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富興[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鄭富興[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鄭富興[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富興,男,1974年7月生,四川隆昌人。教育學博士,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2008年破格晉升),博士生導師,比較教育學碩士點學科負責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教育人類學學術委員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道德教育、比較教育和教育管理倫理等。

基本信息

主要經歷

學習簡歷

2000年9月-2003年7月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現為“研究院”)攻讀博士學位;

1997年9月-2000年7月 東北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

1993年9月-1997年7月 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習;

工作簡歷

2004年9月-2006年7月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

2003年7月- 2005年9月 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教師;

2005年9月-今 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研究成果

★專著:

鄭富興[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鄭富興[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1.獨撰 《現代性視角下的美國新品格教育》,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該著作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重要成果南京師範大學“211”學科建設項目成果之一。

同時該著作獲 第七屆四川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一等獎

四川省第十三次哲學社會科學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2. 獨撰 《當代學校組織的倫理基礎》,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鄭富興[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鄭富興[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內容簡介:崇尚個體的自由與權利的時代,既可能是一個個人啟蒙的時代,也可能是一個沒有信仰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里,一切宏大敘事遭到質疑,個人幸福成為一切行為的最高準則。個體化成為當代學校教育的重要特徵。但是,學店,企業,官場……這些學校的當代形象揭示了個體化學校教育的過度工具化與“泛功利”特性。自由與歸屬、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兩難,成為今日學校組織面臨的道德危機。公共性,人文性,責任立場,這些大詞仍然具有價值。“公共教育責任倫理”的理念力圖為沒有明確價值立場的學校組織提供一種可能的行為準則。

3. 第一副主編《 多難興邦 教育的使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 獨撰《 責任與對話——學校道德教育的現代性思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鄭富興[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鄭富興[四川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師]

本書從主體與結構的關係視角探討了我國當代社會的性質與倫理道德變遷及其對學校道德教育的影響和要求,以及學校道德教育實踐應該如何適應與應對。作者認為,在個體化、陌生化的當代社會裡學校道德教育遭遇了一種“錯位的規則”和“孤獨的個體”的困境,走出這一困境成為當前學校道德教育研究與實踐面臨的重要問題。在梳理學校道德教育的現代變遷之基礎上,根據當代社會及其倫理道德的現代性,本書提出了以道德智慧為目標、以道德責任為內容、以對話反思為途徑的道德教育建議,以期作為中國小道德教育實踐改革的參考。

★論文(其中11篇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庫全文轉載):

[1]鄭富興. 讀《道德教育的20個細節》[J]. 中國德育,2008,(3).

[2]鄭富興. 美國批判教育學的道德教育思想述評[J]. 比較教育研究,2007,(10).

[3]鄭富興. 開發中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目的問題[J]. 外國教育研究,2007,(5).

[4]鄭富興. 公共教育的兩難——西方學校教育的現代性倫理問題[J]. 思想理論教育,2007,(3).

[5] 鄭富興. 論當代學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價值取向[J]. 思想理論教育,2007,(3). 【註: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庫全文轉載】

[6]鄭富興. 公共教育的兩難——西方學校教育的現代性倫理問題[J]. 外國教育研究,2006,(12). [7]鄭富興. 論學校的教育責任[J]. 思想理論教育,2006,(21). 【註: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庫全文轉載】

[8]姜勇,鄭富興. 論教師的專業影響力:知識、場域與實踐智慧[J]. 中國教育學刊,2006,(10).

[9]鄭富興. 關於學校形象若干隱喻的分析[J]. 當代教育科學,2006,(17).

[10]李戩,葛琛,鄭富興,. 文化視野下的當代中國德育——“第四次中國道德教育高層論壇”綜述[J]. 教育科學研究,2006,(10).

[11]鄭富興 . 道德教育:從童話精神到悲劇意識[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3). 【註: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庫全文轉載】

[12]鄭富興. 現代國家教育目的的世界性與民族性——淺析日本教育中“日本人”形象的變遷[J]. 外國教育研究,2006,(1).

[13]鄭富興,范增釷. 比較教育研究與教育理論的中國原創[J]. 比較教育研究,2005,(10).

[14]鄭富興. 西方學校道德教育的現代性問題[J]. 當代教育科學,2005,(18).

[15]鄭富興. 論學校道德教育的生活空間[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19). 【註: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庫全文轉載】

[16]鄭富興,高瀟怡. 經濟全球化與國家認同感的培養[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5,(3).

[17]鄭富興. 20世紀90年代以來英美“學校管理倫理”研究述評[J]. 外國中國小教育,2005,(8). 【註: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庫全文轉載】

[18]鄭富興,姜勇. 面向生活的新課改與完整性教學[J]. 課程.教材.教法,2005,(4).

[19]鄭富興. 論學校教育的計畫性與不確定性[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4).

[20]鄭富興. 論美國新品格教育的"社群化"特徵[J]. 比較教育研究,2004,(11).

[21]鄭富興,高瀟怡. 道德共識的追尋——美國新品格教育的內容淺析[J]. 外國教育研究,2004,(11).

