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明[投資家]

鄭建明[投資家]

鄭建明,男,他在海南及上海投資房地產起家,2002年開始到香港炒賣寫字樓,五年間以16億港元掃貨,勁賺5億港元,估計身家超過10億港元,現時持有約3.6億股國美,市值8.5億港元,超過國美總股本2%,較陳曉私人持股還要多。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中國光伏行業起起伏伏中國光伏行業起起伏伏
鄭建明除了順風光電的幕後老闆,他在光伏界的另一個身份,還是江西賽維(LDK.NYSE)的第三大股東,位列創始人彭小峰及恆瑞新能源之後。以一人之力而腳踏兩家企業,在中國光伏圈尚無出其右者。
與多數光伏大佬不同的還有,鄭建明最初既非如施正榮一般的技術精英,也非彭小峰般天生的創業型企業家,而是辭職下海的學者出身。如今已經鮮為人知的是,他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海南特區時報》副社長等職務。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南闢為經濟特區,中國最初一波地產投資熱潮湧現。至1993年海南地產潮退,當潘石屹和馮侖慨嘆“錢多人傻速來”而轉戰北京並相繼發跡,鄭建明則選擇進軍當時還不慍不火的上海房地產市場,開發了上海最早的一批商品房公寓。時至1998年,香港遭遇東南亞金融風暴衝擊,樓市價格迅速腰斬,鄭建明遂果斷進軍香港樓市。與多數炒家選擇住宅不同,鄭建明在香港專注炒賣寫字樓,從2002年起五年間勁賺5億港元,一時成為名動全港的炒樓高手。
另一方面,2000年開始,鄭建明在上海的投資也進入快速擴張時期,其下屬的明申實業和錢江實業相繼開發了“明申中心大廈”、“錢江商務廣場”等數個住宅及商業地產項目;而在海南出手整頓爛尾樓之際,鄭建明見機又重返海南樓市,先後在三亞、海口等地圈地3000餘畝。
雖然在房地產行業風生水起,但鄭建明的志趣顯然還不僅於此。他在世人眼中真正嶄露頭角,還在於2010年的國美電器“陳黃之爭”。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來鄭建明已不動聲色躋身國美的股東行列;他當時持有約3.6億股國美股票,市值高達8.5億港元,超過當時國美總股本的2%,甚至較陳曉的私人持股還要多。
而從2012年下半年起,正是中國光伏“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際,本是門外漢的鄭建明卻選擇逆勢而上,以黑馬姿態殺入光伏圈。去年11月底,他打出的第一槍,就是通過其手下的FaithsmartLimited斥資1.99億港元收購在香港上市的順風光電4.63億股,持股比例達29.65%,從而取代董事長湯國強成為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了這家企業。
拿下順風光電之後,鄭建明在光伏界的併購步伐並未止步,他的下一個目標是龍游淺灘的“光伏雙雄”之一賽維LDK。在去年底通過旗下錢江實業2500萬元收購合肥賽維未果後,擅長資本運作的鄭建明把收購標的直接定在了賽維股票上。今年前四個月,他通過旗下福來投資先後三次輸血總計5000萬美元,將賽維從破產重整的邊緣拉回,從而順利入主賽維董事會,搖身成為第三大股東。市場此前曾預計,如果當時收購合肥賽維成行,加上順風光電,鄭建明擁有的光伏電池產能將超過1GW,足以躋身國內五大光伏廠商行列。

“資本大鱷”的節能版圖

2014年10月16日,鄭建明在率領旗下各能源科技企業的管理層出席「低碳城市解決方案」推介會。2014年10月16日,鄭建明在率領旗下各能源科技企業的管理層出席「低碳城市解決方案」推介會。
從控股晶能光電再到入股Lumileds,“資本大鱷”鄭建明正在織就一張節能大網。
2015年6月,由GOScaleCapital(金沙江創業投資與橡樹投資夥伴聯合組成的基金)牽頭,亞太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和南昌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中資、外資財團成功收購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旗下Lumileds80.1%的股份。
早前,順風清潔能源(01165.HK)曾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晶能光電訂立諒解備忘錄,收購晶能光電已發行股本的51%。公告中稱,公司將依託晶能光電集團的核心技術優勢在全球範圍內適時整合產業鏈,爭取更大利益。
幾天后,順風清潔能源再次發布公告稱,作為全球領先清潔能源低碳節能中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為推進常州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化發展,與常州市人民政府訂立綠色戰略合作協定。
在這些訊息的背後,浮現出一位資本大佬的神秘身影——順風清潔能源實際控制人鄭建明。在此之前,LED業內還幾乎從未流傳過他的名字,卻憑藉著幾輪收購在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內聲名鵲起。“資本大鱷”鄭建明一系列動作讓人浮想聯翩,鄭建明究竟想在LED下出怎樣一盤棋?
