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勻市第一中學

都勻市第一中學

都勻市第一中學是貴州省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學校位於都勻城區最高峰東山西麓(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環東北路133號)。該校歷史底蘊深厚,辦學歷史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間,學校成立於1905年,1958年改為現名。1960年被定為貴州省重點中學。2002年學校被貴州省教育廳定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一所省級示範性高中。數據截至2012年該校占地面積5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187平方米。現有56個教學班,學生3310人。該校有215名教職員工,高級教師75人。其中特級3人,省級名師1人,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22人。聘有外籍教師2人。中青年教師中,69人具有研究生畢業或研究生同等學歷。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都勻市第一中學都勻市第一中學
該校的辦學淵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刑部主事張翀於1559年(距今443年)被貶都勻後創辦的鶴樓書院,以及明代萬曆五年(1577年)吏部給事中、刑部右侍郎鄒元標被貶都勻後在都勻創辦的南皋書院
清朝末年(“庚子賠款”後),朝廷主張辦新學,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都勻知府吳嘉瑞將鶴樓書院改為“速成學堂”。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都勻知府潘家懌奉貴州巡撫林紹年之命在鶴樓書院舊址創辦都勻府官立中學堂,丁酉舉人歐陽朝相(民國元年當選省議會副議長)擔任該校首任校長。但不到1年因清政府鎮壓苗族起義而停辦。
民國二年(1913年)該校恢復辦學,改名都勻府八屬中學校。民國三年(1914年)改都勻十縣合立中學校。民國十二年(1923年)改貴州省第一聯合縣立中學校。
民國十五年(1926年),該校收歸省管,校名定為“貴州省立第五中學”,校長是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的貴州老教育家廖昌斗。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更名為為貴州省立都勻中學。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國民黨陸軍炮兵學校遷勻,與省立都勻中學合辦,蔣介石任校長。
該校校名幾經更改,1958年改為現名。
1960年被確定為全省六所重點中學之一,該校老師並出席了全國文教戰線群英會。
1963年,該校被確定為試行《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的重點中學。
1980年,該校被確定為貴州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之一。
1991年被收入原國家教委主編的《中國名校》一書,同時被列為全國1000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之一。
2002年通過貴州省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評審,成為黔南州第一所省級示範性高中。
2003年秋季學期起,經省教育廳批准,該校面向全省各地、州、市招生。
2010年10月,該校與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簽署合作辦學協定,聯合開辦“飛行技術專業預備班”。經省教育廳批准,“預備班”於2011年秋季面向全省招生。
2011年11月,中南大學在該校舉行“優質生源基地”掛牌儀式,該校成為中南大學的一個生源基地。

辦學條件

辦學特色

都勻市第一中學都勻市第一中學
該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持誠信待人,自2002年9月實施《都勻一中實行“三制一管理”的暫行辦法》以來,改革富有成效。
堅持教學改革,提倡教學方法百花齊放、各展所長。重視課外學科小組活動,拓寬學生知識視野,發揮學生特長。德育的特點是:長計畫,短安排,不同時期針對不同對象,從實際出發,內容有所側重,方式、方法靈活多樣。女子排球為體育傳統項目。少數民族學生約占30%。1980年起,每年面向全州招收一個民族高中班,有布依、苗、水、壯、侗、仡佬、回、黎、滿、朝鮮等10多個少數民族的學生。1960年評為全國文教系統先進單位。1983年評為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集體。1989年確定為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的試點校。

辦學規模

截止至2012年該校占地面積5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187平方米。現有56個教學班,學生3310人。

師資力量

學校有215名教職員工,高級教師75人。其中特級3人,省級名師1人,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22人。聘有外籍教師2人。中青年教師中,69人具有研究生畢業或研究生同等學歷。學校教師中,5人曾榮獲全國表彰,75人次榮獲省、州表彰。學校有國語國家級測評員1人,省級測評員5人。有國家三級以上體育裁判員20人(項)。

硬體設施

該校有較為完善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備設施。該校建有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的實驗室語音室、多功能教室、學術報告廳、電子閱覽室、美術館、音樂館等,圖書館有藏書10萬餘冊。每間教室均安裝了多媒體。學生公寓、食堂等設施完備。公寓管理,做到每層樓有專職宿管員管理;每間宿舍都安裝了空氣源熱水器,確保室內24小時有熱水供應;校內還有超市、洗衣店、書店等,住校生的生活和學習條件較好。學校重視體育和藝術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校內有2150平方米的室內體育活動場,300米的塑膠田徑場,還有足球訓練場、籃球場、羽毛球館、桌球館等。

