能技術改造,有效降低線損。加大鍋爐、風機、水泵等設備節能改造力度,降低廠用電率。推動火電廠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循環利用。到2015年,火電平均供電煤耗降到325克標準煤/千瓦時。
調整最佳化電源結構。推進神華集團2×100萬千瓦、雙槐3期2×66萬千瓦等大火電機組建設,淘汰落後小火電機組。支持利用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支持煤層氣、煤矸石、垃圾、污泥、餘熱余壓等資源綜合利用電廠建設及併網發電,推廣分散式能源。到2015年,新增風電、生物質發電裝機82萬千瓦,淘汰小火電92萬千瓦。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鼓勵利用粉煤灰生產水泥、制磚、混凝土、燒結陶粒等建材產品,粉煤灰經超細化加工作為造紙、橡膠等的填充材料。推廣粉煤灰在市政建設、築路等工程中的套用。鼓勵利用脫硫石膏生產輕質石膏砌塊、紙面石膏板、建築石膏粉、水泥緩凝劑等綠色建材產品。到2015年,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到85%,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率達到90%。
第三節冶金行業
加強節能降耗。大力推廣連鑄坯熱送熱裝、直接鑄造、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槽、低溫高效鋁電解、鋁液熱送等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和裝備。淘汰6300千伏安以下礦熱爐、4.3米以下小機焦、400立方米以下煉鐵高爐、30噸以下煉鋼轉爐電爐、自焙電解槽等落後冶煉加工能力,以及其他不符合產業政策、有重金屬污染風險的工藝和設備。支持重慶鋼鐵集團、西南鋁業集團等冶金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到2015年,噸鋼綜合能耗降到580千克標準煤,鋁錠綜合交流電耗降到13300千瓦時/噸。淘汰落後鐵合金生產能力22萬噸、電解鋁0.5萬噸、銅冶煉0.12萬噸、鉛冶煉18.5萬噸、鋅冶煉3.57萬噸。
加強資源合理利用。推動焦爐、高爐、轉爐副產煤氣回收利用和各工序餘熱余壓發電,鼓勵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加強廢渣綜合利用,利用高爐渣生產水泥、高爐礦渣粉生產高性能混凝土摻合料、轉爐鋼渣生產水泥和冶煉的熔劑、含鐵塵泥回用燒結、鋁灰生產化工原料及研磨劑等。推動利用焦油、焦爐煤氣、粗苯等焦化副產品生產化工產品。推進從冶煉廢渣中提取有價組分,從廢液中回收鎵、鈧、鎳,從廢氣中回收鉛、鋅、銅、銻、鉍、硫、磷等。鼓勵企業建立內部水循環系統,對廢水進行分質串級循環利用。到2015年,鋼鐵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率達到97%。
鼓勵冶金生產系統與社會生活系統循環連結。建立廢舊金屬回收體系,支持重慶中鋼投資集團、重慶交運集團等企業建設廢舊金屬加工配送基地,推動廢舊金屬循環利用。支持重慶鋼鐵集團等企業利用廢鋼鐵煉鋼,在鋼鐵生產過程中消納鉻渣、廢塑膠等廢棄物。
第四節化工行業
最佳化產業結構。以煉油石化、天然氣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工四大產業板塊為重點,延伸產業鏈,發展化工終端產品製造業。調整原料和產品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和低附加值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單位資源產出強度。到2015年,淘汰落後電石生產能力18萬噸,新上項目每立方米天然氣產出25元以上。
加強節能降耗。支持建峰化工、中化涪陵化工、江北化肥公司等合成氨生產企業採用先進煤氣化、節能高效脫硫脫碳、低位能餘熱吸收製冷等技術。全面推廣離子膜法燒鹼,全面淘汰石墨陽極隔膜法工藝。支持純鹼生產企業利用蒸汽多級利用、變換氣制鹼、重鹼二次過濾、低碳全滷製鹼等新工藝、新技術。到2015年,合成氨綜合能耗低於1350千克標準煤/噸,燒鹼(離子膜)綜合能耗降到330千克標準煤/噸。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新建化工項目同步建設廢渣、廢水、廢氣等綜合利用或無害化處理設備。加強化工磷石膏資源化利用,利用化工磷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生產硫酸、水泥緩凝劑等。利用電石渣、爐渣及粉煤灰生產輕型加氣混凝土砌塊、實心磚、裝飾地磚、粉煤灰磚等新型牆體材料。到2015年,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
第五節建材行業
最佳化行業結構。嚴格控制水泥產能總量,提高高標號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套用比例,推進水泥及混凝土用量的減量化。重點加快發展節能玻璃、太陽能玻璃、複合多功能牆體材料、木塑複合材料等綠色建材,以及標準化、商品化、集成化建材產品。大力發展日熔化500噸級以上高品質浮法玻璃生產線。加快淘汰落後水泥、玻璃、燒磚生產線。到2015年,新型節能牆體材料年產量達到800萬立方米,套用比例達到50%。淘汰水泥1600萬噸、平板玻璃600萬重量箱,關閉主城區磚廠86家。