順風清潔能源在下一步什麼棋
近年來,鄭建明通過其控制的順風光電(01165.HK)和香港亞太資源開發投資有限公司來實現全球資源整合。目前,這兩個實體已經分別收購了大量清潔能源領域公司。鄭建明在清潔能源領域的三個投資方向為: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發電、電池或熱泵等能量存儲和管理以及電動車和LED產品等綠色消費解決方案。
而早在2013年“併購帝”鄭建明曾斥資30億元併購無錫尚德,整合中國光伏產業。對順風清潔能源來說,併購無錫尚德僅是抄底光伏產業進而打通清潔能源產業鏈的中間環節。2014年初,順風成功完成對無錫尚德的併購重組,成為光伏行業備受矚目的重大事件。有人說這是蛇吞象,有人說即使如此,順風仍不能成為光伏行業領導者。
不管怎樣,順風光電攻城拔寨的腳步從未停歇,收購光伏公司,開發光伏電站,展開多輪融資,還在2014年底更名為“順風清潔能源”......這一切都顯露出順風的轉型意願及產業野心--從上游光伏產品製造商、到光伏全產業鏈整合者、再到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綜合方案提供商。
就在發布收購晶能光電公告後不久,順風清潔能源宣布,與江蘇常州市人民政府簽署綠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根據戰略合作框架協定,順風國際將充分利用自身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獨家解決方案,與常州市和其轄下的武進區和武進高新區就新能源、套用示範、總部經濟、生產、煤制氣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公告稱,雙方以契約能源管理模式開展合作,順風國際將對示範區內太陽能光伏、地源熱泵、綠色物業普及、綠色交通、低碳排放指標等能源使用進行整體規劃和投資建設。種種表象似乎都預示著一種可能,那便是此次投資晶能光電和Lumileds,並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資源,主打政府節能項目。
不論是常州的政府項目還是參與此次Lumileds收購的江西政府,在此次收購Lumileds新聞稿中,官方更是特彆強調了項目的併購得到江西省和南昌市政府的鼎力幫助,南昌市將為該項目產能的擴張提供強力支持。其中,南昌工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亦參與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注意到在此前公告中,也疑似埋有伏筆。在訂立諒解備忘錄原因的第四點中提及“本公司將依託晶能光電的核心技術優勢,在全球範圍內適時整合產業鏈,爭取更大利益。”
這與鄭建明去年整合光伏產業的思路極為吻合,以他的固有風格,通過順風清潔能源,打造全球領先的清潔能源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如果實現不僅意味著順風清潔能源進入LED行業,而且對中國的LED行業產生也將產生長期的影響,尤其是商業模式的轉型機會。
這些推理是否合理,“資本大鱷”鄭建明會在LED行業中下怎樣的一盤棋?時間將是最好的證明。
金沙江七年之癢
時至2015年,鄭建明名下的各項投資時至2015年,鄭建明現有投資
打開晶能光電的官方網站在投資方一欄可以看到該公司是由金沙江創業投資、淡馬錫集團、Mayfield基金、永威投資公司、凱鏇創投、海益得等多家著名機構投資公司出資建立,其幕後最大投資方便是金沙江創投。
從打響第一槍收購晶能光電開始,鄭建明這一系列動作背後,或多或少都有著金沙江創投參與其中的影子。而去年晶能光電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計畫去美國上市,但為什麼突然出讓控股權給順風清潔能源?