辦學成果

教師成績

姚明富老師獲得了全省優質電教課一等獎,全國優質電教課三等獎,並有多人獲省電教優質課二等獎和州電教優質課的二、三等獎。
劉乾武老師製作的CAI課件《人造衛星·宇宙速度》獲省三等獎、全國優秀獎。
陳代權老師的《三維錐體的體積》獲教育部提名獎。
金學斌老師的《硬水軟化》課件獲黔南州教育局2001年一等獎;《鐵及其它化合物的測驗》獲2001年州教育局課件評比三等獎、實驗改進《一氧化氮與氧氣的反應》的實驗獲省第六屆實驗調演二等獎。
王磊老師製作的《無塵黑板擦》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省級三等獎。
艾禮璋老師製作的《新型環保汽油的開發》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省級二等獎。
唐信平老師的論文《平拋運動實驗的改進》獲省物理學會論文評選三等獎。
蒙錫華老師在2000年度全國中學科學教育論文評選中所撰寫的研究論文《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多媒體教學初探》獲二等獎。

學生成績

競賽成果
該校是代表貴州省參加奧林匹克學科競賽全國決賽次數、人數最多的學校之一。自1995年以來,都勻一中先後有96名學生在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等學科的奧林匹克決賽中獲省級一等獎,其有16名學生先後代表貴州高中生參加全國決賽並獲等次獎,先後有10名學生憑優異的決賽成績,被免試保送北京、清華等國內一流大學。
聯考成果
該校的聯考成績突出,長期處在全州領先地位。
恢復聯考以來,該校的辦學水平和所取得的成績,一直名列黔南前茅。1980年以來,該校已有41人考入清華大學,28人考入北京大學,1人考入香港大學(該州唯一獲港大全額獎學金的學生),1人考入福布斯美國排名第13位的中央大學。2000年以來,該校有16名學生在聯考中榮獲全州文科或理科第一名。歷年均榮獲“黔南州普通高中教學質量一等獎”(第一名)。(數據截至2011年)。
突出成績有:1989年,殷亞鋒同學;2008年,鄒基偉同學先後榮獲全省聯考理科狀元,該校是黔南州唯一出現全省理科狀元的學校。
該校先後有68名學生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其中40名錄取清華大學,28名錄取北京大學);2005年,有86人聯考成績在600分以上,創600分以上學生人數的新高;2008年,該校有6人分別錄取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創黔南州同一年錄取清華、北大人數的最高記錄;2011年,該校有863人錄取二本以上學校,其中一本考錄取449人,楊騏同學榮獲全省聯考理科第三名,被香港大學錄取;2012年,該校有1100名學生參加聯考,該校481人上一本線,954人上二本以上分數線,二本錄取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學校榮譽