加強節能降耗。推進窯爐等熱工設備節能改造,重點推廣爐窯全保溫技術、富氧和全氧燃燒技術等。推進水泥粉磨、熟料生產等節能改造。推廣純低溫餘熱發電等窯爐餘熱梯級利用技術,推進玻璃生產線低溫餘熱發電。到2015年,水泥熟料綜合能耗降到112千克標準煤/噸,平板玻璃綜合能耗降到15千克標準煤/重量箱,水泥生產線純低溫餘熱發電比例提高到70%以上。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利用礦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工業副產石膏、建築廢棄物和廢舊路面材料等大宗固體廢物生產建材。在大宗固體廢物產生量、堆存量大的江津、合川、開縣等區縣,鼓勵發展廢棄物利用摻量高的高檔新型建材產品。推動廢玻璃、廢玻纖、廢陶瓷、廢複合材料、廢碎石及石粉等回收利用並生產建材產品。鼓勵水泥窯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廠污泥、危險廢物、廢塑膠等廢棄物,替代部分原料、燃料,推進水泥行業與相關行業、社會系統的循環連結。
第六節輕紡食品行業
最佳化行業結構。圍繞居民消費升級,加快淘汰落後紡織、造紙、食品生產能力,推動輕紡食品行業轉型。紡織行業重點發展高新技術棉紡織產品和化纖產品,改造提升苧麻紡織業和絲綢加工業。推廣紡織印染加工新技術、新工藝,大幅度提升紡織印染產業技術裝備水平。造紙行業重點推廣無元素氯漂白、氧脫木素等工藝,鼓勵生產低白度紙和本色紙等清潔產品。鼓勵食品行業向上下游產業延伸,建立從原料生產到終端消費的全產業鏈,促進各環節有效銜接。推廣以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化為特徵的工農業複合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到2015年,淘汰落後造紙生產能力37萬噸、印染1500萬米。
加強節能降耗。紡織行業推廣套用高效節能電機和空調自動控制技術,最佳化能源系統,推廣使用可生物降解漿料和清潔型氣相導熱油,從源頭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鼓勵利用廢聚酯瓶、廢舊丙綸等生產高附加值再生纖維,減少原生資源消耗。造紙行業推廣低固形物連蒸、低能耗蒸煮、新型高速紙機、紙板機等先進節能工藝設備。食品行業加快推廣節能、節水、節糧工藝技術和裝備,推動生產過程中水和熱的循環梯級利用。進一步加強食品過度包裝治理工作。到2015年,紙及紙板綜合能耗降到530千克標準煤/噸,食品、紡織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比2010年降低16%、20%。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加強輕紡食品行業廢水和廢氣熱能回收利用。紡織行業加強對生產廢料、邊角料的再利用,鼓勵利用廢舊紡織品生產建築保溫材料等產品。造紙行業重點提高廢紙回收利用率,積極推動新聞紙全部使用再生紙。食品行業重點推進稻殼、米糠、麥胚、麩皮等糧食加工副產物,皮毛、內臟、血液等肉類水產品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利用酒糟、果渣、茶渣等作為生產飼料肥料。加強過期食品、召回食品的無風險資源化利用。到2015年,食品工業副產品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第七節汽車及裝備行業
最佳化產業結構。依託重慶機電集團、重慶四聯集團等骨幹企業,提高節能型機電產品設計製造水平,大力發展高效等級的電機、風機、水泵、變壓器、內燃機等節能型機電產品以及智慧型儀器儀表。積極發展風力發電、軌道交通、垃圾發電等節能環保裝備。依託長安公司、恆通公司等企業發展新能源轎車、客車以及高附加值轎車,實施汽車塑膠化技術研發和推廣。按照“整機+配套”的思路,大力發展汽車電子、發動機、變速器、轉向器等關鍵零部件,提高本地化配套率,減少物流運輸過程耗能。加快推動現有電鍍企業進入集中加工區,對新建電鍍及鑄造企業嚴格執行準入管理。
加強節能降耗。狠抓塗裝環節節能降耗,加強塗裝工藝技術改進,加大塗裝工序餘熱利用力度。大力推廣電機變頻改造、無功補償等節能技術,加大鍛造、鑄造、熱處理類企業及車間通風空調系統節能改造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單層建築加大太陽能利用力度。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加快發展廢舊汽車綠色拆解。推動廢鋼鐵、廢銅、廢鋁、鋼屑、鐵屑、鋼渣等廢金屬作為冶金原料回收利用。推動工具機、內燃機、電機等機電產品以及缸體、齒輪、曲軸箱體等汽車零部件的再製造。推動鑄造行業廢砂再生利用。
第八節電子信息行業
最佳化產業結構。以西永微電園、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為核心,以惠普、宏?、華碩、東芝等品牌商和廣達、仁寶、富士康、英業達、緯創、和碩等龍頭企業為依託,大力發展節能型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印表機、伺服器、手機等電子產品;以海爾、格力等龍頭企業為依託,大力發展節能空調、冰櫃、洗衣機等節能家電。大力發展研發中心、結算中心,不斷提高信息產業的附加值、創新能力和市場占有率。
