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頤賢

致政歸田後,不入城市,以詩酒自娛。 屏居入南市,長嘯握蘅杜。 《過德州吊鄒蘆南》詩一首,以示懷念。

頤賢(約1483—1553)字蘆南,其父鄒祥,明成化十年(1481)進士,初授直隸南宮縣知縣,為人寬厚,愛民如子,擢升為江蘇高郵州知州。由於他施政有言,為民除害,境內肅然,又擢升為戶部員外郎,官至郎中。
鄒頤賢,自幼深受家學薰陶,苦讀經書,雅愛詩歌,明正德八年(1513)考中舉人,初授河南新鄉縣知縣,“遇旱荒,先賑而後請罪,邑人感之為立祠。”調山西陽城令,升甘肅平涼府通判。致政歸田後,不入城市,以詩酒自娛。在德城區城南創建了南湖書院,“集諸生藝課其中”,並留下了“至教仰洙泅,對門多魯人,大道久堙塞,執藝何紛紛。發軔異塗轍,腹歷皆荊榛。養家正厥初,聖功固以淳。慨自微言絕,程朱繼斯文。蘇湖有遺教,授受傳至今……”等詩篇。
鄒頤賢學識淵博,尤工古文辭。在程朱理學方面,力倡求實的治學方法,開啟博學求實的新學風。在文學上,他先是主張在形式上要符合唐宗古文的“開閹首尾,經佛錯綜之法”,後又認為詩文必須“直寫胸臆,如諺語所謂開口見喉嚨者”;在內容上則始終要求以儒家“六藝”為指歸,“詩學深於樂府”。著有《蘆南集》。清初德州學者程先貞對鄒頤賢大加讚賞,並用“鄒公何瀟灑,三仕即解組。屏居入南市,長嘯握蘅杜。詩酒以自娛,殫精古樂府”的詩句概括了他的一生。明嘉靖年間,京師副都御史胡瓚宗,奉旨巡撫山東,途經德州,得知鄒頤賢病故,悲痛中,作“石見蘆南子,新詩海內傳。充囊空彩筆,絕壁有瑤篇。岱嶽春薄暮,秋河漢雨懸。忽看阡上石,含涕獨潛然”。《過德州吊鄒蘆南》詩一首,以示懷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