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人遺斧

鄰人遺斧

原文 人有亡斧者,疑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復見其鄰人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其鄰之子非變也,己則變之。變之者無他,有所尤矣。

出處

自《列子·說符》。

譯文

有一個人遺失了一把斧頭,懷疑是鄰居的小孩偷走的。於是觀察這個小孩,不論是神態舉止,還是言語動作,怎么看都覺得像偷斧頭的人。隔了不久,他在後山掘地找到了自己的斧頭。回去之後再觀察鄰居小孩,動作神態怎么看也不像是偷斧頭的人了。變的不是鄰居的兒子,而是自己的心態。變的原因也沒有其他,是被偏見所蒙蔽。

啟示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帶著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會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對任何人或事物,切忌先入為主,戴著有色眼鏡看人,避免錯誤與偏差,陷入認知的誤區。

其他

《呂氏春秋》中亦載有此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