據了解,2006年,金沙江創投聯合Mayfield、永威投資向晶能光電投資1000萬美金。一年後,錢花完了。
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伍伸俊找來淡馬錫和凱鵬華盈,晶能光電再獲4000萬美元注資。
在完成兩輪5000萬美金的注資之後,晶能光電市場表現不溫不火或許讓伍伸俊第一次感到了危機。2009年7月,晶能光電董事會突然宣布任命伍伸俊為公司執行董事長兼執行長。這是LED業內有史以來首個有風險投資商進入公司核心管理層的案例。
2010年底,時任晶能光電董事長的伍伸俊再次找來包括IFC、海益得投資等在內的5550萬美元注資。而在同年8月,紅杉資本投資的乾照光電成功IPO上市,一舉成為國內有史以來成立時間最短的上市公司之一,也換回了超過22倍的投資回報。這多少給仍在晶能光電身上不斷砸錢投入的金沙江創投敲響了警鐘。
2011年4月28日,伍伸俊給晶能光電找來了擅長資本運作的黃勇林來擔任公司CEO,此人對上市輕車熟路。而外界普遍認為,黃勇林的上任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儘快幫助晶能光電上市。
“風險投資基金是有生命周期的,最長是七年,如果七年之後你還收不回,實際上說明你的投資項目是失敗的。”一位投資機構負責人向《高工LED》記者表示,從管理架構上來看,晶能光電的創始技術團隊因為達不到投資人的要求,已經失去控股權,投資商成為了公司的董事長;第二,晶能光電生產的產品也已經不是之前宣傳的矽襯底LED作為主打產品來產生業績,而是轉為藉助藍寶石襯底LED來彌補,這本身就可以完全說明投資是失敗的。
而2014年7月晶能光電對外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計畫籌得8000萬美元,計畫明年上市,這從時間點也正好吻合了上述“風險投資基金的生命周期最長是七年”的說法。結合此次順風清潔能源擬收購晶能光電51%股權來看,金沙江創投可以忍耐的時間似乎真的只有七年。
時至今日,晶能光電一直未能上市,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作為投資機構而言,顯然不符合其預期目標,勢必要尋求一種退出的方式,此次或許是最好的出路。而晶能光電D輪的牽頭投資商正是資本大鱷鄭建明創建的亞太資源,順風清潔能源的控股股東就是亞太資源,也許早在當初雙方就為此埋下了伏筆。

最新動向

2015年12月17日,香港上市公司---順風國際清潔能源有限公司一則將9個光伏電站資產低價賣出、其承諾未來4年淨利潤或達1.45億元的公告,引起了外界的注意。
5天后,重慶路橋宣布,自己舉牌接手了這批項目,順風大股東鄭建明與重慶路橋的這盤棋是如何落子的,也漸次清晰了起來。
作為A股上市公司,重慶路橋充分運用了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收購順風這批電站時並未投入大量現金,而是通過增發實現,旨在完成從基礎設施轉為“路橋+光伏”的雙主業架構這一戰略。
而據“能源一號”的調查,順風電站的買入行為或可看做重慶路橋構建新能源版圖中的序幕而已,未來該公司在這一領域將有大動作。其背後,已閃現出一個集金融、投資和產業為一體的低調資本運作平台。
重慶路橋對外增發購入順風9座電站
先做一下前情回顧。12月17日,順風通過附屬子公司,把手裡的9個電站項目賣給了重慶未來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重慶未來”),總計作價近12億元。這些項目分別位於新疆、青海與河北等地。
12月22日,重慶路橋宣布,通過發行新股、現金出資等募集近32億元,收購國信控股的下屬全資子公司---重慶未來所持子公司長順信合的100%股權、國信控股所持的渝涪高速37%股權。國信控股既是重慶路橋的第二大股東,也是重慶路橋控股股東--重慶信託的控股方。而重慶未來旗下長順信合的資產,即是順風對外出售的那批電站項目。
順風與重慶路橋這兩家公司的聯手,此前早有披露。10月28日順風曾透露,已與重慶路橋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前者會轉讓部分光伏電站給重慶路橋或關聯公司,且重慶路橋會支付2億元的誠意金作為繼續談判的前提。
重慶路橋於22日的最新公告稱,通過收購長順信合100%股權,公司的主營業務將拓寬至以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領域。當前,由於路橋建設成本不斷增加、已建成投入運營且經營效益較好的高速公路項目轉讓價格偏高等諸多因素,原有路橋主業發展受到一定限制。而光伏發電項目收益穩定,從長期來看具有類固定收益屬性,與公司原有主業的契合度較高,收購光伏資產後,“路橋+光伏”的雙主業架構也將初步成型。
重慶路橋此前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公路、橋樑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施工業務、BOT業務及公路、橋樑經營等。今年上半年及2014年,重慶路橋的淨利潤分別是1.48億元、2.47億元。而據順風提供的數字,而今年上半年及2014年全年,光伏項目帶來的稅後淨利潤為3614萬元和8662萬元。順風承諾,出售後2016年~2019年的項目純利分別會至1.45億元。假設,2016年重慶路橋原有項目的淨利維持2014年的2.47億元,且上述光伏項目的純利為1.45億元,那么光伏項目的利潤占比高達37%,將變為重慶路橋的第二大搖錢樹,僅次於傳統BOT業務。
順風是否可以實現承諾?
