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酸乙烯酯

醋酸乙烯酯

醋酸乙烯酯主要用於生產聚醋酸乙烯酯及與其他烯烴的共聚物。

醋酸乙烯酯

正文

CH3COOCH=CH2 簡稱醋酸乙烯。無色、易燃的液體,沸點72.7℃。工業上主要由乙烯醋酸製得。因分子中含乙烯基雙鍵,易發生聚合反應,適於製造均聚物或共聚物(見聚合物)。
生產方法 曾有三種生產方法。最早工業化的是乙炔與醋酸加成法,其次是由乙醛與醋酐的兩步合成法,工業上最重要的是乙烯合成法。1985年世界醋酸乙烯酯產量2.85Mt以上,其中絕大多數採用乙烯合成法生產。
乙炔與醋酸加成法 此法最早是由美國杜邦公司於1920年實現工業化。反應在氣相中以載於活性炭上的醋酸鋅作催化劑,在170~250℃下進行。

CH呏CH+CH3COOH─→CH3COOCH=CH2

乙炔與醋酸蒸氣的摩爾比為2.5~4。採用固定床或沸騰床反應器。反應中生成的副產物有乙醛、丁烯醛、丙酮、苯等。乙炔轉化率60%~70%,醋酸乙烯酯選擇性以乙炔計為93%,以醋酸計為99%。此法產物選擇性高,反應易於控制。(見彩圖)

醋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
乙醛與醋酐兩步合成法 1970年以前美國塞拉尼斯公司曾採用此法生產醋酸乙烯酯,現因流程長,已被淘汰。第一步是乙醛與醋酸酐反應生成二醋酸亞乙酯:

CH3CHO+(CH3CO)2O─→CH3CH(OOCCH3)2

然後用酸催化劑,在120℃下使二醋酸亞乙酯分解生成醋酸乙烯酯:

CH3CH(OOCCH3)2─→CH3COOCH=CH2+CH3COOH

乙烯合成法 日本可樂麗公司和美國工業化學品公司分別在1968和1970年建立了乙烯法生產醋酸乙烯酯的裝置。此法反應式為:

醋酸乙烯酯

工業上實現這一反應過程有兩種方法:
①液相法 乙烯和氧的混合氣在100~130℃、3~4MPa條件下,通入溶有氯化鈀-氯化銅催化劑(見絡合催化劑)的醋酸中,並以鹼金屬鹽如醋酸鈉、醋酸鉀等作助催化劑,單程轉化率僅5%左右。生成的醋酸乙烯酯與水容易反應生成乙醛,須迅速從催化劑溶液中分出。此法特點是副產的乙醛再氧化為醋酸,可滿足本過程的需要。但因催化劑溶液腐蝕性強,設備需用耐腐蝕材料,現已逐漸為氣相法取代。
②氣相法 使乙烯、氧和醋酸蒸氣通過催化劑床層,常用的催化劑為載於二氧化矽上的鈀,並以醋酸鉀作助催化劑,反應溫度165~180℃,壓力0.6~0.8MPa。考慮到物料的爆炸極限、熱效應及選擇性,必須限制反應物料的轉化率。乙烯單程轉化率控制在10%左右,醋酸單程轉化率約為20%,醋酸乙烯酯的選擇性以乙烯計為94%,以醋酸計可達98%~99%。主要副反應是乙烯的完全氧化。此外,尚有少量乙醛、醋酸乙酯和聚合物等生成。與液相法相比,此法副產乙醛量較少,且設備腐蝕不嚴重。
該法反應在列管式反應器(見圖)中進行,管外用高壓水移走反應熱。反應氣體冷卻後入吸收分離塔,用醋酸吸收醋酸乙烯酯及副產物乙醛等,塔頂排出未反應的乙烯,經水洗後大部分可循環使用。反應液在精製系統中,經脫輕組分(乙醛)後,再在精餾塔中加阻聚劑進行精餾,可得聚合級成品。

醋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
甲醇羰基化法 80年代初美國哈康公司和科學設計公司開發的方法,反應步驟為:

2CH3OH+2CH3COOH─→2CH3COOCH3+2H2O

2CH3COOCH3+2CO+H2
 ─→CH3CH(OOCCH3)2+CH3COOH

CH3CH(OOCCH3)2─→CH3COOCH=CH2+CH3COOH

總反應為:

2CH3OH+2CO+H2─→CH3COOCH=CH2+2H2O

這一路線的關鍵步驟是醋酸甲酯羰基化得二醋酸亞乙酯,所用催化劑種類很多,例如Rh-I系統,反應條件為150℃,7MPa,收率為63%左右。因醋酸和甲醇均可由合成氣製得,不需要乙炔或乙烯,已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
用途 醋酸乙烯酯主要用於生產聚醋酸乙烯酯及與其他烯烴的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進一步醇解成為聚乙烯醇,用於製造聚乙烯醇纖維(即維尼綸)以及膠粘劑。醋酸乙烯酯與乙烯共聚所得乙烯-醋酸乙烯酯樹脂(EVA)是重要的紡織助劑、膠粘劑、印刷工業中無線裝訂用熱熔膠的原料以及硬質聚氯乙烯改性劑。醋酸乙烯酯與氯乙烯共聚所得的氯醋共聚物是制唱片的原料。上述共聚物還可用作塗料和膠體保護劑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