加強節能降耗。推行綠色信息化設計,通過改進工藝設計,使電子產品功能更加集成化,電子控制元件小型化,提高再生處理效率。電子信息行業大力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料、先進的工藝技術與設備,從源頭削減污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提高電器電子產品無害化設計能力和水平。推廣廢退錫水回收、蝕刻液金屬回收及減排等技術。建立電器電子產品回收體系,積極發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綠色拆解,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企業依法實行嚴格的資質管理。實行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督促生產者落實責任。
第九節工業園區
構建循環型產業集群。立足“1+2+4+36”開發區(園區)體系,按照上中下游產業鏈一體化、水電氣熱聯供一體化、基礎設施配套一體化、物流配送服務一體化、生產生活環保生態管理一體化“五個一體化”的要求,根據物質流和產業關聯性,對園區進行功能分區,合理布局。圍繞園區特色產業定位,找準短板,“補鏈”招商,延伸產業鏈條,引導廢棄物綜合利用企業入園,促進產業橫向縱向耦合,建設“經濟快速發展、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優美清潔、生態良性循環”的循環經濟示範開發區(園區)。
推進園區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按照“布局最佳化、產業成鏈、企業集群、物質循環、創新管理、集約發展”的原則,對園區公共基礎設施實施改造,實現園區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以及物流設施、信息服務設施共享,促進企業間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共享資源,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能循環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園區污染物集中治理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推進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的專業化、社會化。
第四章構建循環型農業體系
大力發展循環、高效、生態農業。套用現代產業理念、設施裝備、技術管理,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推進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生物質能產業、農林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高效有機肥產業、休閒農業等產業循環連結,培育形成一批立體種養開發、農牧結合、循環漁業、流域綜合治理、設施生態農業、觀光生態農業等循環農業模式,鼓勵“公司+農戶+基地+加工”產業化經營,發展生態農業產業園,通過典型引導、示範帶動,促進全市農業循環、高效、生態發展。
加強節能降耗。加快老舊農業機械、漁船、加工設備淘汰更新,鼓勵購買高效節能型農業機械。推進抽水泵站等農業機電設備、設施節能改造。推廣普及節能型太陽能蔬菜大棚、管道輸水、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節能節水新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鼓勵增施有機肥,減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淘汰落後施藥機械,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進節能型農宅建設,結合農村危房改造加大建築節能示範力度,推進省柴節煤灶更新換代。到2015年,農業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1。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在豐都、雲陽、巫山、巫溪等三峽庫區草食牲畜發展重點區域,推行秸稈飼料化利用,並將牲畜糞便還田。通過秸稈機械粉碎還田、保護性耕作、快速腐熟還田、堆漚還田以及生物反應等方式,穩步推進秸稈肥料綜合利用。充分利用大型養殖場畜禽糞便、秸稈、有機生活垃圾等沼氣資源,加快集中型沼氣工程建設,構建“畜禽養殖?糞便沼氣?發電”產業鏈。大力發展木材精深加工,鼓勵利用採伐、造材、加工等林業“三剩物”和次小薪柴生產板材,嚴格控制木材粗加工項目。推廣生物質燃料、生物質氣化爐灶等生物質氣化技術以及太陽能熱水器、路燈等太陽能利用產品。支持建設農田殘膜、灌溉器材回收、初加工網點及深加工利用項目。到201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
第五章構建循環型服務業體系
