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卡爾多穆蒂

里卡爾多·穆蒂最初在他的家鄉那不勒斯完成了他的音樂教育,在馬耶拉的聖皮耶特羅音樂學院師從溫琴佐·維塔萊,獲得鋼琴演奏學位;後繼續在米蘭音樂學院深造作曲和樂隊指揮,師從布魯諾·貝蒂內利和安東尼諾·沃托,獲得第二個學位。1967年,在比賽中他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義大利人贏得“圭多·坎泰利”獎的獲獎者,在音樂界一舉成名。1969至1980年,他曾任佛羅倫斯節日歌劇院的首席指揮和音樂總監。從1972年起,他作為愛樂樂團(倫敦)的客席指揮開始舉辦系列音樂會,最終接任奧托·克倫佩爾,獲得愛樂樂團首席指 揮的職位。1979年,這個以倫敦為基地的樂團任命他為音樂總監,並於1982年為桂冠指揮。1980-1992年間他任費城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與該團一起廣泛地巡演,錄製了大量的唱片。自1986年,任斯卡拉歌劇院的音樂總監並於1987年還任斯卡拉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除在佛羅倫斯節日歌劇院、薩爾茲堡音樂節(自1971年,他在音樂節演出莫扎特的作品已成為一個傳統)和斯卡拉之外,里卡爾多·穆蒂曾在費城、紐約、慕尼黑、維也納、倫敦和拉韋納指揮歌劇演出。每年他還作為客席指揮與慕尼黑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和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近來他首次登上紐約愛樂樂團的指揮台,在評論家和聽眾中引起熱烈的反響。

斯卡拉歌劇院的音樂總監

2000年是里卡爾多·穆蒂首次在斯卡拉歌劇院登台演出(1970年11月5日,與獨奏家迪諾·齊亞尼的音樂會)的30周年紀念。自1986年任斯卡拉歌劇院的音樂總監以來,穆蒂探索了歌劇風格的多樣性。他指揮了一些威爾第早期最著名的作品:《厄爾南尼》(1982)、《納布科》(1986年)和《阿蒂拉》(1991年)。以威爾第為1989/90年、1992/93年和1997/98年音樂季的開幕式首演的作曲家,上演了歌劇《西西里晚禱》、《唐卡洛》和《麥克白》。在斯卡拉的舞台上,威爾第浪漫時期的三聯劇:《弄臣》、《游吟詩人》和《茶花女》沉寂了多年之後,穆蒂再次把它們搬上舞台。1999年2月,穆蒂復排了從斯卡拉舞台上消失21年的威爾第的另一傑作《命運的力量》。為紀念威爾第逝世100周年(2001年),在一個月內再次演出了他的三聯劇以及《福爾斯塔夫》(在斯卡拉和布賽托的威爾第劇院)、《假面舞會》的新製作和2000/2001年音樂季開幕式演出推出了《奧賽羅》。他還著意刻畫了莫扎特,連續上演了洛倫佐·達蓬特腳本的三個的傑作:《女人心》、《費加羅的婚姻》和《唐爵凡尼》——以及《狄多的仁慈》、《伊多梅紐斯》和《魔笛》。穆蒂還是一位重新發現新古典主義劇目的先驅,把貝利尼的《卡普萊蒂與蒙泰齊家族》、羅西尼的《威廉·退爾》和鮮為人知的路易吉·凱魯比尼的《洛多伊斯卡》、加斯帕羅·斯蓬蒂尼的《貞潔的修女》以及格魯克的系列歌劇《阿爾切斯特》、《奧菲歐與尤麗狄茜》、《伊菲姬尼在陶里德》和最後1997/98年音樂季開幕式的《阿爾米德》搬上舞台。在指揮了《漂泊的荷蘭人》和《帕西法爾》之後,穆蒂集中精力排演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的全套歌劇:從《女武神》(1994年12月)開始,接著為《萊茵的黃金》(1996年5月)和《齊格弗里德》(1997年4月),並以《眾神的黃昏》為1998/99年音樂季開幕式演出達到高潮。他演出了普契尼的代表作《瑪儂·萊斯科》(1998年)和《托斯卡》(2000年)。穆蒂在斯卡拉還指揮了貝多芬的《費德利奧》(1999年)和普朗克的《加爾默羅會修女》(2000年),該劇的演出榮獲阿比亞蒂獎。穆蒂指揮的專場音樂會有:1996年5月18日為二次大戰後斯卡拉歌劇院重建的五十周年紀念音樂會;2001年11月16日威爾第年的開幕式音樂會。

主要巡演

里卡爾多·穆蒂率領斯卡拉歌劇院的一系列受到高度讚揚的巡演,包括赴日本的三次演出(1988、1995和2000年)。其他的包括德國、俄羅斯和法國。1988年,在巴黎聖母院大教堂,他指揮了威爾第《安魂曲》的演出,這部作品與《茶花女》一起已成為斯卡拉歌劇院在全世界的標誌。穆蒂指揮斯卡拉的合唱團與管弦樂團在塞爾維亞、馬德里和巴塞羅納在92年世界博覽會的演出,同年10月又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1994年轉到在法蘭克福的老劇院演出。2001年秋,他們在莫斯科、布加勒斯特和波茲南演出威爾第的《安魂曲》、《感恩贊》與羅西尼的《聖母悼歌》;2001年11月7日,在巴塞羅納的利賽歐劇院上演音樂會形式的《麥克白》。

