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蔭敏

鄭蔭敏(1921~1984年),原名鄭名官,又名鄭依品、品官、三丁等,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高湖村佛亭人。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民國28年(1939年),蔭敏為逃避“抽壯丁”到南平當“清道夫”,半個月後又先後為運輸保險公司勤雜工、福電鐵工廠抬鐵工、華光火柴廠粗工、南平電土廠炊事員和洋口麵粉廠開山工。民國30年回高湖,以養鴨謀生,有時兼作雞鴨的買賣。後鄭蔭敏由鄭振騰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以自己的家作為革命的據點,甚至把家裡1畝多的水田賣了充當接待革命同志食宿的經費。鄭蔭敏公開的身份是高湖“農協會”主席,實際是中共閩侯一區特委書記。民國37年3月,為購買武器,他向鄭標記鋸木廠借黃金1.5兩交給組織,又同林白、張元籌一起化裝奪取“濟興輪”的槍,還參加對小橋高樓軒2號某省參議員家的“經濟行動”。8月,他到小北嶺游擊隊任副政委,年底,奉命到連江北茭任中心工委書記。第二年3月,突襲北茭水警隊,繳獲機槍、短槍、步槍34支。但足部受傷,到魁岐湖裡養傷,6月傷愈,率20餘人到羅源縣,任中共羅源縣委副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31軍南下羅源,鄭蔭敏組織民眾借糧支前。為蒐集情報,他親自潛回福州,但在連江定安鄉被敵人包圍,幸躲在一家的豬圈裡脫險,才把情報交林白轉送給31軍。後留在連江,同凌尚武一起工作。8月,連江解放,鄭蔭敏同凌尚武帶部隊到閩侯縣一區整編為第四軍分區獨立團,鄭蔭敏為二營副教導員,不久改任團部管理員。同年他被調離部隊參加閩侯地委黨校學習,3個月後結業,調閩侯縣農委工作,後參加土改工作隊,到高湖村發動民眾,開展減租反霸鬥爭。1951年底,他調任福州市民政局收容所精神病院副院長,1952年、1953年和1954年,曾3次分別帶隊到蓮塘機場“支前”,任大隊長;到福州軍區支前,任隊長;到義序機場支前,任大隊長。

主要經歷

1958年1月,蔭敏到省委黨校學習“反地方主義”,8月結業,重新分配為閩江水電工程局龍庭工程處行政科副科長,1959年底又調任省農業廳機械處幹事,但不久反“右傾”,他被下放光澤縣宗仁大隊勞動,直到1962年5月,才調光澤縣農業局,後調閩侯專署行政處等為一般幹部。1963年下半年,升任閩侯專署民政局副局長。1965年又參加連江縣社教工作隊,任副隊長。1968年,調福州郊區工作,先後任郊區革委會副主任、北峰區革委會副主任、中共北峰區委常委、中共福州郊委委員、福州郊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1983年離休。1984年11月病逝,年63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