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予

鄒予

鄒予,自幼愛好文學、繪畫,知識涉獵廣泛,對藝術有著很強的感悟能力。

基本信息

簡介

鄒予,女,1986年1月出生於中國江西省。把繪畫作為業餘愛好的她,曾經順利通過美術學院的專業考試,取得不俗的成績。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以來開始接觸大畫幅攝影,並分別在07年春、夏和08年初赴廬山拍攝近代別墅群,其中許多雪景照片即攝於2008年初百年不遇的雪災期間。

履歷

鄒予攝影作品鄒予攝影作品

2001年4月開始在課餘時間學習繪畫、藝術設計。

2002年初通過魯迅美術學院、廣州大學美術系的專業課考試。

2002年9月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就讀。在校期間對攝影產生興趣。

2006年7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

2006年至今在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

作品

鄒予攝影作品鄒予攝影作品

拍攝廬山別墅的原因
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廬山的歐洲近代別墅群,是構成廬山的“世界文化景觀”的重要部分,在世界山地別墅建築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迄今還沒有人專門對廬山別墅進行過系統的攝影創作。

廬山現存近代別墅四百餘棟,然而像美廬別墅這樣保存完整原貌的別墅已經越來越少。別墅的維護工作缺乏科學、系統的規劃,工藝的失傳、資金的有限使地方當局難以做到“修舊如舊”。即使是越共主席胡志明住過的“越南雨林”別墅,著名詩人陳三立的“松門別墅”也因為承包和居住者的改造而逐漸喪失原貌;民國時期孔祥熙購得的別墅至今有上百年的歷史,為廬山別墅的代表作之一,卻是一幅破敗凌亂的景象;更有甚者,有的別墅在短短數月內就被改得面目全非,僅在作者拍攝的期間,就有一棟建於1898年的名人別墅進行了大範圍的改造,由原來的兩層變為三層。

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再過幾十年,除了作為景點開放的幾棟著名別墅外,廬山近代別墅群恐怕就要從世界上消失了。因此,從保存文化、見證歷史的角度來說,拍攝這些別墅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作者在追求攝影藝術的同時,也希望這些照片能夠引起社會對於廬山別墅的重視,使這一份重要的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 。

中國攝影師(八)

攝影師是使用照相機、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藝在室內外拍攝人像、風景、產品及生產或生活圖像信息的人員。
楊昌忠
臧勇[攝影師]
章淑貞
宗敏
周必禹
周承利
周東芬
周曉輝
周文林
周旭[攝影師]
周思源[攝影師]
周禹林
周建樹
周惠民
周禹暉
周家富
周強興
周其鵬
周瑾成
周順斌
周晞
周菁
周罕丁
周建生
周樺[攝影師]
周錦連
周政[攝影師]
周雪春
仲曉
仲躋才
左紅
詹澤猛
鄒予
鄒積勝
朱華興
鄒聲福
章慶煌
章鋒烽
鄭建文
鄭屹[攝影師]
鄭文凱
鄭永康
鄭小躍
鄭金鑄[攝影師]
鄭武華
鄭德雄
鄭高華
鄭志寧
鄭回
鍾國華[攝影師]
朱武傑
鍾苗榮
鍾大坤
鍾致穎
鍾盛
鍾毅青
曾青[攝影師]
曾亞輝
曾長青
朱彪
朱牧[攝影師]
朱開文
曾偉光
曾巨光
趙永勝[攝影師]
趙廣田
趙培森
趙如剛
趙彤傑
趙平[攝影師]
趙光[攝影師]
趙亮[攝影師]
趙軍[攝影師]
趙振江[攝影師]
趙忠波
朱幸光
趙肇軍
趙敬衛
趙敬東
趙江濤[攝影師]
趙承安
趙佳[攝影師]
趙立東
趙國敏
朱林紅
祝海鷹
翟東風
張娟[攝影師]
張進武
張善夫
朱桂忠
張冀林
張欣[攝影師]
張仲滔
張春華[攝影師]
張春貴
張黃榮
張建中[攝影師]
張輝[攝影師]
張亞新[攝影師]
張湘酃
張元剛
張國輝[攝影師]
張福華
張健[攝影師]
張立明[攝影師]
張偉[攝影師]
張凱鳴
張秉政
張天聰
張雪松[攝影師]
張朝陽[攝影師]
張洪軍
張洪濤[攝影師]
張秋良[攝影師]
張曉理
張蒲添
張元[攝影師]
張吃
張敏[攝影師]
張勇[攝影師]
張雷[攝影師]
張恣寬
張俊標
張勝利[攝影師]
張黎明[攝影師]
朱漢舉
張旭帆
張耀洪
張小平[攝影師]
張勛倉
張秀河
張宏[攝影師]
張志旺
張為民[攝影師]
張治平[攝影師]
張茂盛
張克非
張濤[攝影師]
朱敏[攝影師]
張東[攝影師]
張佳偉
張力[攝影師]
張之先[攝影師]
張西青
張兆增
張化陽
張雲理
張萌[攝影師]
張治國[攝影師]
朱鍵亨
朱明倫
朱健興
朱曉堂
朱一丹[攝影師]
鄒毅
趙志強
曾松
曾新明
鍾志明
張曄
朱連生
朱玉芳
張楚翔
趙世元
曾新民
張永強
朱言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