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侯吾離陵園

鄧國侯吾離陵位於鄧州市城區東南2公里處,是殷商鄧國第十九位鄧侯、鄧氏第十九世祖吾離的寢陵,是已知最早的鄧國國君陵墓,有“天下鄧氏第一陵”之稱。 1957年發現吾離陵,並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吾離陵是《春秋》、《左傳》等文獻有記載的鄧國國君吾離的寢陵,其存在對古鄧國歷史及鄧姓起源於鄧州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而吾離陵也是唯一有考的國君葬身之所,故有“鄧氏第一陵”之稱。

國侯吾離陵園又稱鄧國春秋園或鄧氏先祖吾離陵園,簡稱吾離陵
鄧國侯吾離陵位於鄧州市城區東南2公里處,是殷商鄧國第十九位鄧侯、鄧氏第十九世祖吾離的寢陵,是已知最早的鄧國國君陵墓,有“天下鄧氏第一陵”之稱。
1957年發現吾離陵,並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吾離陵是《春秋》、《左傳》等文獻有記載的鄧國國君吾離的寢陵,其存在對古鄧國歷史及鄧姓起源於鄧州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吾離陵所在地為坡狀高地,陵塋處於高地中央,圓丘狀,高7米,直徑30米,面積706.5平方米。為防止陵塋封土流失,於陵表種植草皮、松柏、陵周圈築高1米的圍牆,牆外修築1米寬的石子路,陵塋保護範圍周邊圈築了高2.5米,長340米的圍牆,院內種植松柏進行綠化,建造兩間保護房,設專人看護,吾離陵前豎著“鄧國侯吾離陵”石碑一通,碑前置方鼎形香爐,便於世人參觀及拜祭。
1993年秋,鄧州市政府專款對吾離陵作了小規模的整修,還接待了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及內地鄧氏後裔的尋根拜祖訪問團,2002年1—5月,鄧州市人民政府再次撥專款對吾離陵進行修復,在修復過程中發現有鬲足及其它陶器殘片,表明吾離陵附近存在有與其時代相近的文化內容。
鄧州在古鄧國之前是“夸父追日”留下的“鄧林”和“帝舜都鄧”的“鄧墟”,至“夏帝仲康封其子於鄧”開始建立鄧國,因夏為姒姓王國,故稱夏代的鄧國為姒姓鄧國,後被商王朝滅掉。在商王武丁時,“封其叔父曼於鄧”,又成立了歸屬商王朝的曼姓鄧國,曼姓鄧國延續680餘年,傳國君22位,曼姓鄧國的第一位國君曼公無疑就是鄧姓的鼻祖。而吾離陵也是唯一有考的國君葬身之所,故有“鄧氏第一陵”之稱。吾離陵有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歷史價值,也成為鄧州古老歷史的標誌。
吾離陵位於鄧州城區東南約3公里處的八時王村南,距鄧(州)、新(野) l公里,進出交通方便。處於武漢—西安—鄭州大三角和南陽—襄樊—十堰小三角中心,東距南陽諸葛亮躬耕地臥龍崗50公里,南距襄樊隆中60公里,西距亞洲第一人工湖丹江口水庫150公里,西南距道教聖地武當山150公里。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為依據,堅持以保護現狀為主,防止對陵瑩的人為及自然破壞,為吾離段劃定了保護範圍,制定出了保護規劃。在保護區內不僅要嚴禁對陵瑩的破壞,還將逐步營造與陵瑩風貌相協調的環境氛圍,廣植花草樹木,並計畫自陵塋正南沿中軸線,建設"吾離堂"、"鄧姓紀念館"等,把保護和利用進行有機結合,充分展示鄧州古老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