第一節商貿服務和旅遊業
推動綠色消費。鼓勵商貿流通企業開設綠色產品銷售專區、專櫃等,引導消費者積極購買具有能效標誌產品、節能節水認證產品、環境標誌產品、無公害標誌食品等綠色標誌的產品,擴大綠色產品消費,帶動綠色產品生產。積極培育租賃業、舊貨業,促進產品再利用。推行包裝綠色化,強化標準建設,限制企業對商品過度包裝,深入推進商品過度包裝治理工作。大力倡導低碳旅遊出行。減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以及客房一次性牙刷、剃鬚刀等用品。鼓勵實施“光碟”行動,推行分餐制。
加強節能降耗。加大商用建築保溫、隔熱改造力度,推動大型商場、餐飲、酒店使用節能燈具、變頻空調、節能型冷藏設備、自動控制扶梯等節能設備和技術。嚴格執行公共場所夏季空調製冷溫度和冬季空調採暖溫度設定標準。推廣使用節能節水產品和無磷高效洗滌劑。鼓勵大型住宿餐飲企業建設具有集中加工、採購、貯存和配送功能的廚房。支持旅遊景區使用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交通工具,完善污水再生利用、雨水收集、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
推進廢棄物回收利用。鼓勵對廢棄包裝物、廢棄食品、垃圾等進行分類回收。鼓勵商貿服務業採用以舊換新等方式回收廢舊商品。嚴格執行“限塑令”,落實塑膠購物袋有償使用政策,禁止銷售、使用超薄塑膠購物袋。鼓勵重複利用一次性易耗品。科學設定垃圾分類回收裝置,推進生活垃圾、餐廚垃圾等廢棄物分類回收和資源化利用。
第二節物流運輸業
提高物流運行效率。發揮航空、鐵路、長江黃金水道和高速公路立體交通優勢,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促進多種運輸方式合理分工運行,削減總行駛量。強化產地物流功能,提高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提高大宗原材料本地供應、銷售比例,實行“減量化”運輸。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最佳化貨運組織和城市配送網路,鼓勵發展連鎖經營、統一配送、共同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運用物聯網技術強化資源整合和供應鏈全程最佳化。
加強節能降耗。加快綠色倉儲建設,合理規劃和最佳化倉庫布局,採用現代化儲存保養技術,降低各類倉儲損耗。規範有毒化學品、放射性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倉儲保管。鼓勵使用節能環保型車輛。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推廣可多次利用的周轉包裝,支持托盤共用系統建設,實現包裝物的梯級利用,加強對廢棄包裝物的回收和再生處理。
第三節通信服務業
加強節能降耗。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建設,重點加快水土雲計算中心建設,大力發展雲計算、倉儲式及貨櫃式數據機房。加快老舊設備退網,推廣套用先進節能技術,提高數據中心和機房的能源利用效率。推進綠色基站建設,鼓勵採用分散式基站網路結構,推廣套用綠色電源。通過載波智慧型功效、智慧型調整等手段降低設備能耗。推廣以自然冷熱源和蓄電池溫控為基礎的空調升溫啟動技術,合理採用風光互補、分散式冷卻系統以及電池組線上維護管理,實施傳統基站節能改造。
鼓勵回收廢舊通信產品。推動通信運營商回收基站中的廢舊鉛酸電池。依託通信運營商服務網點,探索採用押金制等方式建立廢舊手機、電池、充電器等通信產品的回收體系,提高回收率。推進手機充電器、電池標準化工作。
第六章推進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發展
第一節構建綠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建設綠色綜合交通體系。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的要求,加快江北機場三期、火車北站擴建、果園港口、團結村國際貨運站、重慶公路物流基地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擴大鐵路、公路、航空、水運貨運能力,推動各種運輸方式的有機銜接。積極推廣“渝新歐”和渝深、渝滬“五定”班列,促進往返貨運能力的平衡。完善城市交通系統,加快軌道交通建設,滿足主城區組團間客運發展需求,推進不同公共運輸體系之間以及市內公交系統與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之間無縫銜接。
加強節能降耗。機場、車站、碼頭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標準,積極使用節能環保產品,充分利用自然光,加快機場、車站、港口節能節水改造。大力推廣天然氣汽車、電動汽車等綠色環保型交通工具,加快淘汰老舊機車、船舶。大力推廣甩掛運輸、不停車收費系統(ETC),推進船舶靠岸使用岸電技術改造,最佳化港口裝卸工藝,減少二次搬運。推行機場提供地面供電替代飛機自發電。
第二節實施綠色建築行動
