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揚州初逢見贈

在巴山楚水這些淒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1)酬:這裡是以詩相答的意思。 (2)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作品原文

酬白樂天揚州初逢見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體裁

七言律詩

出處

本詩出自《劉禹錫集》。

譯文

在巴山楚水這些淒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注釋

(1)酬:這裡是以詩相答的意思。
(2)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3)使君:稱刺史。
(4)巴山楚水:指四川和兩湖一帶。劉禹錫先後被貶到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屬巴國,其它地方大都屬楚國。
(5)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永貞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貶官為連州刺史到寫此詩時,前後共二十二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
(6)棄置:拋棄。
(7)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8)翻似:倒好像。
(9)爛柯人:傳說晉人王質進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看到局終,童子問王質為何不去,王質才驚悟過來,見斧柄已經腐爛。回到家鄉,已歷百年,無人相識(見《述異記》)。劉禹錫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10)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
(11)長(zhǎng):增長,振作。

引用典故

“聞笛賦”與“爛柯人”
作者用兩個典故抒發了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於是寫了《思舊賦》。“懷舊空吟聞窗賦”意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
●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王質入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的人都已逝去。“到鄉翻似爛柯人”,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餘年,但心裡卻有隔世的感覺。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3-842),字夢得 ,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創作背景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劉禹錫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他。劉禹錫和白居易是老朋友了,兩個都是後唐新詩詞的改革的領軍人物,兩個人都想政治改革來挽救唐王朝,可惜都是一二三,再二三的被貶,劉禹錫貶到永州,白居易貶到江州,多年後,兩個人竟然在揚州遇見,真是不容易。

作品鑑賞

劉禹錫這首酬答詩,接過白詩的話頭,著重抒寫這特定環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贈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後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嘆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面又稱讚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大意是說:你該當遭到不幸,誰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過分了。這兩句詩,在同情之中又包含著讚美,顯得十分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的末尾說到二十三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就接著說:“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係。
接著,詩人很自然地發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並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詩里所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他這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蘊含著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可以引申為不論碰到什麼樣的困難或挫折,永遠保持一顆生機勃勃的樂觀向上的心態是最重要的。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尾聯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酒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懷下,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出堅韌不拔的意志。詩情起伏跌宕,沉鬱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秀之作。
詩作中,劉禹錫首先緊承白詩末聯“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然後寫自己歸來的感觸:老友已逝,只有無盡的懷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無限悲痛悵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詩人於是推開一步,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爭春。一洗傷感低沉情調,盡顯慷慨激昂氣概。尾聯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全詩感情真摯,沉鬱中見豪放,不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