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集性

酈集性

曾九公,諱哲,字克明,宋理宗末期擔任大理寺提領;配王氏,生一子:宏甫(榮六)。 貴二公,諱德繼,字仲謙,時當元代前期;配張氏,生二子:恆(景三)、仕豐(景八)。 秉文公配錢氏,夫婦相敬如賓,生三子:叔鼎(尊八)、叔俊(尊十一)、叔達(尊十六)。

浣江名門

酈景輔,字慎庵酈景輔,字慎庵
酈集性,字秉文,排行真二公,是浣江始祖酈景輔的五世孫,在我國酈姓宗族裡面排列第一百二十七世。
璽七公,諱景輔,字慎庵,宋理宗中期擔任大理寺提領,定居浣江西隅后街,是為浣江始祖;配蔣氏,生三子:哲(曾九)、賢(曾十)、信(曾十一)。
曾九公,諱哲,字克明,宋理宗末期擔任大理寺提領;配王氏,生一子:宏甫(榮六)。
榮六公,諱宏甫,字達之,宋度宗年間擔任大理寺提領;配王氏,生三子:德繼(貴二)、德祐(貴三)、德裕(貴四);一女:適縣城東隅張公子。
貴二公,諱德繼,字仲謙,時當元代前期;配張氏,生二子:恆(景三)、仕豐(景八)。
景八公,諱仕豐,字見東,時當元代後期,定居諸暨縣城西隅登仕橋,是為景八派始祖;配駱氏;繼周氏;續徐氏,皆未曾生育。又張氏,生二子:集性(真二)、集尚(真十);一女:適花亭鄉黃公子。

生平經歷

酈集性,字秉文酈集性,字秉文
真二公,諱集性,字秉文,父親景八公酈仕豐,母親張氏。秉文生活於明代初期,自幼接受良好的家教,深受諸暨民間耕讀傳家的影響,平生非常喜歡經史典籍,能夠自覺遵守傳統道德。成年以後,秉文公自己出資開設義塾,鼓勵家鄉的後輩努力上進。當時,越中學者都非常敬仰秉文公,以他為效法的楷模。
秉文公平時待人寬厚,尊重各方來賓;但是,他在教育孩子們讀書的時候,卻又非常嚴格。在他的嚴格教育下,幾個孩子都是溫文爾雅,彬彬有禮,在諸暨縣學府享有很好的聲譽。
秉文公配錢氏,夫婦相敬如賓,生三子:叔鼎(尊八)、叔俊(尊十一)、叔達(尊十六)。

三子概況

尊八公,諱佺,又名夏,字肆偓,號叔鼎。時當明代前期,太學生。配錢氏,生四子:源(元一)、溁(元二)、淮(元三)、溫(元五);繼范氏,生二子:浩(元九)、滿(元十)。
尊十一公,諱叔俊,號惠齊,明代前期進士,被授予文林郎,任江西省新淦縣(今江西樟樹市)知縣。任職期間,為官清正廉潔,興利除弊,重用賢士,愛護百姓,各種善政,在當地的縣誌裡面都有記載。
當他任職期滿,準備返回諸暨的時候,沿途百姓依依不捨,到處傳揚著他的名字。其實,這都是叔俊的父親秉文公良好的家教,才能培養這個兒子成為一代賢臣。
叔俊公配黃氏,封贈安人,生一子:海(元六);繼婁氏,生一子:潮(元八)。
尊十六公,諱叔達,時當明代前期。配黃氏,生二子:渚(元四)、洙(元七)。

附酈景輔至酈集性的世系傳承:

122、景輔(大理寺提領,浣江始祖)→ 123、哲(大理寺提領)→ 124、宏甫(大理寺提領)→ 125、德繼 → 126、仕豐(定居登仕橋)→ 127、集性(秉文公) → 128、叔鼎、叔俊、叔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