加強節能降耗。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房屋頻繁拆建造成資源浪費。完善建築節能標準體系,出台建築能耗限額制度。完成300棟黨政機關、學校、醫院、體育館等公共建築節能監測平台建設。建立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的市場化機制,鼓勵現有建築以建築門窗、外遮陽、自然通風、空調、照明為重點,加快節能改造,“十二五”期間累計實現既有建築改造面積400萬平方米。嚴格執行節能標準,加強設計審查、施工、竣工驗收等環節管理。加強雨水收集和利用。鼓勵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倡導簡約適度裝修。
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推動以水源熱泵、地源熱泵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建築規模化套用,形成淺層地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十二五”期間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面積達到450萬平方米,其中水源熱泵系統建築套用面積達到300萬平方米,地源熱泵系統建築套用面積達到80萬平方米,太陽能建築一體化、村鎮地區太陽能的建築工程套用面積達到70萬平方米。加大牆體構件分拆技術、牆體材料再製造利用技術開發力度,建築廢料實行分類回收,利用廢料生產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混凝土砌塊等建材產品。鼓勵建築工程建設採用廢舊建築材料和廢舊道路材料等替代材料。推動建築垃圾綜合處理場建設。
第三節推行綠色消費
樹立綠色消費觀念。加強宣傳教育,在全社會樹立和踐行文明、節約、綠色、循環、低碳的消費理念,引導節約消費、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摒棄講排場、擺闊氣、奢侈浪費的陋習,提高全社會節能、節水、節材、節糧意識。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鼓勵和引導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節能環保產品、網上購物、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自備購物袋,抵制過度包裝商品,抵制奢華、過度裝修住宅。倡導適度點餐、餐後打包,婚喪嫁娶等紅白喜事用餐從簡操辦。倡導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杜絕隨意丟棄垃圾。
政府機構帶頭節約。政府機關要在節能、節水、節紙、節糧等方面率先垂範,切實建設節約型政府。嚴格實行中央厲行節約的有關規定,健全公務接待用餐管理制度,加強公務用車管理,倡導視頻會議、無紙化辦公。強化政府綠色採購制度,嚴格執行強制或優先採購節能環保產品制度,提高政府採購中再生產品和再製造產品的比重。
第七章發展循環經濟產業
開發循環經濟技術和裝備。依託海裝公司、長客公司、大全公司等,發展風力發電、軌道交通車輛、光伏產品等;依託重慶四聯集團,發展能耗、環保等數據採集、監測、檢測儀器儀表;依託遠達環保公司、康達公司,加強系統集成能力,發展水處理設備、脫硫脫硝設備;依託三峰公司、市水務集團、耐德公司,發展垃圾回收處理、焚燒發電、污水尾水發電設備;依託重慶四聯集團,發展遠程終端控制、實驗室等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知名企業,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和設備開發製造,發展頁岩氣鑽探設備、餘熱余壓利用設備、林業剩餘物和次小薪材綜合利用設備等。
生產循環經濟產品。節能產品方面,依託長安公司、恆通公司,發展節能汽車,打造節能汽車產業集群;依託惠普、宏?、富士康等企業,發展節能電腦、印表機等辦公設備;依託海爾、格力等企業,發展節能家用電器;依託重慶機電集團,發展高效變壓器、電機、風機、水泵等節能機電產品;依託重慶四聯集團、雷士公司,發展LED節能燈;依託拉法基、福耀公司等,發展新型節能建材。資源綜合利用方面,重點依託市能投集團,提高頁岩氣和煤層氣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依託重慶機電集團、重慶中鋼投資集團等,大力發展工具機、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再製造,推進報廢汽車資源化利用;加快大足再生資源市場、永川港橋城市礦產基地建設,完善我市廢舊物資回收體系,加強廢舊鋼鐵、鋁材、電線電纜、易拉罐、橡膠、塑膠、廢紙資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加強煤矸石、粉煤灰、鍋爐底渣、脫硫石膏、冶煉廢渣、鑄造廢渣、化工磷石膏等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發展循環經濟服務業。建立全市循環經濟信息網路平台,為企業廢棄物交換與利用等提供信息服務。大力發展節能評估、能源審計、工程設計、項目諮詢、循環經濟融資、技術推廣等循環經濟諮詢服務業。加快以契約能源管理為主要模式的節能服務業,鼓勵大型用能企業利用自身技術和管理經驗,組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支持我市企業通過聯合、重組等方式,形成一批規模化、品牌化、網路化經營的節能服務公司。到2015年,力爭全市循環經濟產業年均增長20%。
