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都

鄴都

鄴都,建安九年,曹操平定袁紹,修繕建設鄴城,後定為魏王王都。魏文帝曹丕在此受禪登基稱帝後移都洛陽,仍以鄴城為五都之一,史稱鄴都,在今河南省安陽市北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鄴城先後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另五代後唐以魏州為興唐府,號即為鄴都。

基本信息

史料記載

鄴城鄴城
鄴都在今河南省安陽市北郊,河北臨漳縣西南。歷代多有文人詩歌文章提及。
漢王粲《從軍詩》之四:“朝發鄴都橋,暮濟白馬津”。
晉陸雲《歲暮賦》序:“永寧二年春,忝寵北郡,其夏又轉大將軍右司馬於鄴都。”
唐羅隱《寄酬鄴王羅令公》詩之三:“湘浦煙波無舊跡,鄴都蘭菊有遺風。”

歷史沿革

鄴城

六朝故都古鄴城初建於春秋時期,相傳為齊桓公所築,當時名為葵丘
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鄴,把鄴城當作魏國的陪都,任命西門豹為鄴縣令。西門豹在治鄴期間,破除所謂“河伯娶婦”的陋俗,為後世所傳頌。此外,他興修水利,鑿渠十二條,引漳河之水灌溉民田,百姓安居樂業。政績卓著、福澤一方。
此後的西漢和東漢初年,鄴城是魏郡首府。
到了東漢末年,董卓篡權,各地紛紛討伐董卓,袁紹被推為盟主後,自領冀州牧,占領冀、青、幽、並四州,成為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當時袁紹以鄴城為冀州牧駐地。
公元204年,曹操擊敗袁紹攻入鄴城,之後開始了大規模修建鄴城的時期。曹操封魏王時,魏國的都城就在鄴。
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在此稱帝,開始了鄴城作為都城的歷史,鄴城的建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都城格局也成了後世都城建設的典範。
從東漢末年起,歷經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先後有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6個王朝在這裡建都,達126年,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有“六朝故都”之稱。
鄴城西依太行,北臨漳河,為兵家必爭。鄴本有南、北二城。
北城為曹魏在舊城基礎上擴建,範圍大致包括古時的河南省鄴縣三台村一帶。
建安九年,曹操平定袁紹,建設鄴城,後定為王都。魏文帝曹丕在此受禪登基稱帝後移都洛陽,仍以鄴城為五都之一,此即鄴北城。鄴北城東西長7里,南北長5里,北臨漳水,外城有7個門,內城有4個門。曹操以城牆為基礎,在城西北隅建築了三台,自北而南有冰井、銅雀、金虎三台。近代漳水南移,故址大都已在漳水之北,即今河北臨漳縣西南鄴鎮、三台村迤東一帶。據考古證實,鄴城北城西牆上金明門與東牆建春門之間是橫貫東西的兩條大道,將城分為南北兩區,北區中央為宮殿區,西側是苑囿,東側為戚里,是貴族居住區,而南區為一般衙署和居民區,另有南北走向的中軸路。鄴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城市,城市有明確的分區,不僅繼承了古代城與廓的區分,也直接繼承了漢代宮城與外城的區分。城市道路正對城門,把中軸線對稱的手法從一般建築群,擴大套用於整個城市,這樣以中軸線來規劃整個城市建築格局的做法,深深影響了中國隋唐的長安城、洛陽城、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以及元明清三代皇城——北京城,是中國都城史上的建築典範。
十六國時期的後趙、冉魏、前燕均建都於此。在北齊高氏都鄴27年後,大象二年被北周所滅,古城被焚,鄴民和古鄴治所南遷至安陽建新鄴城。
鄴南城興建於北朝後期東魏初期。
東魏天平元年由洛陽遷都鄴城,天平二年起用4年時間興建鄴南城,是為東魏北齊的都城。鄴南城在今河北省臨漳縣漳河之南習文鄉一帶,東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增修了許多奢華建築,如太極殿、昭陽殿、仙都苑等,故較北城大。高歡不僅在這裡興建樓台廟宇,還在這裡安置了能自己演奏器樂的機器人。上述幾個朝代,還都曾對以銅雀台為中心的建築群進行修復和擴建,使其更加雄偉壯觀
北周滅北齊攻克鄴都後,周武帝驚服於鄴都的建制的壯麗,為崇尚節儉,下令拆毀鄴城宮殿建築。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尉遲炯擁兵鄴城反叛,楊堅將其鎮壓後,將鄴城付之一炬,下令遷走全城的居民,而將居民南遷18公里,以安陽為相州治所。
隋以後由於戰火連綿,加之漳河泛濫,歷經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當年威武雄壯的古鄴城和巍峨壯麗的銅雀三台已樓去台傾,不復存在。
這樣,始建於公元前685年,先後6次成為國都的鄴城,從此湮沒於蒿草之中,逐漸在地面上消失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