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怨

醫怨

醫怨是從醫院引申出的一個詞語,21世紀初,在中國醫療體制改革推進躑躅不前的背景下,醫患爭端逐漸升級,醫生成了戾氣的出口、體制的替罪羊,而作為醫生本身也對所受的委屈有一肚子怨氣,網友將這一現象形象地稱為醫怨。

基本信息

產生原因

醫怨 醫怨

21世紀初,關於中國醫療體制本身存在的諸多弊端,曾引發專家學者無數的指責。儘管醫療體制改革在不斷推進,但是,醫療體制中舊的問題未能根本解決,還出現了種種新的弊病。囿於體制原因,公立醫院一面要承擔起公益的職責,一面又要面對沒有充足的政府財政投入的生存困境。最終,“以藥養醫”就成了當前醫院運行的不二選擇。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藥養醫”的體制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和嚴重。醫療機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賣藥生存的情況下,其趨利性動機和行為自然生髮,嚴重腐蝕了醫務人員這支隊伍,推動了醫藥費用的不合理上漲,也給人們帶來了痛苦。而對醫院的“以藥養醫”行為,政府部門本身缺乏有效的遏制措施。而且,當前大量實行政府定價的藥品,本身價格就定得很高,在這樣的藥價管理體制下,要求藥品一次又一次降價,患者買到手的藥品卻越來越貴。

與此同時,當前(截至2012年)中國推行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依託的是“低水平、廣覆蓋”的原則,“低水平”的醫保,很難讓患者享受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醫保也未能真正擔當起應該起到的社會責任。在這樣的背景下,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受囿於自身的認知,醫患關係長期處於對峙緊張狀態,公眾很容易將不滿的口水吐向了醫務人員,由此造成對醫務人員評價有失公平與公正的現狀。

主要表現

病人

醫怨曾經,人們把醫務人員奉為“天使”,在病人眼裡醫生的形象是熱情、嚴謹、精湛、高尚,護士的形象是端莊、和藹、勤快、聖潔。

在醫患關係日益緊張的局面下,在許多人眼中,醫務人員卻被視為“魔鬼”,比如,有人這樣尖刻的評價:“醫生分兩類,一類是圖財,一類是害命”;“強盜只能搶光你身上的財富,醫生卻能搶光你一生的積蓄”。

醫生

按照賬面的工資和收入,醫生們則抱怨說,醫療服務費幾十年不漲價,一個醫生的掛號單只有區區幾塊錢,對不起自己多年的學習和辛苦的勞動,沒有更高的待遇就不可能笑著幹活兒。

在2010年全國政協醫衛組的討論上,醫衛界代表強調最多的就是政府的投入。他們認為,醫療界諸多怪現象,比如大處方、大檢查,跟政府沒有擔當起責任有關,財政投入不足更是難脫干係。病人感覺看病貴、看病難,不應該把責任全推到醫生頭上,醫生只是體制的替罪羊。

相關事件

2011年1月31日8時,患者劉永華家屬因一起醫患糾紛,在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急診樓及門口設靈堂、拉橫幅,10時30分,患者劉永華家屬約20人,直接沖入該院心胸外科病區,製造了一起惡劣的嚴重傷害無辜醫務人員的事件,致使10人受傷,6人重傷。  2011年9月15日下午4點左右,一名就診男子衝進北京同仁醫院內,持刀將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生徐文連砍數刀後逃離。後經警方調查,行兇者王寶洺曾經因患喉癌接受過徐文醫生的治療,因對手術效果不滿意而行兇報復。

2012年4月13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邢志敏、北京航天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趙立眾,在接治患者的診室里,接連被一面戴口罩的男子刺傷。傷醫兇手疑似為同一人。曾分別接受過兩位受害醫生的診治。

醫療體系

醫怨 醫怨

“在藥品定價過程中,醫院是不參與的,醫院只有執行權沒有定價權”“醫院像是兩隻羊。首先是替罪羊,因為制度設計導致今日現狀,但患者的氣都撒在醫院身上;醫院又像沉默的羔羊,醫生在醫改過程中,寧可沉默。”針對“醫生是制度替罪羊”的觀點,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今天在例行發布會上回答提問時稱,醫療體制改革致力消除“醫生是制度替罪羊”漏洞。

近期,當人們聚焦於藥價虛高時愕然發現,醫院、醫生乃是最重要的食利者,於是,各種指責紛至沓來。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稱,現行衛生體制、機制的不合理因素,扭曲了醫務人員的行為,助長了醫療機構的趨利性,造成了大處方、大檢查橫行,增加了人們看病就醫的負擔。“正在進行的醫療體制改革正是要從體制機制上努力,在維護公眾利益的同時,使得衛生事業健康發展,讓醫生不再做替罪羊。”鄧海華稱,剛剛結束的2012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已經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全面取消“以藥補醫”。“這一方面為了維護公眾的利益,為了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是為了這支隊伍,醫生不再做‘替罪羊’,醫生不要被腐蝕。這是衛生部門,包括我們會同其他部門在‘十二五’期間必須大力推進的一項工作。”

鄧海華認為,當前“以藥養醫”的體制雖然在歷史上起到過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弊端也越來越明顯和嚴重。醫療機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賣藥生存的情況下,其趨利性動機和行為自然生髮,這嚴重腐蝕了醫務人員這支隊伍,推動了醫藥費用的不合理上漲,也給人們帶來了痛苦。然而,人們對體制、機制並沒有具體的感受,卻把那些憤怒直接發泄到醫生和醫院身上。因為他們看見的事實是:藥廠生產的大部分藥都賣給醫院,患者使用的大多數藥都得在醫院買,醫院是個雙向壟斷者。一種病有好幾個可選擇的藥,一個病人往往有多種病,需要吃許多藥,因此,醫生開藥的手,是決定總藥價最直接的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