第八章實施循環經濟十大示範工程
第一節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工程
重點推動共伴生礦及尾礦、工業固體廢物、道路和建築廢物綜合利用。共伴生礦及尾礦重點推進煤矸石、煤層氣、礦井水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物以電力、冶金、化工行業為重點,重點推進粉煤灰、爐渣、脫硫石膏、磷石膏的綜合利用,以及黑色和有色金屬共伴生礦及尾礦有價組分提取和綜合利用工程;推進城市建築和道路廢物資源化利用。
第二節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工程
按照“五個一體化”的要求,選擇長壽化工園、西彭工業園、白濤化工園等基礎條件好、改造潛力大的工業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示範。輕工紡織等單一產業園區重點推動延伸產業鏈和形成產業集群,綜合性園區和重化工集中的園區重點推動產業間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連結,工農業複合型產業園區重點推動農林產品及副產物深加工利用。通過示範帶動,提高園區主要資源產出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循環利用率,基本實現“零排放”。
第三節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示範工程
圍繞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重點再生資源回收,以及社區和鄉村資源回收筒點、分揀中心、集散市場三位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網路建設,開展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示範工程。針對可能產生二次污染的廢電器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舊輪胎、包裝物、廢舊紡織品、廢鉛酸電池等再生資源,探索創新回收方式和監管模式,建立安全、規範的回收體系。落實有關優惠政策,做好廢金屬、廢塑膠、廢玻璃、廢紙等傳統再生資源的回收,提高回收率。
第四節“城市礦產”基地建設示範工程
永川港橋工業園區重點推進再生鋁、廢舊紙張、汽車拆解、廢塑膠、城市礦產交易市場建設。積極支持雙橋工業園區申報國家城市礦產基地,重點推進廢鋼鐵、再生鉛、廢舊電子產品的綜合利用。通過示範基地建設,促進“城市礦產”資源高值化利用、集聚化發展,解決再生資源利用中存在的經營分散、技術落後、利用水平低和二次污染等問題。
第五節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處理示範工程
採用“厭氧消化、熱電聯產”技術,將餐廚垃圾進行油水分離,利用潲水油生產生物柴油,利用“潲水”進行厭氧消化生產沼氣,用於發電或生產CNG。重點推動黑石子垃圾處理基地建設,實現主城區餐廚垃圾1000噸/日的資源化處理能力,完成萬州、黔江、涪陵、江津、合川、永川6大區域中心城市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置項目建設。通過示範帶動,建立覆蓋餐廚廢棄物產生、收集、運輸、處理全過程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標準規範、成熟的工藝技術路線,實現餐廚廢棄物安全、高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第六節節能示範工程
重點抓好電力、化工、造紙、建材等耗能行業和年耗萬噸標準煤以上企業的節能,鼓勵和支持企業進行節能系統改造。重點實施區域熱電聯產、餘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能量系統最佳化等節能工程。重點推進慶鈴汽車公司塗裝生產線技改、重慶索特公司溴化鋰熱泵餘熱回收節能改造、重慶大全新能源公司多晶矽生產冷氫化節能技改等重點節能項目建設。
第七節節水示範工程
重點加大高耗水行業和重點用水企業節水技術改造力度,建設公共建築、生活小區和住宅的節水、中水回用設施。重點建設萬州、江津、南川、璧山、開縣、雲陽、奉節、秀山、彭水9個區縣(自治縣)農業規模化節水建設工程,以及西南鋁業集團、重慶鋼鐵集團等水循環利用系統工程。在缺水地區、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率先開展中水回用試點,推進污水處理後的中水用於城市景觀、道路保潔、工業冷卻用水等。
第八節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工程
在豐都、雲陽、巫山、巫溪等三峽庫區草食牲畜發展重點區域,通過利用青貯、微貯、揉搓絲化、壓塊等處理方式,把秸稈轉化為優質飼料,並將牲畜糞便還田,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結合重慶山區特色農業發展,發揮秸稈資源豐富,成本低廉的優勢,鼓勵農戶利用秸稈中豐富的碳、氮、礦物質及激素等營養成分,發展以秸稈為基料的食用菌生產,延長利用鏈條,推進秸稈生物轉化套用,減少污染。開展農產品加工廢棄物沼氣工程,在大中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相對集中的地區建設沼氣集中發酵工程,合理開發利用農產品加工廢棄物,減少污染和危害。
