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順安樓

這首七言律詩的用韻方式為首句入韻仄起式;其韻腳是:上平十二文,可十二文十三元通押(平水韻)。 此詩寫詩人懷著欣喜之情登上重新修建的順安樓由近及遠的種種感觀。 詩歌層層寫來,人的視野漸漸擴大。登上新樓,極目遠眺,視線可達很遠,山野全在視野中。而平地視線難及的村落,此時都盡收眼底,成了絕美的畫面,東村的美景也巧妙地揉進了西村。而遠處高高低低的隴樹似乎點綴著疏月,顯現出很美妙的景色;山間斷斷續續的雲霧又與天邊暮雲相融在一起,像薰染了一般。

基本信息

【名稱】《重建順安樓》

【年代】清代

【作者】汪文禮

【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重建順安樓①

極目迢遙野色吞②,東村勝致入西村③。

高低隴樹宜疏月④,斷續山嵐雜暮雲⑤。

萬派流泉溪口合,千郊煙火望中分。

舊樓何在新樓作,古柏依然寄夕曛⑥。

作品注釋

①順安樓:位於順安鎮西街。  

②迢遙:遙遠的樣子。

③勝致:優美的景致。

④隴樹:隴山一帶的樹木;泛指邊樹。

⑤山嵐:山中的雲霧。

⑥夕曛(xūn):落日的餘輝。指黃昏。

作品簡析

此詩寫詩人懷著欣喜之情登上新樓的由近及遠的種種感觀。

詩歌層層寫來,人的視野漸漸擴大。登上新樓,極目遠眺及達很遠,山野全在視野中。而平地視線難及的村落,此時都盡收眼底,成了絕美的畫面,東村的美景也巧妙地揉進了西村。而遠處高高低低的隴樹似乎點綴點疏月是很美妙的,山間斷斷續續的雲霧又與天邊暮雲相融一起,像薰染了一般。由此詩人的視線再延伸向遠方。以新樓為中心,萬派流泉,千郊煙火,都融融洋洋,匯成了更浩大的畫面。結末寄一點新不厭舊的余情。

作者簡介

汪文禮,清代詩人。銅陵(今屬安徽)朱村人。公元1739年(乾隆四年)府貢,考授訓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