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延若

釋延若

釋延若,1979年出生於東北吉林,自幼受家庭影響,始讀諸子百家之書,對武術更是情有獨鍾。稍長,有緣得聞佛法,頓覺身心超然,得未曾有。方知世間尚有如此微妙之法,必為一生之所追求。隨後數載留心佛學,但由福薄根頓,業廣障重,於大法不得深解。遂每日於文殊菩薩像前禮拜懺悔。機緣成熟,19歲辭家離親入少林寺,禮上永下信大和尚,師賜法名延若,號弘覺。

簡介

釋延若,1979年出生於東北吉林,自幼受家庭影響,始讀諸子百家之書,對武術更是情有獨鍾。稍長,有緣得聞佛法,頓覺身心超然,得未曾有。方知世間尚有如此微妙之法,必為一生之所追求。隨後數載留心佛學,但由福薄根頓,業廣障重,於大法不得深解。遂每日於文殊菩薩像前禮拜懺悔。機緣成熟,19歲辭家離親入少林寺,禮上永下信大和尚,師賜法名延若,號弘覺。

釋延若 釋延若

自此系統學習少林禪武醫傳統文化傳承。期間朝普陀隱終南深感法門之廣大,度生之艱難,為進一步求取對教理之通達,便考入重慶佛學院深造,專攻中觀唯識兩大學派。是年因緣殊勝,隨上惟下賢老和尚受具足戒於華岩寺,畢業後任洞林大覺禪寺監院,倡導中道學。延若法師來到寺院後,積極配合方丈工作,為寺院恢復建設竭盡全力,不辭辛勞。寺院也在方丈和延若法師的管理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勢頭。同時,也贏得了僧俗信眾的愛戴。

洞林寺

延若法師所在的洞林寺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西南18公里外的洞林村。據《滎陽土地誌》記載“東漢末年始建洞林寺,金大定三年重建,建築面積一平方公里,寺院地800餘畝。”因早期寺內僧多在窯洞中做佛事,故名洞林寺,與印度早期佛教寺院極為相似。

洞林寺曾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寶剎,屬於臨濟宗的佛家道場。彌勒菩薩曾住其境。據寺碑記載:自達摩祖師傳教東土。只履西歸,法流“天中三林”(洞林、少林、竹林),洞林寺就與少林寺、竹林寺等齊名並顯於世。歷史上曾與相國寺、白馬寺和少林寺,合成中原四大寺院。明朝還被周藩諸王作為“王府佛堂”使用。

據寺內《大藏經》碑文記載:“古時寺院藏經五千餘卷,所以同北京的開泰、大明臨濟宗、汴梁之慧安、京兆的開元等著名大寺院並列齊名。”洞林寺作為佛家有名的道場,漢、唐、宋、元相繼重建。元明盛極一時,金大定三年,歷賜洞林寺為“大覺禪寺”。

元朝,成吉思汗等先後傳下八道聖旨,以保護洞林寺,並刊刻於石,立碑於寺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除照例賜修寺院內,還詔命國師,國舅馬納頭和尚為西堂寶公主持洞林寺,並“撥官地五頃為贍寺田永不起稅”。

清朝康熙、乾隆、光緒年間也都有重建洞林寺的碑文記載。

1992年12月,洞林寺被滎陽人民政府批准開放,並聘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釋永信為寺院主持,恢復建設工作全面展開,寺院山門、大殿已建成使用,其他工作正按規劃有序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