第九節循環型服務業示範工程
在餐飲住宿、零售、物流、旅遊等行業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管理水平高的企業,實施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工程,推動服務行業實行清潔生產,推行綠色服務模式,引導消費者建立綠色消費方式。
第十節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產業化示範推廣工程
選擇基礎較好、技術力量較強的科研單位或大型企業,支持建設一批循環經濟重點工程技術中心和質量檢測中心。加強源頭減量、循環利用、再製造、零排放、產業連結等循環經濟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構建產學研對接平台和科研成果產業化機制,建設一批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示範項目,加大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套用力度。
第九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健全循環經濟法規和標準
加強循環經濟領域地方立法工作。積極推動《重慶市循環經濟條例》《重慶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管理條例》等法規、規章的制定,適時修訂《重慶市節約能源條例》,建立規範政府、企業、公民行為的循環經濟法律制度。
建立健全標準和計量體系。加快制定可降解產品、再生利用產品、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產品、利廢建材等產品地方標準,完善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產品標準,以及過度包裝商品標準等。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調研和相關標準的研究,在條件成熟的領域可先行開展試點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建立完善循環經濟計量檢測體系。
第二節完善循環經濟政策體系
落實循環經濟產業政策。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禁止用地項目目錄》等產業政策。依法制定地方標準,進一步規範和引導高耗能、高耗水、高耗地、高排放行業,加強節能、環保、土地、安全方面的約束。將循環經濟項目列為重點投資領域,投資主管部門要加強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源循環利用的管理,落實煤矸石、餘熱余壓、垃圾和沼氣等發電上網的價格政策,保障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管理規定的循環經濟項目用地,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各類資金投向循環經濟。
全面落實現有稅收和價格政策。包括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全額或部份減免增值稅、營業收入減按90%計算所得稅、資源綜合利用自備電廠減免公用事業附加費、節能服務公司所得稅和營業稅優惠、居民用電階梯電價、電力峰谷分時電價,以及煤矸石、餘熱余壓、垃圾和沼氣發電等價格政策。市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調研和分析,及時向國家部委提出循環經濟政策建議。
用好財政支持政策。認真研究和對接國家專項,做好循環經濟項目策劃和包裝,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統籌整合工業振興、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科技等專項資金,重點向循環經濟產業項目傾斜,支持循環經濟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及能力建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要支持企業發展循環經濟項目。支持節能環保和資源再生利用產品進入國家採購目錄,各級政府優先採購。鼓勵企業採購節能環保產品和資源再生利用產品。
切實抓好融資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委《關於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投融資政策措施意見的通知》(發改環資〔2010〕801號)等要求,創新信貸產品,拓寬抵押擔保範圍,完善擔保方式,對循環經濟項目優先給予支持。支持循環經濟示範試點企業發行企業(公司)債券、項目收益債券、可轉換債券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支持符合條件的資源循環利用企業申請境內外上市和再融資。
