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觀測與分析處理專業資料庫

個站點);(2)相對重力連續觀測數據(來自覆蓋全國的30 10-8m.s-2)、相對重力數據的精度優於10μgal(10 2)(主要根據儀器型號的不同有所區別),超導重力數據的精度為0.01

內容簡介

重力觀測與分析處理專業庫是依託中科院科學資料庫項目,以重力觀測資料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庫。重力是大地測量學中重要研究主題,重力觀測數據可套用於諸多領域,包括:(1)大地水準面確定;(2)礦藏勘探;(3)地震、火山爆發等災害的監測,地殼運動;(4)軍事大地測量;(5) 地球內部結構與地球動力學研究。
重力觀測數據在大地測量與地學領域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科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作為目前院內唯一從事重力及其相關研究的單位,也是國際國內重力學研究的權威單位之一,自1981 年開始陸續引進了超導重力儀、相對重力儀、及絕對重力儀若干台。先後開展了在本所武漢九峰台站的連續定點相對重力觀測、參與了“國際全球地球動力學計畫”(Global Geodynamic Project,GGP) 以及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 “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與“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簡稱陸態網路)中的重力觀測。
在長期的重力觀測和研究工作中,本所積累了比較完善和系統的數據體系。依據重力觀測類別,本專業庫中的數據類型可以分為三個方面:(1) 絕對重力定期複測觀測數據(來自覆蓋全國的34 個站點);(2)相對重力連續觀測數據(來自覆蓋全國的30 個站點);(3) 超導重力連續觀測數據(來自早期的武昌站和剛建成的拉薩站)。其中絕對、相對重力觀測時間跨度為1998 年至2008 年,間隔期約2 年;超導重力時間跨度為1989 年至2008 年,1996 年有4 個月的間斷(儀器保養與維修)。數據格式以文本型為主,總量約2G。數據精度取決於觀測的儀器設備及觀測環境,主要包括天氣、溫度及觀測人員的操作情況,目前絕對重力數據的精度為1~5μga(l 10-8m.s-2)、相對重力數據的精度優於10μgal(10 - 8m.s - 2),部分精度為1μgal(10 - 8m.s - 2)(主要根據儀器型號的不同有所區別),超導重力數據的精度為0.01 ~ 0.05μgal(10 - 8m.s - 2)。每類數據按採集加工過程可分為數據採集整理、數據分析和處理、數據加工產品。數據分析處理方法上包括重力固體潮調和分析、絕對重力數據後處理以及固體潮汐改正
數據的服務對象包括:(1)“陸態網路”項目的合作單位,包括地震局、解放軍總參、中科院、測繪局、氣象局和教育部的下屬單位;(2)大地測量行業內與重力研究相關的一般科研工作者。

使用方法

本資料庫絕大部分數據為文本型數據,檢索方法簡單易用,主要以文字查詢為主,在檢索框中複選地點及時間即可檢索出需要的數據,或者根據網站的目錄方便的找到所需要數據的連結。
對於檢索結果,用戶需要簡單註冊才可以下載使用,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數據共享的方式及許可權是不同的。對於項目的合作單位數據一般情況下是可以完全共享;對於一般科研工作者數據共享有所限制,目前絕對重力、相對重力的數據不提供網路下載,可以提供網上查詢基準站名稱、觀測時間、誤差、數據精度及書面申請使用(情況允許下可提供光碟拷貝數據);超導重力數據中固體潮汐數據可以提供網路查詢及下載使用。

套用案例

重力觀測與分析處理專業庫的建立,推動了地球潮汐參數變化、重力場長期變化、地殼垂直運動及海平面變化監測等方面的研究,為地震的監測預報,資源勘探和減災、防災、海平面變化監測、工程建設等方面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諮詢。
1. 在“國際全球地球動力學計畫”(Global Geodynamic Project,GGP) 中,對參與方提供數據交流,為海平面變化、海洋潮汐、地球固體潮汐、地球內部結構及地球動力學等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2. 在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 “中國地殼運動觀測網路”與“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簡稱陸態網路)中完成重力觀測任務,提交了精確度符合項目及科研要求的準確數據,為項目及相關科研工作者對重力場長期變化、地殼垂直運動、地震監測及資源勘探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持續發展

本系統新建了超導重力觀測的拉薩基準站且重新啟動了南極科考項目中山極地站的觀測,以及將來的海洋及航空重力觀測實驗室的建立,為數據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備提供了基礎,力爭能在“十二五”期間建成國內大陸及周邊海域的精密重力場模型平台,為國家重大科學項目及國防提供可持續的數據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