1960年,該校被國務院授予教育先進單位稱號,學校領導出席了全國教育群英會。
1960年,貴州省教育廳將該校確定為重點中學,該校成為當時全省僅有的六所重點中學之一。
1982年,該校榮獲全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貴州賽區團體總分第一名。因此,省教育廳在該校召開全省的頒獎大會。
1983年,該校被國家體委、教育部全國表彰為開展傳統體育項目先進集體。
1986年,在貴州省第六屆運動會上,該校女排隊獲第二名,個人航模比賽獲第一名。
1986年,貴州省教委組織全省實驗室檢查評比,該校被評為先進單位。
1987年,該校被黔南州教委評為教育改革先進單位。
1989年,該校被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的試點學校。
1990年,黔南州教委組織全州中學圖書館檢查評估,該校榮獲總分第一名;貴州省體委組織田徑傳統運動隊驗收,該校女隊獲全省第一名,男隊獲第三名。
1991年,黔南州教委組織全州德育工作檢查評估,該校被評為先進學校。
1996年,國家教委將該校確定為全國1000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之一。同年,該校被貴州省人大法治委員會評為貴州省普法工作先進單位。
1997年,該校被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教委表彰為貴州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
1998年,該校被中共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貴州省文明單位稱號,被貴州省教委評為貴州省電化教育先進單位。
2000年,該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同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被貴州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省教育廳確定為普及中學實驗教學省級示範學校,被共青團黔南州直屬機關工委評為黔南州五四紅旗團委、黔南州直優秀團委。
2001年,該校被中共黔南州委、州人民政府表彰為黔南州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學校團委被共青團貴州省委表彰為貴州省五四紅旗團委,被共青團中央組織部確定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
2002年,該校被中共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為1999-2002年度文明單位,被貴州省教育廳表彰為貴州省示範性普通高中、貴州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先進學校,被貴州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省體育局表彰為貴州省少數民族體育先進集體,被黔南州環保局、州教育局確定為黔南州綠色學校,被州委宣傳部、州科技局州科協、州教育局確定為黔南州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被貴州省科協、省教委確定為貴州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2003年,該校被中共貴州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為1999-2003年度貴州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被貴州省教育廳、省體委確定為貴州省重點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被中共都勻市委、市政府評為都勻地區花園式單位,被黔南州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表彰為2002-2003年度文明單位;學校團委被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
2004年,貴州省教育廳、省少工委、團省委組織貴州省首屆中國小藝術展演,該校榮獲舞蹈類優秀獎。
2005年,國務院授予該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學校榮獲黔南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州教育局頒發的2004年度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一等獎,榮獲黔南州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2004-2005年度文明單位稱號,被黔南州詩詞楹聯學會評為詩詞進校園活動先進集體。
2006年,該校再次榮獲黔南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州教育局頒發的2005年度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一等獎,並獲省級“文明單位”“貴州省民族體育先進單位”“貴州省師教先進單位”和“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示範學校”四項榮譽稱號。
2007年4月,該校被成都軍區確定為黔南州唯一的生源基地,並按有關照顧政策開始在該校招收國防生。
2008年,該校先後榮獲“黔南州2007年度文明誠信單位”稱號;“2007年度州直機關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稱號;“黔南州抗凝救災先進集體”稱號和“貴州省文明單位”稱號。
2011年,該校黨總支獲得“黔南州州直機關黨建目標管理一等獎”;“全州教學質量一等獎”;“教育質量特殊貢獻獎”
2012年三月八日,該校藝術組被黔南州總工會授予“黔南州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崗”稱號。
2012年四月,該校教職工組隊參加由黔南州工會、州體育局、州直工委聯合舉辦的“龍卡杯”慶五一職工廣播操比賽獲大團體二等獎。[3]
榮譽稱號
主要有“全國中國小德育先進集體”、“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第四屆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貴州省普及中國小實驗省級示範性學校”、“貴州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貴州省青少年科技特色學校”、“貴州省詩教先進單位”、“貴州省綠色學校”、“貴州省少數民族體育先進單位”等。

現任領導

都勻市第一中學都勻市第一中學
校長 胡立軍
黨委書記胡立軍
校務委員 殷正明、姚明富、金大成
校務委員 李以盛
工會主席 孫智
總務處主任 盛怡、龍家林
總務處主任、副主任 王衛堯、代澤麗
教務處副主任 李陽剛、黃雯、程實
政教處主任 石琪英、張艦、李樹福
科研處副主任 鄭光黔、胡昌蘭
校團委副書記 盛怡

校園文化

學校標識

校訓
立志崇實擔當
校風
團結、勤奮、求實、創新
教風
熱愛學生、言傳身教、執教嚴謹、勇於探索
學風
勤學苦練、專心致志、求實求活、開拓創新

學生委員會

都勻一中學生委員會,簡稱“學委會”,是都勻一中學生代表大會的常設機構。學委會自覺接受都勻一中學生代表大會的管理,對它負責,受它監督。現另設都勻一中顧問委員會協助工作(顧委會主席:王忠宇)。
學生委員會委員名單:
楊洪彪(現任都勻一中學委會主席)
李籌著(現任都勻一中學委會常務副主席)
陸俊愷(現任都勻一中學委會秘書長)
安柬澤(現任都勻一中學委會副主席)
田如鑫(現任都勻一中學委會副主席)
張義琴(現任都勻一中學委會副主席)
曾傑(現任都勻一中學委會副秘書長)
牟茂(現任都勻一中學委會副秘書長)

知名校友

喻傳贊雲南大學物理系教授
任正非 華為總裁
龍明伍 中國作協貴州分會副主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