[22]姜勇,鄭富興. 西方當代女性主義教育學的新視角——貝爾·霍克斯的關係教育學理論述評[J]. 外國教育研究,2004,(10).

[23]鄭富興. 現代學校道德教育與兩種社會形態[J]. 現代教育論叢,2003,(2).

[24]鄭富興. 論終身道德學習[J].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2).

[25]姜勇,鄭富興. 後現代知識狀況與新教育觀的呼喚[J]. 外國教育研究,2003,(12).

[26]高廉怡,鄭富興. 論全球化時代國家認同感的培養[J]. 比較教育研究,2002,(S1).

[27] 鄭富興. 美國中國小品格教育實踐中的故事法探析[J]. 外國教育研究,2002,(11). 【註: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庫全文轉載】

[28]鄭富興,高瀟怡. 美國公立學校道德教育的傳統與變革[J]. 外國教育研究,2002,(5).

[29]鄭富興. 現代學校道德教育與兩種社會形態[J]. 教育科學,2002,(1). 【註: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30]鄭富興. 話語倫理學與學校道德教育[J]. 比較教育研究,2002,(12).

[31]鄭富興,李楨. 道德教育的現代性問題——關於美國品格教育爭論的倫理學分析[J]. 比較教育研究,2002,(6).

[32]鄭富興. 論裴斯泰洛齊的農村成人教育思想[J].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4).

[33]鄭富興. 德育情境的建構──美國20世紀90年代中國小校的品格教育實踐[J]. 比較教育研究,2001,(4).

[34]鄭富興. 媒介教育和德育相結合是現代德育的新原則[J]. 現代中國小教育,1999,(6).

[35]鄭富興,周敏. 美國學校改革與公共教育的公正性[J]. 外國教育研究,1999,(5).

[36]鄭富興. 戰後美國高等學校社會服務演變的特點及其啟示[J]. 吉林教育科學,1999,(9).

[37]鄭富興. 比較教育研究的民族主義悖論芻議[J]. 比較教育研究,1999,(6).

[38]鄭富興,. 論道德教育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係[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7,(4).

[39]鄭富興,. 農村流動兒童道德成長的特點[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6).

[40]鄭富興,. 教師的道德評價:職業倫理與個人道德[J]. 中國教師,2008,(23).

[41]鄭富興,. 中學教師公民教育觀的調查與分析[J]. 中國小教師培訓,2008,(12).

[42]鄭富興,. 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公民教育的文化認同問題[J]. 思想理論教育,2008,(23).

[43]鄭富興. 學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組織困境[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8,(3).

[44]鄭富興. 文化生命的激發——地震災後學校教育價值取向的反思[J].中國教師,2009,(9).

[45]鄭富興,. 列維納斯的他者倫理學與現代學校道德教育[J]. 外國教育研究,2010,(3).

[46]鄭富興,. 關於民族精神教育的責任主體性[J]. 中國德育,2009,(9).

[47]鄭富興,. 誰的學校文化 ?[J]. 教育科學論壇,2009,(10). 【註: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48]鄭富興,. 論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愛與責任[J]. 思想理論教育,2009,(17).

[49]鄭富興,. 現代性視野下的道德教育形態變遷[J]. 思想理論教育,2009,(18). 【註: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50]鄭富興,. 汶川大地震的道德詮釋及其教育意義[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3).

[51]鄭富興,周婷,賴長春,. 地震災後兒童成長的現狀與問題[J].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09,(5).

[52]鄭富興,. 教師道德評價的二重性[J]. 教育科學研究,2010,(12). 【註: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53]鄭富興,. 學校的階層文化衝突與批判的道德教育[J]. 思想理論教育,2010,(14).

[54]鄭富興,. 論道德想像力及其培養[J]. 思想理論教育,2011,(4). 【註: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55]鄭富興,. 當代公民教育的文化問題[J]. 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2).

[56]鄭富興,. 突出學校道德教育的現代性——四川部分地區中國小教師道德教育觀的調查與分析[J]. 教育科學論壇,2011,(6).

[57]鄭富興,. 從習俗倫理責任到道德責任——西方責任倫理思想的現代性變遷[J]. 倫理學研究,2011,(3).

主持課題

1. 主持四川師大引進人才啟動經費項目課題“ 現代教育管理的倫理反思”(2003-2005)。

2. 主持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 四川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公民教育模式研究”(2004-2006)。

3. 主持第38批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金和2005年度江蘇省博士後科研資助計畫資助“ 當代學校組織的倫理基礎”(2005-2006)。

4. 主持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2007年國家青年基金課題“ 責任與對話:學校道德教育的現代性思考”(2007-2009)。

5. 主持 2008 年四川師大科研項目“災後重建”專項課題“地震災區兒童成長環境的社會重建研究”(2008年6月-8月)。

學術活動

1. 2008年10月10日-12日,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德育論專業委員會2008年會特約主講人之一,主講題目《汶川大地震的道德詮釋及其教育意義》;

2. 2005年4月26-27日,全國中國小德育課程論壇,主題發言人之一,演講題目《面向生活的新課程與完整性教學》;

3. 2000年-2003年,《比較教育研究》兼職編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