第三節建立循環經濟統計評價制度
加強循環經濟統計基礎工作,各級統計部門要有人員負責循環經濟統計,保障必要的工作經費。建立健全循環經濟統計調查制度,做好數據採集和分析工作。推動企業健全計量器具,完善統計台賬,提高統計的準確性、及時性。加強對區縣(自治縣)、園區、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成效評價考核,對發展循環經濟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依法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四節加快服務平台建設
組建重點領域循環經濟產業聯盟,整合重點高校、科研院所、骨幹企業科技資源,強化產學研用合作,大力支持企業圍繞循環經濟進行技術開發,加快技術推廣。支持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為企業提供循環經濟技術、管理等諮詢服務。培育一批從事循環經濟規劃、設計、建設、改造、運營的專業化服務公司。支持建立循環經濟產品、技術、裝備等展示交易平台和大宗廢棄物交易平台。
第五節強化宣傳教育和人才培養
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加大典型案例和示範經驗的宣傳,推動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基地建設。把循環經濟理念和知識納入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相關課程。實施循環經濟培訓計畫,加大培訓教育力度,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循環經濟工作隊伍。
第六節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
加強組織領導。市經濟信息委負責循環經濟具體協調工作,制定實施全市循環經濟年度推進計畫,把握實施進度和效果,針對計畫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組織研究並提出解決辦法,重大問題及時向市政府報告。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主管行業、領域循環經濟相關工作,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區縣(自治縣)政府要高度重視發展循環經濟,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提高科學發展水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切實加強領導,抓緊編制實施本地區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年度推進計畫,建立完善相應的工作機制,出台配套政策,採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實。
加強企業管理。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生產者落實廢棄產品回收、處理等責任。強化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備案管理。對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企業依法實行嚴格的資質管理。對資源消耗量和廢物排放量大的重點企業實施動態跟蹤管理。繼續鞏固“限塑”成果。深入推進禁止生產和使用實心粘土磚工作。建立低效用地評價機制,規範推進農村建設用地和工礦廢棄土地復墾利用。研究制定管理措施,在有條件使用再生水的地區,限制將城市自來水作為城市道路清掃、城市綠化和景觀用水。鼓勵建設靜脈產業園,對生活垃圾、餐廚廢棄物、建築廢棄物、“城市礦產”等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實行園區化管理。
加強監督檢查。全市各級各部門密切配合,組織開展《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節約能源法》等法律法規的執法監督行動。加強對區縣(自治縣)政府、產業園區、企業落實循環經濟政策措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對生產、銷售過度包裝商品行為的查處力度。嚴厲查處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拆解處理造成二次污染的行為。加強對再製造產品標識使用的監督檢查,強化產品質量監管。
抄送:市委辦公廳,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市政協辦公廳,市高法院,
市檢察院,重慶警備區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3年9月16日印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