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開倉濟民

鄭板橋開倉濟民

鄭板橋開倉濟民,指鄭板橋先生,任濰縣縣官時,恰逢大荒,百姓餓至欲人吃人地步。鄭縣令下令開倉濟民,緩解了當時的饑荒。鄭板橋,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名為鄭燮(xiè)。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江蘇興化人,客居揚州。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做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絕中又有三真:真氣,真意真趣。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和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作品賞析

鄭板橋開倉濟民鄭板橋開倉濟民

鄭燮,號板橋,清乾隆元年進士,以畫竹,蘭為長。曾任范縣令,愛民如子。室無賄賂,案無留牘。公之餘輒與文士暢飲詠詩,至有忘其為長吏者。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燮開倉賑濟,或阻之,燮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餘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鄭板橋曾任范縣令,案無留牘,愛民如子。遷濰縣,值歲荒,人相食。板橋開倉賑濟,或阻之,板橋曰:"此何時,若輾轉申報,民豈得活乎?上有譴,我任之。"即發谷與民,活萬餘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譯文

鄭燮(xiè),號板橋,清朝乾隆元年科舉的進士,擅長畫竹和蘭花。曾經在范縣做縣令,愛護百姓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家裡沒有收受的賄賂,桌子上沒有遺留的公文。鄭公空閒的時間經常和文人們喝酒頌詩,以至於有人忘記他是一縣的長官。(後來)調任到濰縣做官,正逢上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鄭燮開官倉放糧賑濟災民,有人阻止他。鄭燮說:“都到什麼時候了,如果向上申報,輾轉往復,百姓怎么活命?(如果)上邊責問下來,我一人承擔罪過。”(鄭板橋)立即發糧食給老百姓,救活的人有上萬人。他離任的時候,濰縣的百姓沿路相送他。

注釋

1.長:擅長。

2.室:家。

3.賄賂:別人送的東西。

4.案:桌子。

5.無留牘(dú ):沒有沒辦完的公事。

6.之:的

7.輒:就。

8.至:至於。

9.遷:指調動官職。

10.值:遇,遇到。

11.或:有人。

12.譴:責備,責問。

13.任:負責。

14.活:救活。

15.豈:怎么

16.其:他,指代鄭板橋

17.去:離開

18.余:空閒

19.為:作為,當

20.食:吃

21.牘:檔案

22.長吏:主官,地方最高的官員。

中心

文中的鄭板橋是一個愛民如子、敢於負責、清正廉明、關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注釋

長:擅長。

室:家。

賄賂:別人有求於某人而送的東西。

無留牘(dú ):沒有遺留下的公文;牘:公文。

之:的。

輒:就。

至:至於。

遷:工作調動.遷到。

值:遇,遇到。

或:有的人。

譴:譴責、責備。

任:承擔責任。

活:救活。

豈:怎能。

其:他,指代鄭板橋。

去:離開。

余:空閒。

為:作為,當。

食:吃。

長吏:地方最高的官員。

或:有的人。

嘗:副詞,曾經。

值:遇到。

生:使……存活。

中心

從文中鄭板橋不受賄賂、愛與文人喝酒吟詩、從不拖欠公文、遇饑荒時果斷開倉救民反映出鄭板橋是一個有才、關心百姓、愛民如子、受民愛戴、敢於負責、清正廉明、才識淵博、謙虛、處理公務果斷的良官。

背景

清代知名畫家鄭板橋先生,任濰縣縣官時,恰逢大荒,百姓餓至欲人吃人地步。鄭縣令下令開倉濟民,緩解了當時的饑荒。公眾感恩戴德,稱他清正廉明,愛民如子,一時傳為佳話。鄭板橋辭職後,“一肩明月,兩袖清風”,只帶著一條黃狗、一盆蘭花。從此隱居鄉里,以賣字畫為生。

​人物簡介

鄭板橋鄭板橋

鄭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燮"讀音xieˋ,字克柔,號板橋、也稱鄭燮

,板橋道人,江蘇興化大垛人,祖籍蘇州,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

清代著名畫家、書法家。乾隆時進士,曾任濰縣縣令,書畫史。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做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借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

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朴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游。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絕中又有三真:真氣,真意真趣。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生於1693年11月22日,卒於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歲。

清代的鄭板橋,是歷史上的傑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相關信息

1. 畫竹:自謂畫竹多於紙窗粉壁見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題道:“吾之竹清俗雅脫乎,書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書法有濃淡,竹更要有濃淡,書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他擅寫竹,更將款題於竹石間,以竹之“介於否,堅多節”來表達自我孤高的情操。 2. 工楷隸:綜合草隸篆楷四體,再加入蘭竹筆意,寫來大小不一,歪斜不整,自稱“六分半書”,他以黃山谷筆致增強作畫的氣勢,以“亂石鋪街、浪里插篙”形容其書法的變化與立論的依據。 3. 擅畫蘭竹:體貌書朗,風格勁峭,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蔣士銓題畫蘭詩中說:“板橋作畫如寫蘭,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橋寫蘭如作字,秀葉疏花是姿致。”這段話,將“書”與“畫”在他作品中的關係真是說得透剔極了。 4.書畫特色:獨創寫意,著意趣味。他自謂應有“真氣、真趣、真意” 5.詩文特性:(1)去陳舊套語。(2)白話代替古典。(3)暗喻民族志節。鄭燮(板橋)有二首詠竹的詩,其一為“題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既點出竹之“處境”,更直接說出竹的貞定,經得起各種磨難考驗,儼然是個頂天立地、昂然不屈的烈士,令人望之生“敬”。 另一首為“題畫竹”:“畫竹插天蓋地來,翻風復雨筆頭載;我今不肯從人法,寫出龍鬚鳳尾來。”前二句寫畫竹的氣勢,後二句則雙寫人與竹的“擇善固執”及不從俗流、不為俗物的個性。鄭燮六十自壽》:“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 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喔。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 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閒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 6. 對聯: ◎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 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題焦山自然庵) ◎ 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近鬥茶。(題茶館) ◎ 刪繁就簡三秋樹,立意標新二月花。相關連結材料一:鄭板橋辭官以後,“一肩明月,兩袖清風”,只帶著一條黃狗和一盆蘭花回鄉隱居。材料二: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