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的起源

1、儀狄釀酒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 有人認為磁山文化時期,穀物釀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穀物釀酒始於何時,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在我國,由穀物糧食釀造的酒一直處於優勢地位,而果酒所占的份額很小,因此,釀酒的起源問題主要是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

一 釀酒起源的傳說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由於影響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統的觀點。對於這些觀點,宋代《酒譜》曾提出過質疑,認為“皆不足以考據,而多其贅說也”。這雖然不足於考據,但作為一種文化認同現象,不妨羅列於下。主要有以下幾種傳說。 
 1、儀狄釀酒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2、杜康釀酒
另一則傳說認為釀酒始於杜康(亦為夏朝時代的人)。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 
 3、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4、酒與天地同時
更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

這些傳說儘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這是可信的,而這一點已被考古學家所證實。夏朝距今約四乾多年,而目前已經出土距今五乾多年的釀酒器具。(《新民晚報》1987年8月23日“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在山東莒縣發現,“副標題為“同時發現五乾年前的釀酒器具”)。

這一發現表明:我國釀酒起碼在五乾年前已經開始,而釀酒之起源當然還在此之前。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二、考古資料對釀酒起源的佐證

穀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是釀酒原料和釀酒容器。

以下幾個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時期的情況對釀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裴李崗文化時期(公元前5000-6000年)
(2)河姆渡文化時期(公元前4000-500年)
上述兩個文化時期,均有陶器和農作物遺存,均具備釀酒的物質條件。

(3)磁山文化時期
磁山文化時期距今7355-7235年,有發達的農業經濟。據有關專家統計:在遺址中發現的“糧食堆積為100m3,折合重量5萬公斤”,還發現了一些形制類似於後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認為磁山文化時期,穀物釀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4)三星堆遺址
該遺址地處四川省廣漢,埋藏物為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間的遺物。該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銅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壺等。其形狀之大也為史前文物所少見。
(5)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發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組合酒器,包括釀造發酵所用的大陶尊,濾酒所用的漏缸,貯酒所用的陶瓮,用於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還有各種類型的飲酒器具100多件。據考古人員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職業釀酒者(王樹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釀酒”,《中國烹飪》,1987.9)。在發掘到的陶缸壁上還發現刻有一幅圖,據分析是濾酒圖。

在龍山文化時期,酒器就更多了。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

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

三、現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1、酒是天然產物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漫漫宇宙中,存在著一些天體,就是由酒精所組成的。所蘊藏著的酒精,如製成啤酒,可供人類飲幾億年。這說明什麼問題?正好可用來說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種天然產物。人類不是發明了酒,僅僅是發現了酒。酒里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學名是乙醇,分子式為C2H5OH),許多物質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變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轉變成酒精;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將某些物質轉變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備產生這些條件的基礎。

我國晉代的江統在“酒誥”中寫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又雲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鬱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在這裡,古人提出剩飯自然發酵成酒的觀點,是符合科學道理及實際情況的。江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穀物自然發酵釀酒學說的人。總之,人類開始釀造穀物酒,並非發明創造,而是發現。現代科學對這一問題的解釋是:剩飯中的澱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轉變成了酒香濃郁的酒。在遠古時代人們的食物中,採集的野果含糖分高,無須經過液化和糖化,最易發酵成酒。

2 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飲料酒
人類有意識地釀酒,是從模仿大自然的傑作開始的.我國古代書籍中就有不少關於水果自然發酵成酒的記載。如宋代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曾記載山梨被人們貯藏在陶缸中後竟變成了清香撲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問在《蒲桃酒賦》的序言中也記載道某山民因避難山中,堆積在缸中的蒲桃也變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古代史籍中還有所謂“猿酒”的記載,當然這種猿酒並不是猿猴有意識釀造的酒,而是猿猴採集的水果自然發酵所生成的果酒。

遠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自然發酵生成香氣撲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動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質,乳糖,極易發酵成酒,以狩獵為生的先民們也有可能意外地從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在《黃帝內經》中,記載有一種“醴酪”,即是我國乳酒的最早記載。根據古代的傳說及釀酒原理的推測,人類有意識釀造的最原始的酒類品種應是果酒和乳酒。因為果物和動物的乳汁極易發酵成酒,所需的釀造技術較為簡單。

3 穀物釀酒始於農耕時代還是先於農耕時代?
穀物釀酒始於何時,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傳統的釀酒起源觀認為:釀酒是在農耕之後才發展起來的,這種觀點早在漢代就有人提出了,漢代劉安在《淮南子》中說:“清盎之美,始於耒耜”。現代的許多學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甚至認為是當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餘糧食後,才開始釀酒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穀物釀酒先於農耕時代,如在1937年,我國考古學家吳其昌先生曾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祖先最早種稻種黍的目的,是為釀酒而非做飯……。吃飯實在是從飲酒中帶出來。“這種觀點在國外是較為流行的,但一直沒有證據。時隔半個世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家索羅門·卡茨博士發表論文,又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人們最初種糧食的目的是為了釀製啤酒,人們先是發現採集而來的穀物可以釀造成酒,而後開始有意識地種植穀物,以便保證釀酒原料的供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