通過收購光伏電站實現新一輪戰略轉型,是重慶路橋的美好願望。順風的這批電站能否獲得盈利呢?對此,順風似乎信心滿滿,其在出售項目的同時也與重慶未來做了以下承諾。
研讀公告後發現,順風假設,上述這批光伏項目未能實現1.45億元的利潤,賣方需補上差額。比如,2016年上述光伏電站只有1.25億元淨利,那么剩餘的2000萬元需由賣方補齊;而如果2016年~2019年這批電站的純利不及1.45億元的80%(即1.16億元),那么買方有權要求順風回購這批電站的股權。
9個電站項目現已全部併網發電,最遲併網的是河北蘇龍20兆瓦光伏電站(2014年7月30日併網),該項目位於河北張家口市張北縣。其餘4個項目總計90兆瓦,位於新疆巴州;新疆博州、吐魯番市和圖木舒克市總計有60兆瓦的項目。青海海西州的烏蘭縣有一個10兆瓦項目。上述分布也意味著新疆地區的電站項目回報,將左右重慶路橋能否在光伏項目中取得較好收益。
一位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順風賣出的這批電站,是否可達到1.45億元的每年收益,取決於幾大方面:第一,新疆地區的限電情況究竟如何。按照2015年全年,新疆限電平均20%來計算,可能順風的這批電站難以達到1.45億元。2016年、2017年兩年,新疆的限電情況或繼續,原因在於新疆今年投產的新能源項目並不少。第二,順風為了使買方安心購買資產,也與對方承諾了相應業績、補償及回購條款。但從順風的補償條款細節可讀出,未來順風可能認為自己有能力實現1.45億元的80%淨利潤。“當然,這種承諾並非定死。即便業績沒有達到預期,雙方或可重新簽訂協定,規定新的補償條款。”
而就外界所質疑順風低價拋售這批電站的說法,順風方面給出的回應是,12億元賣出180兆瓦的項目,不包括目標公司的應收款和應付款(即債務餘額)。而據重慶路橋的增發方案,其擬通過發新股和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等方式,募集總計31.6億元,其中一部分用於償還長順信合子公司(電站項目公司)的金融機構借款9.23億元。
前述分析人士猜測,未來重慶路橋可能還會持續購買包括順風在內的其他公司光伏電站項目。其理由是,今年10月重慶路橋曾披露了重大資產重組框架,擬採用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配套募集資金方式,收購順風等五家企業所擁有的光伏電站,首批意向項目裝機容量約為1240兆瓦。
資本運作平台低調現身對於順風光電控制方---資本大鱷鄭建明而言,此次出售9家光伏電站之後,公司的實際持有電站數量降低了,也獲得了一定的現金流。多位光伏行業人士分析稱,鄭建明可能會繼續出售一部分光伏電站,從而調整順風光電的未來方向。
前述那位光伏資深人士透露,早在今年上半年,順風就希望轉讓這批電站,一直沒有確定買家。而其與重慶路橋的談判至簽約,從披露時間來看也較快,僅用了不到2個多月時間。出售9家電站訊息的當天,順風公司的股價鏇即上升4.57%,報收於2.06港元。
然而,與鄭建明合作的這一對手也並不弱。從這次的收購行為來看,重慶路橋沒有掏出大量現金,而是選擇了增發新股的方式為這些電站募集到了資金。
接收這批電站的公司名為“重慶未來”,其大股東為國信控股。記者了解到,國信控股的投資方主要為:外商TF-EPICO.,LIMITED(下稱“TF”,持股31%)、上海渝富(持股20%),此外還有重慶置信資產、重慶華葡投資、重慶富春、重慶新紀元、重慶希格瑪、重慶新天地等。上海渝富這家企業為新進入國信控股的股東,由9位自然人參股,不少人員來自重慶信託、重慶路橋等公司。另據媒體報導,這些自然人實際通過間接持股方式,事實上掌控了國信控股。因而外商TF公司的實力並不像其所持股份那般堅實。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11月18日,重慶路橋也成立了一家全新的企業,名為“上海渝富新能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等投資開發、建設及運營。不過,目前這家新能源投資企業與順風出售的光伏電站之間、與重慶路橋之間有著怎樣的緊密聯繫,亦未可知。目前重慶路橋依然停牌中。
事實上,正因與上海渝富系、國信控股及重慶信託之間的層層關聯,使得重慶路橋今後在資本、光伏產業領域的操作存在不少想像空間。僅國信控股旗下的重慶信託,就有重慶三峽銀行、合肥科技農村商業銀行、益民基金等參控股公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