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學

研究酶的化學本質、催化特性、生物學活性和生物學意義的一門分支學科。

酶學

酶學的進展自1771年發現光合作用後,有無數科學家為酶學奮鬥獻身,已有6次諾貝爾獎與它的研究有關,但至今仍然沒有完全揭開光合作用的謎底。雖然,我們無法用肉眼直接看到酶為植物建造的每一個綠色“工廠”,但無數個微型“工廠”卻構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利用光能的化工廠。據估計,地球上這些綠色“工廠”每年要消耗1500億噸由二氧化碳提供的碳和250億噸來自水的氫,貢獻出4000億噸氧氣。酶是一種催化劑,這意味著它們不會成為終產物的組成部分。當生物化學反應結束後,只要將酶與反應產物分離,酶便能一次又一次地催化下一個相同的反應。在正常的情況下,只要有需要,酶就能不斷地工作。與傳統的化學反應相比,酶催化降低了反應的活化能,反應條件極其溫和,不需要高溫高壓等劇烈的反應條件。酶反應的分子轉化率高、專一性強,可獲得高純度的產品。
酶法生產日用化學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用細菌腈水合酶生產丙烯醯胺。丙烯醯胺是乙烯基系列聚合物的水溶性單體,由丙烯腈水合反應生成。丙烯醯胺的聚合物也是水溶性的,廣泛套用於功能性聚合物的原料如紙張增強劑、高分子凝聚劑、石油回收劑等。丙烯醯胺交聯聚合而成的凝膠狀物具有非常強的吸水性,可望用於園藝和沙漠綠化,以促進植物的生長。
生物活性肽,特別是寡肽,在免疫調節、激素調節、酶抑制、抗菌抗病毒等方面有廣泛的套用前景,另外,調味肽在食品和藥物生產上的商業潛力非常巨大。肽合成主要有3種方法:化學法、重組DNA技術和酶法。當前,在工業上採用最多的是化學法。酶法起步相對較晚,但其發展速度較快。因為在水相中肽鍵容易水解,導致副反應的產生,其次,作為底物的胺基酸衍生物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很低,隨著非水相酶學的發展,阿斯巴甜、賴氨酸甜肽、血管緊張素、腦啡肽等寡肽的合成已獲成功。
如今,在醫藥中間體和精細化工產品的生產中採用酶工藝的例子越來越多了,其中代表性的酶有蛋白酶、脂肪酶、酯酶、類固醇轉化酶,等等。以酶工藝取代原有的化學工藝或者以生物產品取代原有的化工產品,這將較大減少化學污染物的產生,減少原材料、能量和水的消耗,對環境和工業生產都是實實在在的大好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