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黃河遊覽區

鄭州市黃河遊覽區

鄭州市黃河遊覽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市郊的黃河灘區。 距離鄭州市區三十公里,北臨黃河,南依岳山、廣武山。鄭州市黃河遊覽區始建於是20世紀70年代,僅過了100多年,到80年代的時候它已有了相當大的規模,不僅是鄭州市知名的遊覽區,而且在全國也相當有名。

基本信息

歷史

黃河遊覽區的建設者們歷時18年,在六千多畝的荒山上種活了兩百多種樹,幾十萬棵樹木,以最大限度實現了綠化和美化,在這個基礎上,又進行了一系列園林建設,使這裡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曲徑通幽,亭台樓閣點綴在綠海之中。遊人至此,在秀麗的園林中,黃河雄姿,會感到心胸分外開闊。

在五龍峰、岳山寺、駱駝嶺景區近40處景點內,分布著炎黃二帝、哺育、大禹、戰馬嘶鳴、黃河兒女等塑像,黃河碑林,《西遊記》等古代名著大型磚雕。

還有浮天閣、極目閣、開襟亭、暢懷亭、依山亭、牡丹亭、河清軒、引鷺軒等亭台樓閣,以及低空索道、環山滑道、黃河汽墊船等現代化遊樂設施。每年吸引著上百萬中外遊客,被譽為萬里黃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由於黃河在這裡衝出最後一個峽口進入平原,形成懸河,所以來這裡觀黃河別有一番情趣。回首南望,是遊覽區的中心景區五龍峰。這裡古典式亭台樓閣,錯落有致地點綴在起伏的山勢上。

旅遊指南

山腳下,“引黃入鄭”的八根巨大鋼鐵提水管道,如“八龍吸水”,從黃河直達山腰。

半山平台上,梅花形水池中矗立著高5米、重12.5噸的乳白色漢白玉“哺育”塑像,其造型是一位慈祥賢美的母親,懷抱著甜睡的嬰兒,顯得格外素雅,慈祥慈美,母容子態、栩栩如生,象徵看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骨肉之情。

在五龍峰兩側的駱駝嶺景區屹立著高大雄偉的大禹塑像。傳說當年大禹鑿龍門、劈砥柱之後,曾在這一帶治水。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戴斗笠,粗衣布履,右手握耒,左手指向黃河入海處,風塵僕僕,氣宇軒昂。為了進一步弘揚黃河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在遊覽區的黃河之濱,將依山就勢,建一約上萬平方米的藝術展廳,展現黃河文化史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史。

岳山寺是俯瞰黃河的最佳處。高32米的“浮天閣”雄踞岳山之顛,在浮天閣的第三層上存放著明代古鐘,成為浮天閣一大亮點。此鍾始鑄於明嘉靖三十三年十月十三日即1554年,原懸置於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喬廟歷史上的“三官廟”中,1958年運於黃河大堤武陟縣的詹店段上,用於築堤防汛鳴警,威震濤濤黃河水!之後失落在黃河南岸,現懸掛在鄭州邙山黃河遊覽區的“浮天閣”頂。上面的鑄字上清晰地記載著為鑄鐘籌劃資金的各村人名,鐘上方鑄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八字,鍾中央鑄有“大明國河南懷慶府武陟東三十五里喬家廟大鐘”。“古鐘”歷史所懸的場所,解放前為“武陟縣古陽鄉喬廟中心國民國小”,聞名於世的“河南省立武陟中學”也在這裡作過臨時校在地,解放後為新中國的“喬廟學校”,全縣一流的教師在這是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國家建設的棟樑之材!古鐘是焦作武陟喬廟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武陟寶貴的文化遺產!它曾蕩漾喬廟四百多春秋,目睹喬廟滄桑歲月!為武陟的文明史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為華北的黃河防汛立下了不朽功勳!登臨此閣,極目遠望,萬千景象,盡收眼底——山上峰迴路轉,層林疊翠;山下煙波浩淼,帆船點點。鐵橋如長虹跨浪,長河共水天一色。人在閣上,任山風拂面,聽濤聲貫耳,覽大河勝景,如痴如醉,心潮遂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