斯卡拉愛樂樂團

近年來穆蒂大師把自己與斯卡拉愛樂樂團的關係融為一體,使樂團的藝術質量提升到世界公認的傑出的國際水準,同時給人們留下獨具特色的義大利聲音和音樂個性的印象。穆蒂和樂團於1988年榮獲維奧蒂金獎,1997年為尼諾·羅塔的作品錄製雙張唱片中的第一張獲得唱片金獎。此外,他們完成了在斯卡拉歌劇院錄製的貝多芬全部交響曲。里卡爾多·穆蒂繼續與樂團拓寬唱片的曲目,尤其集中於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義大利作曲家如:普契尼、卡塔拉尼、蓬基耶利、馬爾圖奇、卡塞拉和羅塔的管弦樂作品。
1996年穆蒂率領這支米蘭的管弦樂團首次訪問維也納,在維也納音樂者聯合協會音樂廳(金色大廳)參加維也納音樂節的閉幕式演出。此次音樂會成為赴遠東——日本(於1998年和2000年他又回訪了日本)、韓國、香港——以及德國巡演的一個跳板。1999年穆蒂再度率斯卡拉愛樂樂團重訪維也納,並首次參加薩爾茲堡音樂節的演出;此外,他還與樂團訪問弗羅茨瓦夫、莫斯科、聖彼得堡、維爾紐斯、布宜諾斯艾利斯、聖保羅;2002年9月再度訪問日本;於2002年訪問土魯斯和維也納。

里卡爾多·穆蒂與維也納愛樂樂團

在穆蒂三十年迄今的指揮生涯期間,他經常應邀指揮柏林愛樂樂團和維也納愛樂樂團,並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建立了意味深長和熱切的融洽關係。作為奧地利首都的常客,穆蒂獲得了傳統上授予偉大指揮榮譽的“金指環獎”。穆蒂與這傑出的維也納樂團正在進行的錄音項目,主要集中於古典和浪漫派的交響樂傳統曲目(莫扎特、舒伯特和舒曼),他還率領維也納愛樂樂團多次在歐洲巡演,包括1994年和1997年在斯卡拉歌劇院的演出,和最近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演出。1991年,穆蒂指揮了該團在薩爾茲堡紀念莫扎特逝世200周年的開幕式音樂會;1992年,指揮該團成立150周年紀念音樂會,1993年、1997年和2000年1月1日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1996年為奧地利建國1000年的莊嚴音樂會。次年,為紀念舒伯特誕辰200周年紀念活動一部分的重要的系列音樂會,其中以在維也納聖史蒂芬大教堂演出舒伯特的《降E大調彌撒》達到了系列音樂會的高潮。穆蒂對十七和十八世紀義大利音樂的愛好對演出有著特殊的意義: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再次合作,在維也納音樂節開幕式演出,他選擇了路易吉·凱魯比尼的《D大調彌撒》;為顯示對罕見而吸引人的義大利巴羅克宗教音樂的選擇,在薩爾茲堡的聖靈節上他指揮了尼科洛·波爾波拉和喬萬尼·巴蒂斯塔的作品。2000年6月穆蒂率維也納愛樂樂團在梵蒂岡參加由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出席的紀念性音樂會。2002年6月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在維也納劇院演出《費加羅的婚姻》以結束莫扎特-達蓬特全套的三聯劇。2002年7月他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合唱團在薩爾茲堡節日劇院大廳上演威爾第的《安魂曲》。

榮譽與嘉獎

在里卡爾多·穆蒂演藝生涯中,他從費城大學和麻薩諸塞州蒙特·霍利霍克學院,沃里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西敏寺合唱學院,特拉維夫魏茲曼科學學院以及義大利的波洛尼亞、烏爾比諾、克雷莫納、萊切大學和米蘭天主教大學榮獲一系列學術的榮譽。穆蒂是皇家音樂學院、聖切契利亞音樂學院、弗洛倫薩的路易吉·凱魯比尼學院和波洛尼亞愛樂學院的成員。他是義大利共和國總統頒發的大十字騎士勳章獲得者。他還被授予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功績十字勳章、奧地利共和國榮譽十字獎章和僧侶騎士團的第二級爵士。1992年12月,他被授予法蘭西共和國榮譽勳章。為重建莫扎特故居,他在籌款的慈善音樂會後,薩爾茲堡的莫扎特學會授予銀質獎章,這是賦予莫扎特音樂演繹者的最高榮譽。2000年5月,他個人獲得以色列總統為藝術頒發的傑出沃爾夫獎。2000年10月在伊利莎白女王二世訪問米蘭時,她授予他不列顛帝國騎士的稱號。2001年穆蒂被提名為維也納宮廷樂隊的榮譽成員並獲得克萊斯蒂總統授予的奧地利共和國銀質大獎。2001年10月,在莫斯科開音樂會時,俄羅斯總統符拉吉米爾·普京授予他友誼勳章。2002年6月,他成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榮譽成員。穆蒂還是費城、悉尼、米蘭、拉維納、布索托、弗洛倫薩、馬伊奧拉蒂、斯蓬蒂尼、莫爾費塔的榮譽市民。他在米蘭榮獲了安布羅吉諾金質獎章和城市的最高榮譽大金質獎章。
最後一點,由拉韋納音樂節發起和組織,在近代史上成為最具有困惑經歷的象徵的一些城市,舉辦由里卡爾多·穆蒂指揮斯卡拉愛樂樂團和合唱團的三場音樂會(在薩拉熱沃(97年)、貝魯特(98年)、耶路薩冷、(99年)、莫斯科(2000年)、葉里溫和伊斯坦堡(2001年7月)和紐約(2002年7月))是穆蒂力盡市民義務的重要證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