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談校書長安秋夜對月寄諸故舊

作品原文

故園千里渺遐情,黃葉蕭條白露生。驚鵲繞枝風滿幌,
寒鍾送曉月當楹。蓬山高價傳新韻,槐市芳年挹盛名。
莫怪孔融悲歲序,五侯門館重婁卿。

作者簡介

武元衡(758~815) 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 武則天曾侄孫。 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後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作者故事

一次宴席上,西川從事(州府佐官)楊嗣喝得大醉,強逼武元衡用大酒杯喝酒。武元衡不喝,楊嗣就把酒澆在他身上,並聲稱我用酒來給你洗澡。武元衡一動不動,任他澆完了酒,才緩緩地站起來,淡淡一笑,換了一身衣服,又參加酒會,終讓宴會不歡而散。
然而,誰若以為他的溫文爾雅是怯懦無用,他的彬彬有禮是軟弱可欺,那就錯了。這個清雅俊逸如鶴一般的男子,在任何場合下都不會失禮,但任何壓力都不能讓他低頭。元和三相,以他的性格最為倔強剛烈,是朝廷里最為強硬的主戰派。

七言詩簡介

詩體名。全詩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起源於先秦和漢代的民間歌謠。不過,漢、魏之際七言詩極少,在南北朝時期至隋漸有發展,直到唐代,才真正發達起來,成為我國古典詩歌又一種主要形式。《睢陽尚書(袁可立)袁氏家譜》:“又袁家山列入洛學書院八景。有七言詩三首詠大司馬可立及其子參政袁樞與其孫知廣西新寧州袁賦誠,各詩一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